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珍
(合山市文化館 廣西合山市 546500)
舞蹈輔導對基層群文發展的意義及方式
陳麗珍
(合山市文化館 廣西合山市 546500)
在我國社會經濟逐漸進步中,社會文化中的極其重要的群眾文化也得到了一個在歷史的舞臺上嶄露頭角的機會。本文不僅是讓大家對群眾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還說明了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所具有的特點,對學習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創造了一個新的捷徑。
舞蹈輔導;基層群眾;意義;方式
群眾文化基層舞蹈正在慢慢融入全民健身活動當中,它作為舞蹈的一種基本形式對人類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它可以使人與人的社交顯得更加密切,還能讓人類的身體更加健壯、心界提升的更快,最主要的是它還促成了和諧社會的產生。
在人類社會中,人們創造出了許多了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種,而群眾文化也屬于文化中的代表。從表面字義理解,群眾文化不但有著自己本身的特點,還有著文化所具有的相同特點。廣泛來說,它其實就是人們為了自我滿足感處正是工作的額外時間內,參加一些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文化類活動形式。從這點不難看出,群眾文化最主要的就是在于人們的空閑時間所進行的一些活動文化。這種文化的方式主要是多參與、多娛樂、多開發,它的對象基本上就是人民群眾,所以也被認為是社會文化,這就是為了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強。就目前我國群眾文化現狀分析,我國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人民群眾逐漸增長的社會文化需求與經濟發展水平還有這不小的差距,這是因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在我國的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甚至存在“文化滯差”的現象。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十分不佳,所以便加深了群眾文化之間的差異,這種情況也同樣在群眾文化基層舞蹈的地域性差異層面中表現出來。就比如,西部內陸地區的基層舞蹈發展要遠遠低于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水平。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以及東西部地區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差距。最重要的是這還可以顯示出東西部人民群眾在文化素質中的發展鴻溝。
2.1 互動性
對于整個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過程來說,主體就是人民群眾,他們在基層舞蹈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在群眾文化的基層舞蹈輔導中,要十分全面的對待人民群眾的真實狀況,比如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以及群眾舞蹈水平高低等。必須從人民群眾喜愛的方面下手,這樣創造出的作品不僅會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還會展現當地所特有的文化形式。這才是創造的初衷,滿足了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更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觀。群眾文化的基層舞蹈輔導屬于一種互通的雙向傳遞,并不是一味的單向傳送。在基層舞蹈的輔導過程中,首先要讓輔導者在所傳授的人民群眾的舞蹈知識和技能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多方位的包裝,即就是舞蹈的內容、形式和過程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改動,其次,被傳授者也要把自己對于舞蹈的看法和對當地習俗與現實狀態如何可以更好的連接講出自己的見解。只有相互多溝通,才會讓輔導者通過了解基層舞蹈的起源、形式及內容等方面的特殊性,創造出既有著現代舞特色又不缺乏基層舞蹈的特色的地域舞蹈。
2.2 中介性
群眾文化的基層舞蹈是把人民群眾當作主體對象的一種具有特殊文化藝術的表現形式。一般來說,群眾文化的基層舞蹈傳承是很困難的,更不要提創造新的舞蹈形式,這些都是由于群眾對于舞蹈沒有一點基礎造成的,理所當然,提高人民群眾的舞蹈基礎、培養群眾對舞蹈的熱愛也就成為了輔導者的重中之重。當舞蹈輔導者把自己所學到的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群眾特性的作品,完美的與人民群眾所在地域的基層舞蹈融合在一起的時候,這對新作品來說,不僅僅是對基層舞蹈加入了一些“新鮮元素”,更是對那些老藝術家的作品的一種改進與完善,在基層舞蹈的傳播過程中,舞蹈輔導者可以先用現有的舞蹈作品去感染群眾,讓他們更為全面的了解舞蹈作品,當他們真正的對舞蹈作品有了見解以后,再對有關舞蹈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2.3 適應性
