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通地區城鎮綠化國槐樹種的引種試驗
國槐具有較強的耐澇性、抗鹽堿性、抗病性,生長范圍非常廣泛,可以在坡地、低洼地與植被植物形成良好景觀,是北方地區非常理想的經濟林和綠化植物。隨著青海省“生態立省”戰略的實施,西寧市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活動的啟動,為改善高海拔干旱地區城鎮綠化樹種單一的現狀,培育適生、抗性強、品質優良的城鎮綠化樹種,特進行了國槐樹種引種試驗。
1.1 品種介紹。國槐,為落葉喬木,高6 ~25 m,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15~25 cm;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9~15片,卵狀長圓形,長2.5~7.5 cm,寬1.5~5 cm,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長2.5~20 cm,無毛,不裂;種子1~15顆,腎形;花果期6~11月。
從甘肅省引進了150株優良國槐品種,根系完整,起苗前澆足底水,起苗時帶土球,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現象,主干通直,植株健壯。
1.2 苗源地立地條件。甘肅省臨洮縣屬,年平均氣溫7℃(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29.5℃),期80~190 d,年平均降雨量680 mm左右,蒸發量1 400 mm以上,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7、8、9三個月。海拔1 930 m,境內以黃土地貌為主。
1.3 試驗地基本情況。大通縣隸屬于青海省省會城市西寧市,項目實施區位于大通縣橋頭鎮人民路和建國路兩個試驗點,地理位置位于東經101° 41′01″、北緯36°55′38″。
1.3.1 地形、地貌。該地處于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為湟水的主要支流北川河河谷階地,城鎮綠地,地勢平坦、開闊,海拔為2 448 m。
1.3.2 氣侯。年平均氣溫 2.9℃,氣溫年較差23.6℃,日較差11.6℃,白天氣溫比日均溫高2℃~3℃,最低氣溫-28.6℃,最高氣溫30.5℃,1月份平均氣溫-8.4℃,7月份平均氣溫17.0℃;降水量少且集中,雨熱同期,蒸發強烈,年平均降水量550 mm,主要集中在7~9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平均蒸發量1 100 mm;年日照時數2 593.4 h,年總輻射量達612.4 KJ/cm2,無霜期100~130d。≥0℃的積溫2617℃,≥10℃的積溫2 037℃。
1.3.3 土壤。回填的耕作土,土壤主要為栗鈣土,土層厚度100 cm以上,土壤肥沃。
2.1 國槐栽植情況及撫育管理措施
2.1.1 栽植情況。栽植時間為4月中旬,栽植方式為定植,栽植株距規格為5 m。栽植地點為人民路和建國路兩側單行行道,人民路長760 m,栽植106株;建國路長420 m,栽植44株。
2.1.2 整地。整地方式為大坑,坑規格為1 m ×1 m×1 m,回填耕作土,施腐熟農家肥(羊糞)0.3 m3/坑,均勻撒于土壤中。
2.1.3 苗木規格。胸徑 8~10 cm,定桿苗高2.5 m,土球直徑為50 cm。
2.1.4 栽植要求。底層回填耕作土0.2~0.3 m厚度的墊層,將帶土球的國槐樹放入坑中央,再回填耕作土,耕作土覆蓋土球厚度0.2 m處即可。嚴格按照造林標準規程“三埋二踩一提苗”技術要求進行栽植,苗木放正,夯實。
2.1.5 撫育措施。樹干頂用臘或油漆和塑料膜封頂,主干用草繩包裹。5~7月間抹芽2~3次,主干從頂3/4處到底不留芽。根據天氣和土壤狀況適時澆水。將坑內雜草結合松土除去,通過除草減少土壤水分蒸騰和養分的消耗,每年松土、除草3~4次。

表1 各項指標生長物候觀測表
2.2 國槐的物候觀測
2.2.1 各項指標生長物候觀測情況見表1。
2.2.2 當年生枝條生長量情況見表2。

表2 當年生枝條生長量統計表 單位:cm
2.2.3 成活率調查,見表3。

表3 當年成活率調查統計表
根據大通縣城國槐的各項生長指標和物候觀測的情況分析,總結得出:①該試驗區共栽植150株,成活率為96%。②引進的國槐在海拔2 448 m范圍內適宜生長。
810000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農林牧水局張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