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香
(遼寧省朝陽縣水土保持局,遼寧朝陽122000)
?
朝陽縣滿達小流域總體布置與措施設計分析
王萬香
(遼寧省朝陽縣水土保持局,遼寧朝陽122000)
摘要:滿達小流域內水土流失十分嚴重,致使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嚴重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的實施使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改觀。文章通過對流域治理工程的總體布置和采取的治理措施設計的分析,在防治措施上,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人工輔助措施相結合,對流域內的山、水、林、田、路進行綜合整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呈良性循環,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流域;綜合治理;總體布置;工程措施;林草措施
滿達小流域總面積2702.55hm2,水土流失面積1261.27hm2,計劃治理面積1000.00hm2。包括水平梯田124.08hm2,經濟林(水平槽整地)125.45hm2,果樹臺田50.47hm2,保土耕作531.47hm2,封育治理工程168.53hm2, 圍欄1164m,標志碑1座,宣傳牌2個,作業路4.08km。動用土石方53.13萬m3,其中土方53.13萬m3,石方32m3,工程總用工8.13萬工日,工程總用機械5538.62臺時。經過治理,小流域的治理程度達到79.29%。工程發揮效益后,每年減少土壤流失量 2.46萬t,蓄水量增加112.00萬m3。治理后農村經濟有較大發展,人均糧食超過500kg/人,達到自給有余,農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人均年收入由7009元提高到9265元。人均基本農田達到2畝以上,土地利用率達到80%以上[2]。
3.1 總體布置原則
(1)大力營造經濟林,增加植被覆蓋度,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和當地的實際條件,選擇不對立地條件造成損害且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樹種。在營造經濟林時根據具體情況可采用水平槽整地,提高植物成活率。
(2)對現有的天然林、人工林等進行保護,進行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林地覆被率,增強保水保土和抗蝕能力。對疏林地實施封育治理,充分發揮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封育治理區周圍要求埋樁定界,并訂立相關的政策和制度,明確專人管理。
(3)水土保持造林要求總體布局合理,造林位置適宜,工程整地的形式與地形相適應,其規格尺寸與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當年成活率在90%以上,2年后的保存率在80%以上。
(4)工程措施設計標準:坡面治理工程以10年一遇6h最大暴雨為設計標準。
3.2 工程總體布置要求
根據流域水土流失狀況,以控制水土流失為中心,采取以治理保護和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為基礎,以恢復植被、興修水土保持林為重點,對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保護和改造坡耕地,以實現糧食安全為目的,對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3]。項目區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過程項目實施能夠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保證糧食高產穩產,促進山區經濟可持續發展[4]。具體布置措施詳見圖1。
圖4為區域B的CFAR檢測結果,Pfa表示虛警概率.可以看出,恒虛警概率為10-4時,圖4(c)~(e)、(g)中均可以檢測出全部9個艦船目標,而圖4(f)中僅可以檢測出7個目標,漏警較嚴重.圖4(c)~(e)中的虛警區域數量較少,雜波抑制效果好于圖4(g).降低恒虛警概率為10-6,圖4(h)中仍可以檢測出全部9個目標,但是圖4(i)中只能檢測出7個目標,圖4(j)中只能檢測出8個目標,圖4(k)中檢測性能嚴重下降,僅能檢測出2個目標.此外,圖4(l)中虛警點數量大大減少,同時未出現漏警情況,但虛警點數量仍多于圖4(h).

