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張 新
從職業技能競賽視角審視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張 新
職業技能競賽推動著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改革。職業技能競賽已受到高職院校師生的熱捧,并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創新驅動力。開展技能競賽有著多方面的現實意義,但也客觀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把握好技能競賽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是創新驅動的一個重要課題,只有走賽教融合式發展道路才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正確之路。
職業技能競賽 人才培養 高職教學 融合式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順應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在短短十幾年爆炸式發展后已進入了質量內涵建設時期,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發布,吹響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新號角。高職院校如何更好地培養符合社會需要,滿足企業需求,貼近實際工作崗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顯得更加突出。
目前,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走出了一條以“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科學發展道路,各種各樣的高職教育創新活動推動著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發展。在這些創新活動中,引人注目的是職業技能競賽,它作為典型的高職教育培養模式創新已在全國高職院校開展近十年,職業技能競賽活動較好地推動了高職教育走內涵式發展的質量建設道路。2015年7月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天津調研并出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閉幕式時指出:“近年來職業教育蓬勃發展,釋放出巨大人才紅利,有力促進就業創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充分展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已成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亮麗品牌。”
1.1 開展現狀
職業技能競賽從培養優秀技能人才出發,以企業真實崗位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視角來考核與檢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有效性,它是考察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一個切入點和有效手段。自從2007年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至今已近十年,每次大賽國務院副總理都會對比賽作出指示并親自參加表彰大會,體現了國家對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目前,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在高職院校開展得如火如荼,“人人參與,班班選拔、爭取省賽、挺進國賽”已成為大多數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技能競賽校園文化氛圍,極大地推動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特別是對教學過程的改革創新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動作用。
1.2 現實意義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是依據國家行業職業技能標準,結合企業生產和經營實際,以突出職業崗位操作技能和現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重點,有組織的群眾性競賽活動,它的開展從多方面來看有著較好的現實意義。
1.2.1 人才培養評價意義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特別是省賽國賽的選手,都是各高職院校經過層層選拔,在優秀指導教師的精心指點下培養出來的,他們是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效果的一個縮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高職院校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效果與特色,體現了其教學改革創新成果。近來,在以專業為主的招生改革背景下,職業技能競賽成績已成了高職院校專業排名的重要依據,是學校創品牌的重要憑證,更加彰顯出技能競賽的人才培養評價意義。
1.2.2 教學改革與校企合作意義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比賽的設備、內容、規則、標準以及評價都由產業鏈上的企業制定,競賽項目貼近企業實際崗位,緊跟產業技術應用的步伐,同時也把企業創新文化引入了競賽之中,競賽提供了高職院校與企業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得校企雙方相互學習相互了解,而這些都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所努力追求的要素。高職院校通過職業技能競賽這個平臺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及企業對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這些要求必將內化到高職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之中,通過對課程體系、內容、教學方法及實訓手段的調整,有力地推動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創新。
1.2.3 雙師素質與理念更新意義
職業技能競賽比的實際上是教師能力水平和學校(教師)教學理念。高職院校組織參加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是一項較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各級組織與各類人員,無論從組織規劃、資源調配、學生選拔和學生技能培訓都體現了學校對教育教學的改革理念創新與落實,更是體現了學校教師的教學與技能素質。職業技能競賽項目無論從內容、設備、技術先進性、評價方式和崗位特點等方面都較好地呈現企業的現實狀態,這對引領與推動高職院校教師的雙師素質,加快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2.4 學生就業創業意義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與職業技能競賽的根本目標是完全一致的。職業技能競賽較好地帶動了高職院校緊貼產業企業崗位職業道德與職業能力需要的創新改革,通過職業技能競賽這個良好平臺增加了校企合作的機會和可能,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更加理解和了解企業生產崗位的實際,提高了學生職業技能,開闊了視野,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就業創業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2.1 認識上有偏差
