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學 朱艷艷 張澤辰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模式①
天津理工大學 朱艷艷 張澤辰
隨著現代經濟模式的發展成熟,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形式,商業銀行的供應鏈融資模式應運而生。它徹底改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單一客戶型貸款方式,創造性地將生產商、銷售商、銀行和物流企業聯接在一起,形成動態的可持續的融資模式,創新性地解決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本文旨在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商業銀行 供應鏈金融 中小企業
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是指商業銀行在整個供應鏈的角度,通過應收賬款、保兌倉、融通倉等業務模式,為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以及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供靈活、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與其供應商、分銷商的密切合作,而且為銀行自身開辟了新的盈利渠道,擴大了客戶群,豐富了業務種類。例如,摩根大通銀行,創造性地將現金管理服務和美元清算業務結合在一起,簡化了供應鏈金融貿易的中間環節,為貿易企業雙方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同時促進了貨物的國際運輸。另一方面,摩根大通銀行依托“云計算”平臺,開發了金融貿易數據的統計系統,可以自動記錄和保存每一筆貿易中的保險費、應收貨款、運費和關稅等數據。同時,為了強化對物流環節的監控,摩根銀行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專門對供應鏈融資人的客戶雙方提供倉儲和物流服務,從而打破了融資環節和物流環節的壁壘,實現整個融資過程的整合貫通。
歐洲近代的保理業務是供應鏈融資的最初形態。那時,遭遇資金困難的商人將其預期貨款抵押給銀行,從而獲得貨款,這就是存貨融資人的雛形。20世紀初,供應鏈金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應收賬款轉讓業務、廠商銀三方授信 和貨權質押等業務形式不斷涌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起源于美國的倉單質押融資業務,這一模式涉及倉儲公司、生產商和銀行三方主體。借款人(貨主)將其所有的貨物抵押給銀行,銀行審核后與借款人簽訂《貸款協議》和《賬戶監管協議》。貸款人(貨主)將抵押物存放在銀行指定的倉儲企業,并與倉儲企業簽訂《倉儲協議》。倉儲企業再與銀行簽訂《保證協議》,并開具倉單。倉單質押背書后,借款人(貨主)再到銀行開立監管賬戶。在回款期,貨主按約定將銷售貨物的貨款劃入監管賬戶,倉儲企業根據銀行開具的分提單給貨主發貨。國內的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最早是從存貨融資業務開始的。其后,隨著中小企業信息難以把控等問題造成的融資困難突顯,自償性貿易融資受到商業銀行的追捧。
我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并且集聚了相當的客戶群。一些有實力的商業銀行不僅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而且還在國內外上市。并且隨著創新經濟的發展,中央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植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宏觀機遇,為銀行保滯權的有效實現提供了物質保障。同時,國外商業銀行的有效經驗也為國內商業銀行開展相關業務提供借鑒與指引,降低了國內商業銀行探索和實踐的風險與成本。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開展的供應鏈融資業務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銀行物流合作融資模式。在這一模式中,貸款人(貨主)將應收賬款作為抵押品與銀行簽訂借款協議,獲得抵押標的價值90%以內的貸款,并且在回款期可以隨用隨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都是以應收賬款作為質押標的,但是,應收賬款融資對借款人(核心企業)的影響與保理融資截然不同。應收賬款融資的申請主體是企業本身。因此,從財務報表上看,企業的應收賬款沒有增加,而負債率會上升;而保理融資中企業的負債率會下降,財務狀態會好轉。第二,核心企業網絡融資模式。這種模式廣泛應用于汽車、鋼鐵等核心企業與關聯企業緊密度高的行業中。它通過核心企業的價值引入,對與其關聯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授信融資的方式。其中,借款人(關聯企業)和核心企業(生產商)簽訂購銷合同,并依據購銷合向銀行繳存初始保證金,并申請開票;然后銀行向核心企業交付銀票并簽發提貨通知單;核心企業收到通知單向借款人(關聯企業)發貨。經銷商銷貨后,再向銀行續存保證金;銀行依據保證金數額再次簽發提貨通知單給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再向經銷商發貨。綜上所述,在這一模式中,關聯企業與銀行之間是借款合同關系;銀行與核心企業之間是擔保合同關系,核心企業對關聯企業的債務承擔保兌責任。第三,交易所倉單融資模式。交易所的交易規則和監管職能是這一模式存在的基礎。這一模式的主要對象是交易市場中的買方會員。在這一模式中,借款人(買方會員)向銀行申請授信,銀行評估后授予相應的授信額度。同時,交易市場鎖定與買方會員相關的交易合約,并提交交易證明材料給銀行,同時買方會員向銀行繳存初始保證金,收到證明材料和保證金后,銀行放款作為交割金給交易市場。然后交易市場、銀行和交易市場倉庫三方交割貨物,辦理質押手續。最后交易市場發貨給買方會員。
