鄭州師范學院經管學院管理學系 徐憲紅 范會玲
我國經濟波動的原因與宏觀調控措施選擇
鄭州師范學院經管學院管理學系 徐憲紅 范會玲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都會經歷經濟衰退、經濟蕭條、經濟復蘇和經濟繁榮四個階段,并且,這四個階段也經常被用到對國民經濟狀態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波動在不同的經濟發展周期是由不同的原因導致的,對這些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是我國政府制定宏觀調控的重要基礎。本文主要探究了經濟波動理論,我國經濟波動的原因,以及政府應該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
經濟轉型 轉型期 經濟波動 宏觀調控
我國宏觀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周期性的波動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當前,我國經濟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掌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這樣在經濟轉型時期,能夠對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經濟波動現象進行及時干預,方便政府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宏觀調控措施,避免經濟波動過大,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這樣可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順利轉型,促進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波動是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客觀現象,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在總量上總是呈現出波浪式和波動式增長,在社會經濟現象中,只要還存在生產和交換活動就會存在經濟波形現象。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存在商品經濟活動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前期,都存在經濟波動現象,但是,這種經濟波動現象是不規律的。周期性的經濟波動實在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模式確立之后才出現的。經濟波動的概念以及經濟周期的概念涵蓋的范圍更加廣闊,經濟波動既可以呈現出周期性,也包括不周期的經濟波動現象。經濟周期現象只是經濟波動現象的一種具體的表現形式,按照經濟學劃分標準可以將經濟波動劃分為經濟衰退、經濟蕭條、經濟復蘇以及經濟繁榮四個階段。
經濟衰退主要指的是,社會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直接由經濟繁榮階段進入經濟發展低谷,是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過程。這一階段的主要經濟表現為社會生產力過剩,社會生產停滯,社會總體投資減少,社會信用降低,社會失業率提高,有大量企業倒閉。
經濟周期的第二個階段是經濟蕭條階段。從經濟衰退到經濟復蘇要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社會經濟在經歷了衰退,可能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蕭條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是投資者缺乏信息,資本投資總量表較少,企業生產停滯,商業發展緩慢,社會整體就業水平比較低,并且企業的倒閉率比較高。
經濟復蘇階段,經濟復蘇階段指的是有經濟發展低谷重新走向經濟繁榮階段,是經濟重新增長的過程中。在這一階段,社會生產力增長,社會對經濟發展有了較大信息,導致投資市場比較活躍,市場信用有了明顯增強,物價上升,企業利潤增加,社會就業前景良好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恢復到原有水平。
經濟繁榮階段。經濟繁榮階段主要指的是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擺脫了經濟低谷,經濟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峰。在這一階段經濟持續高水平發展并持續增長,生產者和消費者對經濟發展抱有樂觀的態度,經濟發展投資比較高,生產力持續發展,企業的數量大量增長,物價上升,社會保持高就業率。
經濟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過程,經濟發展由于涉及到諸多因素,導致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很不穩定的,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相互作用,使經濟發展呈現出較大的波動性。雖然不同的經濟學家對導致經濟波動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從整體上看可以將不同經濟學家的看法劃分成兩類。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產生經濟波動的原因在于經濟體系本身,這主要是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引起的。另外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之所以產生波動主要是由于經濟收到了外在因素的影響。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總需求當中,消費是穩定的,政府的需求取決于政府的財政政策,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凈出口石油投資決定,因此,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決定社會需求的因素主要是投資。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投資效應會通過成熟效應使國民收入成倍地增加,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夠推動社會投資的進一步增加。投資增加與國民收入增加之間能夠相互促進,促進經濟增長。當社會經濟擴張的頂點時,收到經濟資源的限制,或者人們受其他經濟因素的影響,導致社會投資減少,就可能導致經濟發展出現衰退現象。投資的減少也同樣會以乘數效應反映在國民經濟上,國民收入減少又會導致社會投資減少,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直至社會經濟發展跌入谷底,一輪經濟周期結束。
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波動主要是受到外在經濟因素的影響。如果沒有外部經濟因素的影響,在市場經濟調節機制的影響,市場經濟會一直持續平穩地運行,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旦受到這種影響,經濟平穩發展的狀態就會遭到破壞。例如,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生產力的進步以及模型技術的突破,會使得社會生產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這樣就會引起社會經濟發展投資和國民收入的增加。在社會經濟發展到擴張階段之后,技術的普及會導致相應投資減少,這使國民收入變緩,經濟發展進入收縮階段。當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再重新出現新的技術突破,社會經濟就會再次出現擴張。
3.1 加強產業結構調整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時期,因此,我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難免會對經濟發展造成沖擊。同時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也是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我國社會生產力取得了快速發展,也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當前,我國應該依托社會生產力的快速進步,對我國產業結構不斷進行調整。但是,在我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我國經濟波動的風險也在加大。這就要求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第二產業出現過度波動,防止第一產業的沖擊,并充分發揮第三產業的穩定作用。
