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顏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三江口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藝術性及其實效性
蔡顏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三江口中心小學)
當前國內外關于情境教學的研究日趨完善,隨著“情境”一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熟知,大多數教師也樂于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應用這一方法來輔助知識的傳授與建構,無論從理論或是實踐角度情境教學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顯著的。處于情境創設的“繁榮期”,不難發現大部分教學科研成果都來自于一線教師,而他們更多從針對自身教學實際提出情境創設途徑,其應用和推廣過程不免存在一些問題,較為典型的就是情境創設實效性與藝術性的缺乏。本文從情境創設藝術性與實效性相統一的角度出發,重點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內涵與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有效途徑
啟迪心智、陶冶性情是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教學特點,這同時也為情境教學的開展創設了有利條件。縱觀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的情況,不難發現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缺乏是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從實效性與藝術性相互整合的角度出發,筆者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可通過表演體現情境、語言畫面創設情境和生活展示情境等方式得以展現。利用藝術性與實效性的完美結合切實發揮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活躍、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這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
對于小學語文教育而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選擇何種教學方法是很關鍵的,而通過情景創設來輔助閱讀教學正成為當前語文教師首選的一種教學方法,同時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對于閱讀教學效果提升也有積極的促進意義。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何為情境,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設置的一種模擬情感氛圍或是現實場景,而情境的創設則是利用語言、環境、多媒體和情感等印度促進特定氛圍或場景的構建。閱讀教學中情境的有效創設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更真實的情感體驗,也能夠進一步與作品產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于知識的理解與傳授。一般而言,閱讀教學中情境的創設需要關注兩個方面,即藝術性與實效性。
(1)情境創設的藝術性。所謂藝術性主要是指情境創設是教師利用環境、語言和多媒體等手段實現的對思想、美感和情感的精心設計過程,由此獲得的教學情境創設甚至可以是不修邊幅的,但它始終不離教學的核心。
(2)情境創設的實效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實效性突出體現為情境與教學目的之間的密切關聯,能夠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更好地學到知識。
(3)情境創設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結合。倘若情境創設僅僅關注藝術性未免顯得過于浮夸,但若是僅關注實效性又不免會顯得枯燥乏味,可見藝術性與實效性相互整合的必要性,二者缺一不可。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從教學目的出發,對情境合理創設,兼顧藝術性與實效性的統一。
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的觀察,不難發現當前閱讀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是存在的,主要表現為:
(1)不少教師雖然意識到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必要性,然而這一過程中卻存在著認識方面的誤區,簡單認為情境創設就是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氣氛。比如在《和時間賽跑》一課教學中,教師在一開始就努力搞活課堂,創設情境,詢問學生是否喜歡謎語,喜歡什么樣的謎語,并且讓大家一起猜謎語,課堂氛圍十分活躍。然而在過去10min后教師才真正進入教學正題。課堂初始教師想要通過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進入課題,這無可厚非,但過多的鋪墊無疑會使教學脫離目標,這正是忽略了情境創設實效性與藝術性的整合。
(2)許多教師片面地將情境理解為一種意境,情境的營造過分追求美感,這也導致所創設的情境和教學內容并沒有直接聯系。比如在《翠鳥》一課教學中,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了很多關于翠鳥的圖片和動畫,力求通過這樣的方式創設全面的教學情境,盡管精心設計的動畫和圖片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但是這篇文章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卻是翠鳥的形態動作,對教學藝術性的過分關注使得情境創設偏離于教學目標。
(3)也有部分教師僅僅是在課堂上運用情境,教學目標與情境之間的聯系顯得過于生硬,這就是銜接藝術性的缺乏,這就使得情境淪為了課堂教學的工具,甚至成為閱讀教學的擺設。比如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教學中,教師用親切的語調來對小村莊的變遷進行描述,原意是將學生進入到村莊的故事當中,但卻將自己家鄉和文章相聯系,情境創設缺少了應有的過渡,也沒有必要的修飾,導致學生不理解教師想要表達的內容,可見藝術感的缺乏會使教學效果不夠自然,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4.1 情境創設需積極聯系生活實際
利用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情境創設是閱讀教學情境設計的有效途徑之一,這是由于小學生由于年齡和認知能力尚低,面對一些社會問題,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很難切實感受和理解全部內容。基于此,教師可通過對生活中類似場景的設定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比如閱讀教學中常見的敘事類文章,這些文章通常要求學生通過感性思維對事件中的人事物進行理解,并利用發散思維客觀評價事物,可見對學生思想深度要求之高。對于這類文章,教師在設定對應的教學情境時就需要結合文章內容和人物情節來構建,通過對學生身邊常見事物的列舉和與文章內容相接近的案例來進行閱讀方面的引導,從對身邊案例的理解上升為對文章中事件的理解。該種情境創設途徑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藝術思維,能夠對閱讀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充分理解,準確把握文章教學的深度。此外,還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夠在生活事件中發現值得用于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確保生活與教學之間緊密聯系,這能夠輔助于閱讀教學的開展,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更多地去關注生活、發現生活。
4.2 通過現代化教學設備培養理解能力
隨著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發展,要求學生在課外學習中促進自身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傳統書本內容學習相比較,學生更感興趣的是文字知識之外的一些內容。因此現階段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挖掘不應局限于書本內容本身,而應當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努力發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除了書本文字內容的閱讀之外,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手段來引導學生走進閱讀、感受閱讀。比如涉及到古典名著的閱讀理解,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展現影視作品中的一些古典名著,通過理解影視作品學生勢必也將更加理解閱讀材料中的內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也是重要的保障。
4.3 情境創設不應忽略課堂活動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不應忽視課堂活動本身的重要性,從課堂活動方面切實發揮閱讀教學對語文課程的積極引導意義。以閱讀教學的具體情況為根據,教師可對一些課堂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比如分角色扮演或分角色朗讀等等,情景內容突出的文章可設計和渲染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學活動當中來,切實感受閱讀內容,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作為教師,對于課堂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這就需要從具體的活動內容出發,在平時的教學和工作中多多接觸學生,對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充分了解,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選擇內容和方法,深入分析學生關注的閱讀核心,以促進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只有深入理解分析,對活動策劃進行全面補充,才能夠切實提升課堂活動對學生的吸引程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在情境中感受閱讀的魅力。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性情的同時也更好地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精髓的理解,同時實效性也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全面融入了文字語言藝術、文章情感和知識點等因素,避免了閱讀教學的乏味和空泛,有利于小學生的知識培養。作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方法必須重視實效性與藝術性的相互統一,明確藝術性與實效性整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于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而言,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作為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通過多元化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利用情境創設整體把控閱讀文章的核心,引導學生在更有吸引力的環境中感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這對于小學生今后閱讀能力的提高有深遠影響。
[1]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2(01):74~77.
[2]陳駕宇.也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新課程學習,2012(10):79~80.
[3]黃毓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1(07):111.
[4]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09):56~58.
G623.2
A
1004-7344(2016)18-0038-02
2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