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坤 王德龍
(蘇州科達電梯銷售有限公司 江蘇省蘇州市 215214)
電梯安全評估技術的應用現狀
吳正坤 王德龍
(蘇州科達電梯銷售有限公司 江蘇省蘇州市 215214)
電梯也是一種交通工具,而且在現代社會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截至2015年底,國內電梯保有量超過了400萬臺,中國己成為世界上電梯保有量最大的國家。雖然在2016年增速出現負增長,但現階段仍以每年最少50萬臺的規模增加。而電梯作為一種日常交通工具,每天乘坐的人超過四億人次,其重要性不高而喻,同時,電梯的安全也就成為了社會的焦點。
國家質檢總局于2011年6月2日印發的《關于電梯安全監察工作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中提出:鼓勵支持有關機構加快制定電梯故障監測系統國家標準或規范,促進相關單位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要求開展故障監測系統研究和開發,以實現更大范圍內的互聯互通,同時提高電梯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預防和減少電梯事故和故障的發生。
針對電梯的安全評估方而,國家出臺了《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風險評價和降低的方法》(GB20900-2007),給出了國家層面的電梯風險評估指導意見;2016年我國進一步頒布實施了《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該標準填補了多年來國內電梯行業缺少電梯報廢相關標準的空白。新標準規定了曳引機、安全保護裝置等13項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
我國針對電梯行業制定一系列的標準和法規來進行監督和管理,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標準是《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7588-2003),2004年起開始實施。在經過多年實踐的檢驗后,2016年7月1日,又實施其第1號修改單。同時還頒布實施《電梯型式試驗規則》(TSGT7007-2016);我國于2013年將電梯安全提高到法律的角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通過4號主席令進行了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國內對于電梯的安全評價主要集中電梯硬件的客觀因素上,分析電梯硬件的可靠性。例如:李曉寧,鄭祥盤等基于多層綜合評價模型的電梯安全風險評估;慶光蔚,岳林等老舊電梯模糊定量安全技術評價方法研究。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對電梯易發生故障的零件,劃分風險等級能有效降低電梯的事故發生率。如果考慮硬件因素的同時兼顧電梯的使用環境、使用人員素質、維保檢驗的主觀因素,不僅能降低電梯的事故發生率還利于相關部門的管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梯使用量的大幅增加,我國開始對電梯安全評估理論和方法進行逐步深入地探討研究。電梯作為一個復雜的機電一體化系統,由許多復雜機構所組成,對電梯進行安全評估時要針對不同的評價目的或者電梯類型,選擇不同的安全評估方法。
南京工業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張廣明教授為了避免人工神經網絡技術在特種設備風險評估模型中人工確定各指標權重帶來的主觀性的不足,提出了使用了模糊層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經網絡相結合的評估方法進行風險評估,從而提高了評估的速度和結果的精度,實現了預期的目標。
上海交通大學顧徐毅提出了適用于電梯的基于風險原理的安全評價方法,他的方法中融合了事故樹分析、模糊評價、安全檢查表等多種安全評價方法的思想,實現了電梯安全狀況綜合評價的目標。
廈門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所的陳林濤為解決電梯一般評價方法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定量的內容較少并且難于真實反映安全評價的綜合性特征的問題,提出了能夠對數據進行定量化、數字化處理,給出量化評價結果的模糊安全評價法。
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鄭祥盤通過對電梯系統功能層次結構特點的分析,運用模糊綜合評估和層次分析法,提出了電梯系統量化評估設備安全狀態的方法,從而全面掌握其系統安全狀態。
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王堅通過實地調研和數據采集,并對傷害發生的概率進行定量分析,最終構建了基于風險的電梯評估方法
(1)老舊電梯安全技術評估條件及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評估報告應結合各子系統的評估結果給出明確具體的評估結論,目前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靠電梯專家的經驗。
(2)建立更為完善的電梯零(部)件的故障信息庫。為設備檢測部門開展質量檢測、科學有效地進行在用電梯安全評估提供安全、可靠基礎數據。
(3)評估系統的人工智能化程度還有待提高,應設計、開發出與檢測設備相連的數據接口,記錄電梯運行狀態的實時數據,實現對電梯的實時動態檢測。
[1]馮鑫,夏洪山,馮月貴,張潤.基于貝葉斯模型的電梯安全評估方法研究[J].起重運輸機械,2016,05:1~5.
[2]惠林虎,肖文君,王義.電梯安全評估方法淺析[J].電子世界,2016,14:87~88.
[3]李中興,陳國華,李剛,劉英杰,林創魯.基于PHA-FMEA的電梯安全評估方法及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10:60~64.
[4]王印博.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方法研究及系統開發[D].長安大學,2015.
[5]萬林,朱葉盛.基于人工神經網絡和證據理論的電梯健康狀態評估[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6,07:44~45.
TP277
A
1004-7344(2016)29-0229-01
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