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吉美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龍華街道辦事處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云南沾益 655000)
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陶吉美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龍華街道辦事處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云南沾益 655000)
群眾文化建設能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但是群眾文化建設并非一項易事,在當前的形勢下也面臨著各樣的困難,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使群眾文化能更好的向前發展,從而構建出健康、和諧而穩定的文化環境,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期望能促進群眾文化的繁榮發展。
群眾文化建設;文化活動;問題;對策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在業余時間自我參與、娛樂以及開發的一種社會性文化,廣大人民群眾是這其中的主體,通過自娛自教,來滿足自身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建設群眾文化能極大促進人們精神文明的建設。群眾文化是包含著群眾文化活動、文化工作、文化事業、文化隊伍等多項文化建設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建設,因此,群眾文化建設的群體非常之龐大。但由于國內在群眾文化建設方面的起步還比較慢,發展速度也相對緩慢,為了使人們的基本文化需求能得到滿足,提升其精神文化內涵,需加快建設群眾文化的腳步,并加強建設力度,如此才能進一步優化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結構。
(1)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認識不到位。多數人對群眾文化的認識還遠遠不足,只是停留在娛樂階層,卻并未全面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這無疑是對群眾文化的極大挑戰。及其原因,還是因為部分地區以及部門干部對此方面的認識太過片面,也忽視了或是根本未意識到群眾文化對經濟與社會發展所能起到的作用,群眾文化的建設太過被動。另一方面,群眾文化建設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撐,但諸多地方政府未全面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及其重要性,群眾文化建設沒有相應的政策予以保護,也未將群眾文化建設納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規劃中,群眾文化建設無法得到良好的發展。
(2)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投入資金不足。群眾文化建設需要政府的政策來做支撐于扶持,但很多地區政府卻是不重視或是不作為的狀態,資金投入的渠道與方式也很單一,并且,群眾文化建設并未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工作,其周期長,耗資大,致使群眾文化建設的整體資金投入比較少,很難能支付各種文化活動的經費,便導致諸多地區缺乏基礎設施與有效維護、標志性的文化設施與建筑、配套的文化體育設施規劃及其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一系列的文化基礎設施。
(3)群眾文化建設人才的缺失。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并非一項易事,需要的是一批專業、負責任的群眾文化隊伍。但是就目前的群眾文化建設實際情形而言,人才的缺乏涉及到各方面,人員老化與流失,使得現在的群眾文化建設隊伍出現了人才斷檔的尷尬現象,都極大影響到了群眾文化的建設,在這種背景下,群眾文化事業很難得到良好的發展。并且相關文化單位在雇傭工作人員時,并未做好嚴格把關與人才吸收的工作,雖然如今加入到群眾文化隊伍中的人日益增多,但是真正懂文化、會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卻屈指可數。
(4)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千篇一律。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上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基本得到滿足,轉而追求精神文化的建設,因此,傳統且單一的群眾文化活動再難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加之生活步伐的加快,人們工作與生活壓力越來越重,怎樣通過豐富其業余生活來降輕壓力,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希望。但是現在的很多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依然局限在唱歌、跳舞等千篇一律的形式上,未能聯系到當地的文化或民族特征創建出新的文化活動形式,這很難真正提升當地人們參與到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與動力。
3.1 健全機制,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認識
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群眾文化的建設至關重要,這能夠有效促進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提升。因此,社會各級政府與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中納入文化工作,并建立健全的各級文化建設目標責任制,對各級領導干部實施文化建設考核評價體系[4]。同時,還應充分發揮各種群團組織以及文化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出協調機制,以形成合力,共同建立與發展群眾文化事業。
3.2 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與文化活動設施建設