首先,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構成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穩定發展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并最終會對我國其他經濟起到促進作用。其次,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重新對各個產業進行定位,指定和實施分類產業政策。再次,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及時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最后,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合理調整三大產業的比例,確保三類產業能夠協調發展,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采取措施,著力推動我國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3.2 建立完善的宏觀經濟運行預警體系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宏觀調控手段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凈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各級政府以及國家經濟部門要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建立起科學的、完善的市場經濟發展監控機制,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對應的預警、檢測機制,正確反映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指數,并進行科學分析。宏觀經濟檢測預警系統,要首先制定一些經濟指標,通過統計數據或者抽樣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建立起市場經濟預警機制,這樣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掌握我國宏觀經濟中出現的波動現象,并有利于有關部門進行及時解決,同時也能夠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具體趨勢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準確預測,便于政府及時采取各種措施,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避免因為經濟發展造成的經濟波動,以推動我國經濟的穩定、高校發展。從整體上看,我國宏觀預警監控機制的主要功能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通過我國宏觀經濟預警系統能夠正確地對當前經濟的運行狀態進行評價。通過我國宏觀檢測預警系統能夠恰當地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冷熱程度,并能夠及時據此作為宏觀調控,維護經濟穩定運行。其次,通過建立建立市場經宏觀檢測預警機制能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形式進行科學預測。通過宏觀經濟檢測預警機制能夠及時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進行及時了解和把握,能夠針對宏觀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重大變化進行及時預警。最后,通過宏觀預警機制能夠及時反映出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具體效果。我國建立宏觀經濟預警機制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對經濟發展進行預測,而是對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調控,確保經濟平穩發展。
3.3 正確發揮政府調控經濟的職能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政府職能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轉型時期,我國政府的作用會隨之發生變化。本文認為,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經濟波動對我國宏觀經濟建設造成的不利影響,政府應該為經濟市場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在盡量保障我國人身安全和自由基礎之上,對產權給予明確的界定和充分保護,這是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前提。
二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通過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和法律體系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制定公正、公平的規則。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反對各種形式的壟斷,反對非法競爭,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避免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大規模的波動現象。
三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對私人部門的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活動給予大力支持,同時也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在短期內無法獲得進程的基礎科學進行投資。政府的職能應該是為經濟發展服務。政府應該是催化劑、協作者,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管者,是投資環境的改善者,是某些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是戰略的引導者。正確發揮政府調控經濟的職能,對于宏觀調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總體經濟的平穩運行都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順利完成經濟轉型,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波動的主要因素由外在因素向內在因素轉變。在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影響經濟波動的因素也各不相同,經濟波動的幅度也存在很大差距,這就要求我國政府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經濟波動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通過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的平穩增長,防止我國經濟發展出現過熱和衰退。
[1] 畢大川,劉樹成.經濟周期與預警系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
[2] 劉樹成.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新階段[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3] 宮占奎.公共財政:加入WTO后的財政政策調整——中美財政支出結構比較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3 (1).
[4] 劉恒.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周期理論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F123.16
:A
:2096-0298(2016)03(c)-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