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曾琳 張 黎
(1.九江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 江西九江 332005 2.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湖北黃石 435000)
有限單元法在徑向磁力軸承設計中的應用
劉曾琳1張 黎2
(1.九江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 江西九江 332005 2.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湖北黃石 435000)
闡述了磁力軸承傳統設計的局限性,并介紹了有限單元法的基本概念及內容。以某一參數的徑向磁力軸承設計為例,利用有限元軟件ANSYS進行建模、劃分網格、加載及后處理,總結出了有限元分析技術在磁力軸承設計中的一般步驟。
徑向磁力軸承;有限單元法;ANSYS模型
磁力軸承的設計方法和傳統的軸承設計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磁力軸承是機電一體化的產品,而傳統的球軸承,推力軸承,則不需要考慮相應的控制及算法。其次,現在的磁力軸承尚處于不成熟階段,沒有像傳統的軸承那樣得到標準化。磁力軸承的傳統設計通常要經過多次整機試驗來驗證選擇試驗方案,設計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不僅設計周期長,耗資大,而且很難得到理想的方案。[1]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磁力軸承的研究愈來愈烈,而且對磁力軸承的穩定性,質量,性能,耐久性,可靠性,經濟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顯然,在這里通過之前的傳統設計已經不能滿足相應的要求,有限單元法的使用則大大降低了設計周期,縮減了設計成本,充分發揮了磁力軸承的高性能。
有限元分析技術是最重要的工程分析之一,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的數值計算方法,是計算機時代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限元法在各個工程領域中不斷得到深入的應用。[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將結構離散化,用有限個容易分析的單元來表示,單元之間通過有限個節點相互連接,然后根據變形協調條件綜合求解。由于單元的數目是有限的,節點的數目也是有限的,所以稱為有限元法。這種方法靈活性很大,只要改變單元的數目,就可使解的精確度改變,得到與真實情況無限接近的解。它不僅能用于工程中復雜的非線性問題、非穩態問題的求解,而且還可用于工程設計中進行復雜結構的靜態和動力分析。[3]有限元方法現已發展成為一種十分有效的結構分析手段。目前國外已研制了許多成熟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軟件,如SAP、ADINA、ANSYS、I-deas等。這些軟件使用極其方便,不需要對有限元法進行很深人的了解,便可應用這些軟件求解實際工程問題。
有限元分析技術在磁力軸承設計中的應用,克服了傳統經驗式設計的局限性,縮短設計周期,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這里我們以一個風機為例,具體說明有限單元法在磁力軸承設計中的應用。風機是依靠輸入的機械能,提高氣體壓力并排送氣體的機械,它是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風機對軸承的要求較高,如果使用常規的普通軸承考慮到風沙,雨水等的影響,對風機的工作將起到十分不利的作用,所以這里有必要采用磁力軸承來對風機的支撐特性進行優化。
設轉子和定子之間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間隙,且工作氣隙為0.5mm,通過有限單元法來計算磁力軸承能夠承受的最大的徑向和軸向力。
3.1 徑向磁力軸承設計參數
預設參數:軸及軸上零件總的質量72kg,工作氣隙0.5mm,填充系數(槽滿率)0.6,電流密度8A/mm2,考慮到安裝問題,確定定子內徑50mm,最大徑向載荷1136.53N,取1.6的安全系數,及徑向力為1888.8N。這里我們取E型磁力軸承,大磁極匝數為80匝,小磁極40匝,最大偏置電流為8A。
3.2 對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
下面對磁力軸承在工程應用中的應用進行有限元分析,通過對模型計算及分析進行驗證。
(1)模型建立:在ANSYS中直接建立二維模型,對模型進行布爾運算,得到所需的裝配體結構。
(2)劃分網格,加載:賦予材料屬性,網格劃分,以及加載求解。采用直接分網的方法對模型進行多次比較,模型的網格大小設置為1,對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對比,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案。在這里我們加載的是環形跑道,依據環形電流的加載條件以及要求進行加載。
(3)后處理:將得到ansys的計算結果和實際要求對比,分析磁感線的分布,磁感應強度以及磁力軸承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通過分析磁力密度矢量來分析計算結果。分析磁飽和現象,以及氣隙間的磁感應強度,對模型進行反復的修改,設計,分析,最后得到徑向磁力軸承能夠提供最大徑向力為1800N,和所設計的要求1888.8N相比結果非常接近。
有限單元法是科學理論為指導,以社會和人的需求為目的,以計算機技術為設計手段,它是在傳統的設計方法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分析理論及方法。有限單元法用于指導工程實踐,不僅可以優化產品的綜合性能,對于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降低生產成品,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產品競爭力和生產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有限單元法在磁力軸承設計中,應用潛力巨大,具有很寬闊的發展前景。
[1]胡業發,周祖德,江征風.磁力軸承的基礎理論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杜平安.有限元網格劃分的基本原則[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0,25(1):34~36.
[3]曾攀.有限元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TP333
A
1004-7344(2016)29-0291-01
2016-9-22
劉曾琳(1995-),男,漢族,研究方向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張黎(1976-),男,漢族,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