當前,職業技能競賽已成為眾多高職院校提升學校品牌,創立辦學特色的重要抓手和切入點,各種各類競賽廣泛開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有的甚至在一學年上下兩學期不間斷地舉行,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在資源的投入上產生了不均衡,打破了學校教學生態平衡,慢慢變相為“學校為名,教師為利”的境況,完全暴露出了高職院校為競賽而競賽的功利主義思想,偏離了職業技能競賽的原始出發點。
2.2 造成教育不公平
職業技能競賽畢竟是一種競技性質的比賽,通過層層選拔,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參加市級以上的高水平大賽。學校為了在競賽中獲得名次,肯定會在競賽前的一段時期對參賽學生進行強化培訓,甚至停課專門培訓,為了競賽購買少量實訓設備單獨給參賽選手使用,選派雙師素質最優秀的教師上課實訓。結果,一方面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享受優秀教師教學的機會。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未能接受到優質教學資源實惠。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教育的不公平,因此有可能會影響教學的正常發展。
2.3 賽與教兩張皮
職業技能競賽和日常教學的兩張皮現象表現突出。由于理念上的不到位,導致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正確處理好技能競賽與日常教學之間的關系,往往使得賽與教在不同軌道上。一般來說,省賽和國賽的內容涉及面廣,覆蓋多門專業核心課程,有的甚至跨專業,而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由于學制的原因,往往出現短缺現象,二者所要求的知識體系與技能要求不能一致,由于資源的不足,職業技能競賽項目的生產性崗位特點很難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得到落實與體現。
2.4 雙師素質欠缺
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證。筆者從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中發現,近若干年進來的教師大多直接來自高校,這些教師普遍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但缺少企業崗位的實際工作經歷,對企業崗位的各種技能知之不多,實踐動手能力不強。職業技能競賽更多要求在掌握一定基本理論知識下,強調現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強調崗位協作,相互配合的職業素養。雙師素質教師的欠缺直接影響了職業技能競賽的最終成績。
3.1 頂層設計,賽教一體化
高職院校領導要轉變“為賽而賽”的思想,應充分認清職業技能競賽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只有指導思想正確了,那么職業技能競賽在人才培養中的正確地位與作用也就自然明了了。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指導性文件,也是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來通盤考慮職業技能競賽的諸多因素。在制定具體人才培養方案時,要把職業技能競賽中的項目、內容、評價和企業文化等整合到教學過程的多個環節,無論是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實訓保障和雙師素質都要結合競賽實際進行融合內化,努力做到競賽與教學在同一軌道上運行而相得益彰。
3.2 校企合作,創新教學發展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思路和根本出路。職業技能競賽的一大亮點就是企業擔綱主角,它提供了高職院校教師與學生接觸企業的一個平臺和機遇,拉近了校企之間的距離,增加了雙方甚至多方的了解,教師可以從企業學到新技術,了解企業崗位的技能需求,吸取企業的創新文化,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企業也能了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客觀情況以及教師的知識與技能水平,校企雙方的良好互動必將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也將為高職教學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3 賽教通用實訓,培養職業能力
職業技能競賽比的就是企業實際崗位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競賽的項目、設備、技術和文化等都充分反映了當今企業崗位的所需,這些也真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需要。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中要充分對接職業技能競賽,吸收競賽項目設計中的精華,將競賽的項目、設備等有機融合到教學實訓之中,加強與企業合作,通過共建等多種形式,參照企業生產工作流程規劃設計,按照企業崗位實際布置實訓環境,改變相對單一的實訓走向更加貼近企業生產崗位的生產性實訓,讓學生在仿真企業崗位的真實環境下實訓,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3.4 強化學生創新創業培養
創新創業是高職人才培養創新的重要內容,職業技能競賽是學生創新創業的一個重要培養途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充分吸取技能競賽的各種優點:項目來自企業,內容精選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技能競賽這種形式對于高職學生具有極大的挑戰性,競賽一般由三人以上組成的團隊通過共同協作完成任務,學生通過這種競賽形式的培訓學習,無論是知識水平還是技能操作水平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多人協作完成任務的方式也 鍛煉了學生的人際溝通協作能力。
2012年,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上,原教育部職成教司司長指出:技能大賽本身不是目的,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更健康地發展才是本質目的。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只有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才能相互促進,更好地推動教學改革創新發展,最終培養出滿足社會和企業的要求,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社會新人。
[1] 陳高鋒.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對高職學生培養的促進作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9).
[2] 張新.“互聯網+”與高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J].中國商論,2016(4).
[3] 丁幫俊.高職院校技能競賽促進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研究[J].江蘇高教,2015(5).
[4] 朱永永.技能競賽與實踐教學融通整合思路和契合切入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4(11).
F241
:A
:2096-0298(2016)03(c)-185-03
張新(1966-),男,浙江人,講師、工程師,碩士,現為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主要從事物聯網技術、電子信息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