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 四川成都 610041)
繼電保護技術的應用研究
周玉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 四川成都 610041)
繼電保護是電網運行的關鍵部分,被廣泛應用于斷路器與變電站中,可以監測故障類型、電網運行狀態,并控制斷路器的工作,如果系統發生故障,繼電保護裝置可以迅速發出指令,避免對電力元件產生破壞。本文主要針對繼電保護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繼電保護;電力系統;電能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眾生活、工業建設、文化生活都依賴于電能。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不斷進步的科技水平保證了電力供應的長足穩定,然而,電力系統長期存在的安全隱患漸漸暴露出來,造成多起事故。繼電保護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暢銷運行的關鍵,若無法保證正常有效的繼電保護,電力系統極有可能出現各類故障,從而給企業及社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與人財危害。就以上情況,本文將從繼電保護的發展情況入手,試析繼電保護的現狀與未來。
近幾年來,我國電力系統隨著電子科技、互聯網技術、通訊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變革成長,逐漸向成熟的產業化電力集群系統發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現代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民眾的日常生活與企業的生產作業都離不開電力的穩定供應。可以說,電力的穩定與安全是社會發展的根基與保障。其中,繼電保護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一環,在電力系統的日常工作中,繼電保護裝置的正常運作決定了電力系統能否安全有效運行,其每次成功變革都代表著電力系統安全發展的巨大飛躍。
繼電保護裝置多安裝于斷路器、變電站等電力系統核心位置,其主要作用是檢測電網系統運行情況,記錄可探測的故障數據,并通過其自身數據庫做出解決措施。在實際運行中,收到繼電保護的元件出現運行故障時,距離其最近的繼電保護裝置將在第一時間判斷距離故障元件最近的斷路器的位置,并將斷路器進行跳閘處理,從而將故障元件從電力系統中脫離出來,有效降低故障元件損害程度,同時,更重要的意義是阻絕了故障元件有可能對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造成的危害。因此,繼電保護在電力系統中有著極高的地位,確保繼電保護的正常使用就是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
1960年,繼電保護裝置在我國電力系統正式啟用,電力故障次數大大降低,由此,繼電保護裝置在全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集成電路繼電保護器快速占據我國電力系統重要地位,與其功能相仿的晶體管繼電保護器則隨之退市。20世紀90年代,繼電保護技術又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微機繼電保護器逐漸取代集成電路繼電保護器,并沿用至今。
目前,繼電保護現狀有著以下多種特性:
2.1 微機繼電保護器仍占主流
盡管目前電力系統研究人員正就電子化與網絡監控化等課題攻堅破難,然而,在當前的繼電保護市場中,微機繼電保護器仍及其廣闊的市場占有率而占據主流地位。與傳統的繼電保護器相比,微機繼電保護器有著強大的數字運算功能與邏輯處理技術,可以保證繼電保護工作更加有效。同時,由于其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強,受到了廣大電力企業的普遍青睞。在高壓電力系統中,微機繼電保護器幾乎占據壟斷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小覷。
2.2 繼電保護網絡化趨勢明顯
繼電保護系統中,數據流通是保證繼電保護裝飾成功斷開故障元件、控制事故危害的核心技術難點。為了實現繼電保護系統數據化,保證數據共享的速率,確保故障詳細信息與具體數據在每個繼電保護器之間的無縫對接與低損流通,技術研究者們將解決辦法鎖定在網絡化、信息化上。只有合理利用互聯網的強大信息共享功能,將分布于電力系統各大核心技術點的繼電保護器網絡化互聯互通,才能在當前的繼電保護技術基礎上取得長足進步,保證繼電器更快的判斷故障元件、做出處理反應,從而降低出錯率,保證供電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2.3 多項職能一體化趨勢明顯
為了更高效、更集約的完成繼電保護工作,目前,繼電保護技術逐漸呈現一體化。電力保護、數據測量、系統控制、信息通訊等功能融為一體,成為繼電保護網絡化的終極目標。目前,技術人員已實現繼電保護器智能化,既可以獲得故障信息與相關數據,又可以實時傳送這類數據,從相連接的終端傳達至施工網絡控制中心。因此,目前的繼電保護逐漸朝向一體化發展,除了斷開故障元件、降低事故損耗外,繼電保護器還可起到高性能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與傳輸功能,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長期運行。
2.4 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人工智能作為一門新興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近年來,遺傳算法、神經網絡技術、模糊控制技術、進化規劃等人工智能技術也開始得到了推廣與應用。如,利用神經網絡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故障的發生率,在未來階段下,這些技術也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對電力系統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繼電保護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潛在的電力事故,保證社會穩定與企業生產,還憑借其在網絡化、智能化的優異表現而具有了更為顯著的成效,從而獲得更為重要的地位。
因此,電力企業需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正確認識繼電保護技術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操作水準,確保技術過程智能化、規范化,跟進時代變革的步伐,及時引進最新、最好的繼電保護技術成果,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1]慕宗江,徐巖,仇向東,張泰銘.基于潮流熵的繼電保護定值在線校核評估方法[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4(02).
[2]光在偉,李霞.繼電保護信息平臺的建設在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06).
[3]鄧立群.繼電保護信息化發展現狀與思考[J].煤炭技術,2011(12).
[4]張宇.繼電保護技術的分析及其安全運行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1).
TM77
A
1004-7344(2016)29-0323-01
201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