圖1 滿達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置圖
4.1 工程措施設計
4.1.1 水平梯田
根據朝陽地區梯田建設經驗,田坎外側坡一般在60°~75°之間,具體坡度根據土質選定;田坎高1.3m以上的梯田運行效果較好,耕作過程中人為損毀率低,生效期長。根據調查工程區現存水平梯田,其田坎外側坡度在60°~75°左右,按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要求,以5°坡改梯為例,田坎外側坡為 65°時,田坎高度H為1.3m,經計算田面寬度為14m,能滿足機耕種植要求。根據工程區坡地的坡度及土質情況,確定梯田田坎高介于1.3m左右,并選定的田面寬和田坎外側坡度,田坎線沿等高線布設。
4.1.2 保土耕作設計
保土耕作的設計標準,采用10年一遇6h最大暴雨。一般減少徑流50%,減少泥沙60%以上。結合農業耕作,在坡度適宜的坡耕地,耕作方向要基本沿等高線,將原有順坡溝壟改為橫坡溝壟時,應耕翻,再進行橫坡耕作,形成新的橫坡壟溝。對于大面積橫坡耕作的坡耕地,在坡面從上到下,每隔一定距離,還應沿等高線修筑若干道土埂,或種草帶、灌木帶等,以截短坡長,減輕水土流失;土埂宜在汛前,結合最后一次農耕措施修筑。通過改變坡耕地微地形,減輕水土流失,以攔蓄部分降雨;通過壟向間隔設置橫向攔水埂的方法提高蓄水保土能力;通過對坡耕地自上而下治理,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第二道防線。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實施能夠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保證糧食高產穩產,促進山區經濟可持續發展[5]。
4.1.3 果樹臺田設計
結合流域內適宜布設果樹臺田措施的立地條件,進行設計果樹臺田措施。本次設計果樹臺田工程根據已栽植的果樹,確定果樹株行距為2m× 3m。株與株之間下方橫向水平方向連接,株與株之間修筑土埂平均隔離,三面攔水埂高0.3m,頂寬0.25m,內外邊坡比1:1,蓄水深0.2m。果樹臺田單位面積蓄水能力為:1.15×2.15×0.2×1667=824.33m3/hm2,果樹臺田單位面積來水量為:123×1000÷1000÷2=615m3/hm2,整地尺寸滿足設計要求。原有無工程山杏和大棗園50.47hm2,本次設計于每一株樹為一水平池,池埂高 0.3m,池埂寬 0.25m。耕作期間注意防止破壞果樹。
4.2 林草措施設計
(1)整地時間及方式。整地時間一般春、夏、秋季均可,最好在雨季前完成。根據該流域的地形地貌條件,流域內對于荒山荒坡的治理,主要采用的整地方式為水平槽整地,整地規格:槽長1.6m,槽寬0.6m,槽深0.6m,回土深度0.4m,蓄水深加上梗高為0.5m。水平槽單位面積蓄水能力為:1.15×2.15×0.5×1667=800.16m3/hm2,水平槽單位面積來水量為:123×1000÷1000÷2=615m3/hm2,整地尺寸滿足設計要求。
(2)栽植樹種。結合流域內可實施經濟林地塊的立地條件及流域的水文氣象特點,選擇山杏作為經濟林栽植的主要樹種。
(3)栽植密度及栽植方法設計。山杏栽植的株行距2m×3m,造林密度1667株/hm2。該流域營造經濟林面積125.45hm2,共需山杏苗木20.91萬株。山杏選用苗高0.8m以上,地徑0.6㎝以上,主、側根發達的一級苗。
(4)幼林撫育。新建經濟林須采取幼林撫育措施,集約化經營。每年夏、秋各修剪一次,并保持松土、施肥、除草、澆水。
4.3 封育治理措施設計
根據項目區內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及水土流失特點、程度,采取必要的人工輔助措施。人工輔助措施包括封育治理、補植、圍欄及撫育管理等[6]。滿達小流域封育治理面積168.53hm2,流域內適宜封育的地類為疏林地。流域內采用全封方式,圍欄水泥樁采用C20混凝土樁,規格為長0.12m、寬0.12m、高1.85m,混凝土樁間距4m,地下埋深0.65m,地上高1.20m,隔 2根混凝土樁用礫石加固根部。水平刺線5道,間距0.20m,對角線共2道。滿達小流域共設置圍欄1164m。為改善生態環境,更好地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必須對封育治理區疏林地進行補植。滿達小流域需補植面積50.55hm2,補植的株樹為1110 株/hm2,根據項目區的實際情況,樹種選擇油松補植,共需油松苗木5.61萬株[7]。
4.4 作業路設計
按照作業便道分級標準,本工程作業便道系水保林、經濟林區的主干道路,初步擬定路面寬為4m,為二級便道。路線盡量環山布置,并通過治理區的中心位置,路面縱向坡度不大于15°,最小轉彎半徑不小于15m,路面橫向基本水平。本次規劃滿達小流域作業路長4.08km。
通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2015年朝陽縣新縣城項目區工程合理布設治理措施和工程配套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生產力,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曉靜.四官營子小流域治理措施設計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5):37-39.
[2]李德花.建平縣水土保持工程總體布局與工程措施設計[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2(01):51-56.
[3]李靜華.凌源市四官營子小流域治理工程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2):45-46+58.
[4]段威.新農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15 (03):21-23.
[5]金艷麗.建平縣水塘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布局[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01):39-40+43.
[6]王忠法.對小流域規劃的幾點認識[J].水利規劃與設計,1994 (02):35-38.
[7]李俠.小城子小流域葫蘆溝項目區治理工程建設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5(02):105-106.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305(2016)02-0083-03
DOI:10.3969/j.issn.1008-1305.2016.02.034
收稿日期:2015-07-08
作者簡介:王萬香(1976年—),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