對普通群眾而言,基礎舞蹈訓練也并不是毫無目的的,它針對不同人民群眾的不同特點,文化特色以及地域特性,從而使輔導者展開的基層輔導能與之互相吻合,為此,基層舞蹈應具有適應大眾的特點。①有著讓人民群眾滿意的表現風格。不同地域的人民群眾對于表達形式方向都有著不同見地與風格,作為一個基層舞蹈輔導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人民群眾的表達風格,因為只有尊重了人民群眾的表達風格,才能真正讓舞蹈具有區域性。②要適應本地的文化特色。地域不同,各自地域的文化特色也就不一樣,在基層舞蹈的舞蹈過程中,對于當地文化形式和內容特點有很大程度的引入,通過舞蹈所表現的事物來一步步引導人民群眾。③要適應地域舞蹈的展示特性。基層舞蹈的輔導不僅要與當地舞蹈的特色互相結合,還要讓創造的舞蹈展現出本應由的舞蹈基礎與摻雜的真親流露,這才能真正的體顯出地域的特色和舞蹈的多樣性,在兩者融合后才能更好的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3.1 專業舞蹈人士的聘請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不斷進步,群眾舞蹈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同時在群眾文化中占據越來越重的地位,這也得到了大家的喜愛與關注。群眾舞蹈雖然得到了大眾的喜愛,但也受到了許多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專業的輔導人員的缺失,使得群眾舞蹈的發展受到了阻礙。所以為了使群眾舞蹈可以更好的發展,有關部門專門聘請有經驗的專業輔導人員對群眾舞蹈的熱愛者進行輔導,幫助人民群眾掌握更扎實的舞蹈基礎,來追求共同進步,從而得到符合當地特色、滿足人民需求的群眾舞蹈,這些做法提高了人民群眾對舞蹈的熱情,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集體中,更好地穩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3.2 舞蹈輔導者的專門培訓
輔導人員是優秀的群眾舞蹈作品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它在提高人民群眾基層舞蹈水平中起到重要作用。這與群眾開展基層舞蹈的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必須強化對于基層舞蹈輔導者的培訓工作,從而使得輔導者有著優異的專業技能以及高超的專業素養全面的文化知識等。只有經歷過專業化的培訓才能培養出關于舞蹈輔導方面的專業性人才以達到方便人民群眾基層舞蹈輔導工作的展開。此外,舞蹈輔導者不但要掌握技能、知識以及素養等方面的有關內容而且還必須充分了解基層舞蹈者所在地的文化習俗,掌握在不同地域的人民群眾在舞蹈表演專業的特色,依照她們自身所掌握的專業性知識與文化知識相互結合逐步提升舞蹈輔導者融入與基層輔導實踐活動的速度。根據以上內容所述,有關部門必須強化對于舞蹈輔導者的自身能力與專業化技能方面的訓練工作進而提升其對舞蹈輔導者多個方面的量化并且給基層舞蹈者的輔導工作搭建起更為廣泛的平臺。這會使得輔導者的專業性技能與其自身素養得到全方面提升同時也促進基層舞蹈者輔導工作的群眾化、大眾化更有益于人們的接受和項目的推廣。
3.3 舞蹈音樂的合理選擇
音樂是舞蹈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基層舞蹈的學習過程中要配合適當的音樂,只有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表現出真正的藝術,這就需要基層舞蹈的輔導員了解最新的潮流,跟緊時代的步伐,根據人民群眾的喜好來選擇合適的舞蹈和音樂,這里不僅可以采用傳統音樂還可以選用流行音樂、網絡音樂、戲曲等多樣的形式。此外,輔導者需要將人民群眾的喜好與音樂相結合,既不能脫離實際生活的要求也要滿足音樂形式,展現出音樂多樣的風格與形式。
3.4 輔導形式的因地制宜
基層舞蹈人員由不同年齡、知識儲備、地域等組成,他們與學校的學生不同,基層舞蹈的教學的授課形式不能采用學校的授課方式,要根據人民群眾的不同需求、自身情況從而開展相對應的輔導。在基層舞蹈的輔導中,不能運用人民群眾不常用的詞語,使人民群眾難以融入這個環境。可以從專業舞蹈中發掘出人民群眾能適應的形式與內容,使基層舞蹈既有專業舞蹈的元素又有人民群眾的喜好,這使得基層舞蹈更大眾化、全面化。
只有物質的提升才能得到精神層面的加強,兩者結合以后才可以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基層舞蹈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創造出來的方式,基層舞蹈輔導就讓這種方式發揮自己應起的作用。本文不僅是讓大家對群眾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還說明了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所具有的特點,對學習群眾文化基層舞蹈輔導創造了一個新的捷徑。
[1]陸競文.傳統舞蹈在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嘗試運用——以傣族舞蹈為例[J].藝術百家,2013(2):223~225.
[2]龐納麗.健全和完善社區音樂舞蹈文化服務體系研究——以河北省社區音樂舞蹈文化服務體系研究為例 [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10):129.
[3]沈云霞.淺談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聲樂輔導的幾點感受[J].學周刊,2015(24):16.
G247
A
1004-7344(2016)29-0305-02
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