(1)經費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關鍵,群眾文化活動想要長久的持續下去,就必須保障投入的資金足夠穩定。①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資金的控制,每年應設立上專項的資金用在群眾文化建設方面,并加強對人員、公用、業務等經費上的撥款,通過多渠道的資金投入,進一步解決好資金來源;②有效吸收社會力量,各級政府可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地方企業及事業單位與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建設中,并從人力與物質等各方面對其進行積極配合,從而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一體化籌資模式,同心協力共建文化事業。
(2)作為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必備載體,各種用于群眾文化活動的設施建設必不可少。首先,各級政府與有關部門應在城鄉規劃中納進文化設施建設,并分清主次,逐步實施各項設施的建設,并在聯系當地特色與實際生活狀況后建立出一批規模恰當、設施良好,具備鮮明的文化基礎設施,尤其是對博物館、體育館、文化館和圖書館等文化設施的建立,更應下足功夫。對于公益性文化設施項目的建設,在其選址、立項與投入等方面要優先做考慮[1]。再者,按照城市的規劃,對文化體育陣地、設施的規劃及其建設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考慮,力求做到同步規劃、審批與建設。最后,要建立社區文化基礎設施與農村文化廣場,擴寬社區與農村的文化活動陣地,拉近城鄉之間的差距,使城鄉能獲得統一的發展。
3.3 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群眾文化隊伍的綜合素養
人才是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與進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重視對人才的吸收及其培養,建立出一批具有專業技能、知識結構以及年齡等各方面都比較合理的群眾文化隊伍[2],如此才能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與進行。具體來說,可從以下這三方面做起:
(1)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工作。文化館應定期或是不定期的組織群眾文化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與文化工作,可采用聯合辦學或是定向委培等形式,有計劃的進行培訓工作,以形成長效機制,從而不斷提升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5]。
(2)加強內部管理。相關部門應提高用人門檻,工作人員的數量與質量都要配齊,同時還應規范并完善崗位責任制,嚴格進行文化工作考核,公平合理的實行獎懲,全面保證與加強人才的專業性及責任心。
(3)建立激勵機制。民間藝人與專業文藝團體退休人員通常有著比較豐富的文化知識,文化館可充分利用到這一點,并讓這些人作為引導者,從廣大人民群眾中發現、挖掘并培養出一批群眾文化骨干與積極分子,鼓勵其建立更多類別的業余文化團隊,比如繪畫大賞、曲藝比賽、音樂劇等。同時,還可對民間藝人給以一定的幫助與扶持,并在此基礎之上,給業績突出的民間文藝團隊一定的補貼,通過多種形式對文化活動中涌現的優秀人才進行輔導培訓,以提升其整體素質。
3.4 挖掘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群眾文化活動
不同的地區都有其各自的傳統文化特色,文化工作者應抓住這一點,充分挖掘出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并以此為主體,全面開展豐富多彩,具備地域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
(1)應將定期舉辦的群眾文化活動中融進經常性、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并有效利用節假日、集市與夜市,組織開展書畫、歌舞、茶藝、戲曲、體育等各類比賽性質的文化活動。
(2)將文明社區、文明鄉鎮、文明村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載體,經常組織與開展小型化的文藝比賽與展演活動,同時,加大對各類文藝匯演團體的幫助與扶持,鼓勵人民群眾組織與開展自編自導、自娛自樂的文化或是娛樂活動。
(3)開展創建文明社區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信奉科學,拒絕各種迷信思想和腐朽文化,提升自身的道德水準與科學文化素養,從而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社會風尚[3]。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雖然已逐漸得到更多的重視,但是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依然存有各種各樣比較棘手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的健全與完善,才能扭轉目前的發展現狀。由于群眾文化建設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與實踐,并非短期能成之事,想要更好的落實群眾文化建設,真正發揮群眾文化建設的價值,就應創新其管理模式,通過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認識、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的投入以及文化設施建設、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以及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等多方面實施群眾文化的建設。
[1]熊安平.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5,20:11.
[2]查英姿.基層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商業故事,2016,01:136.
[3]胡守勇.關于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云南社會科學,2010,06:96~98.
[4]陳志文.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改革與開放,2011,20:138.
[5]胡守勇.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J].民族藝術研究,2011,06:81~86.
G241
A
1004-7344(2016)29-0001-02
201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