另外,由于國內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1)業務類型多屬于資產支持性貸款業務范疇,供應鏈金融仍側重于“存貨融資”。在這種融資模式中,出口商先將貨物寄存在保稅倉中,再和商業銀行簽訂抵押擔保合同,以上述貨物作為抵押物,銀行獲得留滯權。(2)銀行向出口商提供融資資金,出口商將貨物賣給進口商后,由進口商支付相應貨款至銀行的專用賬戶。這種模式導致銀行只會選擇那些實力雄厚的企業作為融資對象。而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中小關聯企業往往因為資質問題,無法滿足征信審核的條件,在核心企業又不愿意提供承兌擔保的情況下,這些中小企業就無法獲得銀行的貨款,其結果必然影響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效度。(3)我國的金融平臺和相關電子技術還處在初始的發展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預警評級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因此,一旦發生征信風險,就會由于機制不健全,給銀行造成巨大的回款風險,進而對整個供應鏈的融資效果產生破壞性地影響。這一點在應收賬款融資方面表現最為突出。
目前,對于應收賬款的審核主要依靠人工形式進行,其內容包括信息審核和相關單證的傳遞工作。由于人工操作誤差大、信息反應滯后和動作成本偏大等問題,出資方(主要是銀行)就要背負巨大征信風險和交易成本,并且增加了運營風險。特別地,由于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的主要對象是中小企業,他們本身就存在企業生命周期短、投資風險大、功利性強和信息不透明、企管管理非制度化等問題,而這些也增加了出資方(銀行)在制定融資方案和風險控制方面的風險。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風險較大。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系統的供應鏈融資的相應法律規范。只是在《動產抵押登記辦法》、《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和《物權法》等法規中少量涉及到了對應收賬款、動產、擔保人追償等方面的規定。而關于融資風險特別是征信制度的規范方面,還沒有專門的規定。事實上,相關的缺失,已經導致銀行等出資方在供應鏈融資方面的重重困難。銀行作為供應鏈金融的貸款方,如果無法獲得透明、真實的征信信息,就無法充分地分析取證,無法對目標客戶(借款方)的資產、信譽等關鍵因素進行有效地評價。
結合上述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存在的問題應當從選擇核心企業、延伸中小企業選擇和完善相關制度三個方面來解決。首先,審慎選擇核心企業。核心企業應當切實從行業前景、資產結構、財務狀部和治理結構等方面進行詳盡地考量,不能執著于追求知名企業的“名片效應”,簡單依據知名度或回款周期等單一因素進行書面審核。而應當深入實地,進行一定時期的走訪、考察,切實地跟蹤關鍵樣本指標、確保收集數據的效度與精度,同時適當關注企業前景好的“朝陽企業”,充分發揮供應鏈金融在扶植創業創新企業方面的作用。其次,延伸目標客戶群。供應鏈金融是由貸款方(銀行)、核心企業、保險公司、倉儲物流公司和關聯企業組成的多主體、多線性融資方式。它根本不同于傳統的單線型“一對一”融資方式。在評估環節不能只關目標客戶(借款人),而應當將核心企業、物流企業和目標客戶放在一起綜合評價,體現供應鏈金融的系統性。最后,完善相關制度。《物權法》頒布之前,《擔保法》只規定了土地、房屋等不動產和汽車、輪船等大宗動產可以作為抵押權合同的標的,這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是不適用的。《物權法》改變相關規定,將抵押權的標的物擴大到原材料、倉儲單據和知識產權等物品,這就是說,過去只能成立質權的動產標的和權利標的,現在也可以出質為抵押物。
我們知道,抵押權和質押權的最大區別在于其功能性,抵押物可以不轉移占有,就形成抵押權。因此,中小企業可以在獲得貸款的同時,保持對抵押物的占用、使用和收益權利,而不用將質物轉移給質權人(銀行)占用,也就是不會因為貸款而損失對于這部分抵押物的使用權益,這必將大大便利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
我們還應當簡化供應鏈金融中抵押環節的辦理流程,縮短相關時效期間,最大限度地做到“一站式”辦公。通過提高法律環節的效率來增強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的便捷性和效度。同時,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出臺更為行止有效的措施,強化對供應鏈融資流程的監控。比如,可以在征信評估和資產評估環節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和同業評估,由借款人(中小企業)和貸款人(銀行)以外的第三方對借款人的資質進行中立的非利益性評估,強化征信審核的效度。當銀行做出融資方案后,也可以由其他金融機構對融資方案進行同業評估,最大限度地提升融資方案的效度,結合同業評估的結果,貸款人(銀行)可以運用整合機制減少融資風險,強化管控效果。并且,在融資方案的執行過程中,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監控并擔出修正建議,更好地完善融資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回款風險。
[1] 王延明,謝小東,曾繼霞.論應收賬款質押融資[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2).
[2] 汪其昌.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法與金融學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3] 孫虹.倉單質押性質分析[J].經濟師,2007(2).
[4] 高慧云.物流企業倉單運作模式法律分析[J].企業物流采購研究,2008(5).
[5] 肖德芳.淺析“動產浮動抵押”登記對抗主義的公示方式[J].廣西社會科學,2008(11).
F832
A
2096-0298(2016)11(b)-036-02
①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校級項目X2015017)。
朱艷艷(1977-),黑龍江哈爾濱人,天津理工大學國際工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供應鏈金融方面的研究。張澤辰(1999-),河北廊坊人,天津理工大學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系2015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