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土豆直播復種栽培效果分析
摘要:近幾年受政策、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棉花生產面臨激烈的競爭,規模和產量顯著下降。為了提高棉農的經濟收益,2014年~2015年,結合河北省棉花產業技術體系棉田復種崗位的任務,連續2年在石家莊市農林科學院試驗田進行了棉花和土豆復種技術的研究,獲得成功,為了推廣和發展該項技術,概述了土豆和棉花的栽培技術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棉花;特早熟土豆;復種栽培
河北省是我國的棉花主產區,同時也是糧食主產區,糧棉、棉菜爭地矛盾多年來難以緩解,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植棉收益不高,比較效益不明顯,使得棉花生產連續下滑,植棉面積降到10年來的最低。如何在保證糧食安全下又發展棉花生產,是棉花科技人員一直不斷探討的問題。河北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推廣早熟麥滿幅套種夏棉一年兩熟栽培形式,棉農有豐富的種糧種棉經驗,為棉田復種創造了有利條件。本研究旨在努力提高棉田綜合效益,探索糧棉雙豐收的新途徑,實現棉田復種高效種植模式的新突破。
土豆選擇早熟性好、產量高的品種,6月初收獲,既保證了土豆產量,又能搶時上市,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棉花選用生育期在110 d以內的特早熟品種石早3號,管理以促早為主,霜前花率達到85%以上。
1.1 土豆種植技術。選擇石家莊市農科院2014年最新審定的品種石薯1號。該品種生育期短,僅70 d,早熟適合鮮食,適應性強。在早春土壤化凍后播種。播種時每隔90 cm開一條15 cm深的播種溝,溝內撒上足量硫酸鉀復合肥作底肥,澆足水;種薯每塊保證有1個芽眼,薯塊錯縫放置,株距25 cm,用乙草胺除草。不可長時間堆放切好的種薯,以防高溫引起爛種。播種后覆蓋地膜;出苗后及時破膜,現蕾時澆1次膨大水,以后每隔5~7 d 澆1次大水,澆水要做到“澆溝不淹背”。6月5日左右即可收獲。
1.2 棉花種植技術。關鍵要搶時播種,為增加棉花有效積溫,收獲土豆后及時耕翻地,為棉花早播爭取寶貴的時間。6月份溫度高,棉花播種宜早不宜晚,一般在6月10日前播種棉花。保證一播全苗,選用發芽率≥80%的脫絨種子,播量一般2~2.5 kg/畝。行距50~60 cm。密度控制在7 000~9 000株/畝。用縮節胺化控,防止植株旺長。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在4~5片真葉期按0.5 g/畝用量,以后根據長勢依次增加用量,將株高控制在75~80 cm。打頂時間一般在7月25~31日,在上午10:00以前和下午5:00以后進行。及時防治棉鈴蟲、盲蝽象等棉田害蟲,可用50%氟啶蟲胺氰乳油2 000倍液、2%甲維鹽乳油1 500倍液、40%毒死蜱(樂斯本)乳油35~50 ml/畝,兌水15~20kg噴霧。10月1日左右,連續5d溫度高于20℃時用有效成分40%的乙烯利水溶液100~200 ml/畝兌水20~30 L噴霧催熟。
2014年6月5日收獲土豆,經5點取樣測產,土豆平均畝產2 500 kg,按當時市場平均價格1.4元/kg計算,土豆畝產值3500元。棉花石早3號籽棉平均畝產量175 kg,按市場價格7元/kg計,棉花畝產值1 225元,兩項綜合效益為4 725元。2015年6月5日收獲土豆,畝產量2 200 kg,按當時市場平均價格1.4元/kg計算,土豆畝產值3 080元;籽棉平均畝產量186 kg,按市場價格6元/kg計算,棉花畝產值1 116元,兩項綜合效益為4 196元。綜合兩年土豆—棉花復種效益看出,較棉花單作和小麥—玉米種植模式有較高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趙洪亮,孫瑋琪,徐勤青,等.山東省棉花生產現狀趨勢及健康發展調研 [J].中國棉花學會年會,2015.
[2]鄧祥順,秦新敏,劉敏彥.中國棉業科技進步30年 — 河北篇[J].中國棉花,2009,36 (Z1):7~11.
050041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趙麗芬
朱青竹董章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