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王海林


里約奧運會已經進入最后的倒計時,然而,近日仍有相關工程尚未完工的消息見諸報端。7月24日就是奧運村開門迎客的日子了,關系到各國運動員吃住行的這個“里約之家”是否已經準備就緒?日前,《環球時報》記者得到實地探訪的機會,走進里約奧運村先睹為快。
里約奧運村鄰近奧運會主賽區——巴哈奧林匹克公園,距離市中心大約40公里,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奧運村內建有31棟樓房,共3604套公寓,提供兩室、三室及四室等不同戶型,可以滿足奧運會及殘奧會期間1.7萬名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的住宿需求。7月24日,奧運村將正式開始運營,中國代表團屆時將入住“村里”的13號樓。
讓里約市政府引以為傲的是,奧運村的整個建設過程沒有動用一筆公共資金,全部由私人投資建設而成。環保理念也貫穿建設過程,例如用75塊太陽能板來加熱水溫,建設過程中85%的廢料被重新利用,洗澡后的廢水用來沖洗廁所、灌溉苗圃等。據悉,奧運村內的公寓將于2017年被公開銷售,陸續移交給未來的新業主。
《環球時報》記者走訪當日,奧運村內的主體建筑已經基本完工,一排排樓房整齊劃一。不過,村門口的主干道依然在鋪設中,部分車輛需要繞行很遠才能進村,這讓附近的交通略顯擁堵。為方便運動員在奧運村內生活,組委會沿著一條名為“里約大道”的主干道建起銀行、郵局、醫療室、宗教室、健身房、娛樂休閑室等臨時建筑。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建筑的內部還是“素顏”,工人們正在抓緊進行最后的裝飾。奧運村主管馬里奧·奇倫蒂介紹說,“里約大道”將盡力為各國運動員提供生活便利,“這里就是真正的家”。記者走進健身房,發現這座1800平方米的建筑內設有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不同宗教室,體現出奧組委對不同宗教人士的尊重。
“民以食為天”,運動員們更要吃好飯。占地2.4萬平方米的奧運村餐廳據說可以容納5架空客A380飛機,內部分為10種不同風味的用餐區,除了提供巴西特色烤肉、黑豆飯外,還將供應亞洲風味美食。奧運村主管奇倫蒂稱,比賽期間,餐廳將24小時開放營業,每天平均提供超過210噸飯菜。所有食材都是當天送達,并在國際奧委會監督下注明卡路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含量數據,以供運動員選擇。
“里約大道”的另一側就是色調素雅的奧運村主體建筑群。這片區域環境優美,泳池、噴泉隨處可見。所有的建筑都考慮到殘障人士的需求,將走廊拓寬,并且架設上輪椅升降機。記者在運動員公寓看到,不同房間的窗外各有“看點”,有的臨湖,有的臨海,還有一部分可以望見奧運村外的“棚戶區”。據說奧運會開幕后,這些貧民窟將用參賽國的國旗和繪有奧運會圖案的圍擋遮蔽起來。公寓地面由白色瓷磚鋪成,每間房都帶有一個小陽臺和開放式廚房。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公寓都配備了電動驅蚊器,用來預防寨卡病毒的傳播。不過由于預算削減,各房間都沒有電視機,這一點和倫敦相同。
記者隨手拿起客廳沙發上的抱枕,發現上面用葡語和英文寫著:“這個抱枕由里約阿萊芒貧民窟的藝術家制作而成。他們努力工作,借此改善生活水平”。此外,每個抱枕上的文字各不相同,重點介紹了巴西的特色動植物。從這些小細節中,可以感受到組委會的用心。
推開公寓臥室的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不大的房間。兩張單人床分別靠墻擺放,床尾放置有金屬衣架。單人床的藍色被褥圖案非常吸睛,包含有奧運會所有比賽項目的標識及“里約2016”的Logo。據工作人員介紹,單人床寬1.4米、長2米,有的床還能延伸到2.3米,從而解決了大塊頭運動員的特殊需求。從距離上說,奧運村離巴哈區奧林匹克場館并不遠,僅有數公里左右,但距離市中心的場館則有40公里左右的距離,里約奧組委為此已備好專車接送運動員。據記者了解,運動員們并不會被強制要求住在奧運村,少數明星選手曾透露入住酒店的打算。
自7月24日起,里約將啟動史上最強的安保聯動方案,賽區和奧運村附近方圓5英里的領空均為禁飛區,任何未經許可試圖進入的飛行器都將被擊落。來自軍隊、警察和消防部門等21個機構的8.8萬人將協同作戰,這一人數比倫敦奧運會時多出一倍。目前已經抵達里約的軍人約為6000名。此外,巴西軍隊還將調配12艘軍艦、1169輛軍車、70輛裝甲車、28架直升機、48艘不同類型的船只和174輛摩托車。來自55個國家的250名“外援”警察也將對奧運提供安保支持。▲
環球時報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