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企業管理學院 鄧藍青 王儲 巢妍 陳心楠 唐遠軍
新形勢下虛假網絡信息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
河海大學企業管理學院 鄧藍青 王儲 巢妍 陳心楠 唐遠軍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安全事件呈上升趨勢,網絡安全作為國家戰略正迎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本文以大學生群體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網絡安全問題,建設性地把大學生做兼職與網絡安全問題結合起來,調查大學生頻遭虛假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的現狀,深度分析大學生群體受騙的原因,并探究相應的對策,從而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
網絡安全 兼職信息陷阱 大學生 原因 對策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安全事件呈上升趨勢,網絡安全作為國家戰略正迎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中,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2016年兩會中,“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政策。2016年2月19日,科技部公布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網絡安全位列其中。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從方方面面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與此同時也有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的虛擬性為掩護,導致網絡欺詐事件層出不窮。
隨著大學生創業熱潮的來襲,在大學期間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為許多大學生的追求,兼職則成為了許多大學生的首選途徑,由于當今大學生對網絡越來越依賴,網絡兼職也備受追捧,這也就給了許多不法分子有機可趁。工作便利、輕松兼職、待遇優厚等網絡兼職詐騙信息屢見不鮮,警方雖然多次打擊了這樣的網絡兼職詐騙,可還是有不少在校大學生上當受騙,85%虛假兼職信息受騙者都是大學生。在這樣的一種社會環境下,我們應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網絡環境,讓大學生遠離網絡兼職詐騙。
本文數據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得出,樣本發放地區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本次調研總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3份。在本次調研中,選擇校區機電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企業管理學院的大一、大二和大三的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在讀學生作為調研對象,其中男生137人(46.84%),女生156人(53.61%),男女比例較為均衡。從調研對象的兼職情況來看,有在網上找過兼職的有150人(51.36%),未做過兼職的有143人(46.84%),對象包括有過網絡兼職經歷和沒有的,從不同角度進行調研。
3.1大學生群體遭遇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的主要原因
調查發現,在大學生這個社會群體觀念里,導致其遭遇虛假網絡兼職詐騙陷阱的主要原因第一個是自身防范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大學生并沒有立足社會,缺乏社會經驗,面對兼職并沒有提高自己心中的警惕,常常因為自身原因而深陷兼職陷阱之中。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法律知識欠缺。絕大多數大學生在兼職前并不熟悉相關的法律知識,如《勞動法》、《合同法》等。(2)法律意識淡薄,缺乏防范措施。部分熟悉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生在兼職的過程中常常為了省事而在兼職過程中沒有簽訂相應的勞動合同。在受到侵害時,往往沒有相應的證據來保護自己。(3)易輕信廣告信息。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在尋找兼職的過程中,許多大學生沒有從正規渠道去獲取正當的兼職信息,加之缺乏對真假信息的鑒別能力,往往被虛假信息誤導,走入他人設下的陷阱[1]。
第二個同樣重要的原因是雇主不講信用和中介機構詐騙。由于監管力度不夠,中介機構良莠不齊,提供不真實的兼職信息;使大學生落入虛假兼職陷阱。因此首先應加強對兼職類中介公司的管理,嚴懲有欺詐現象的中介公司,為大學生營造安全的兼職環境。其次設立方便大學生投訴的兼職投訴部門。社會上還存在很多的求職陷阱,面對這樣的權益侵害情況,大學生卻求訴無門,于是只能作罷,自認倒霉。這也是大學生兼職受到不公平待遇事件一再發生的重要原因[2]。
3.2兼職信息陷阱的主要手段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各類網絡兼職中,淘寶刷信譽是大學生最普遍的網絡兼職,大學生幫忙做網上營銷和打字賺錢的普遍程度也都超過了50%,至于瀏覽廣告賺錢和網上沖浪兼職等新興網絡兼職在大學生中還不普遍。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于網絡兼職的認知都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階段,對于新興網絡兼職的了解還不夠深入。
據調查大學生所了解的詐騙手段已是花樣百出,最為人了解的是通過發布兼職,套用銀行卡、身份證信息,除此之外還有通過發布高薪兼職,騙取保證金,要求通過流動資金購買為商品刷單,然后以其他理由讓受騙人重復購買。相關執法監管部門應該以這些常見手段為突破點,對虛假網絡兼職信息進行重點打擊,盡可能的維護兼職人員的權益。
3.3大學生群體免遭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的主要措施
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作為教育組織機構,直接對學生負責,有責任引導學生參加正規合法的社會兼職活動。但是目前各個高校在這個方面的工作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般高校并沒有成立相應的學生兼職管理部門來規范大學生的兼職行為,因此,大學生在兼職時相關利益會受到損失。許多大學生不知道怎么去獲得兼職,不知道如何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不知道如何能取得報酬,不知道如何應付兼職中所遇到的不法侵害,而放棄了鍛煉自我的機會。很多大學生因缺乏必要的兼職知識與技能而導致兼職過程中權利受到侵害,付出的辛苦勞動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和報酬,極大地打擊了大學生兼職的積極性,不利于大學生畢業以后快速與社會接軌。
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大學生在兼職時維護自己的權益。(1)請用人單位直接與各高校聯系,學校作為兼職信息的中間傳達組織,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可靠的兼職信息和兼職崗位。同時加強對在學校以及周邊地區發布的兼職信息的管理強度,為學生做好信息保障。(2)通過開展講座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定時在學校公告欄公布目前存在的兼職陷阱,分年級專業定向給學生發放“防兼職陷阱”的小冊子,進行普及教育。引導學生正確選擇兼職工作,并且合理協調學習與兼職的關系。(3)當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各大高校應通過協商或者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幫助學生維護自己的權益。
對有關部門而言,各個職能部門對大學生兼職的監管沒有到位的原因是各部門在大學生兼職層面職責不明,存在相互推諉的空間。因此,要想解決大學生兼職的社會監管問題,首先應該依法明確監管主體。可以從各個職能部門抽調一定人員,單獨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兼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相關部門可以加大對網絡環境的清潔力度,加大打假的力度,減少充斥在網絡中的虛假兼職信息。此外,相關部門可以開展全民網絡兼職安全教育,提高全網民的辨別能力和防范意識,降低大學生在網絡上查找兼職信息時上當受騙的幾率。
而對于學生個人,應提高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大學生應做到了解法律,特別是熟悉掌握合同法和勞動法,其次要認真學習學校發放的相關知識手冊,熟悉常見的非法網絡兼職詐騙手段,從大型合法的中介機構尋找兼職工作,謹防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隨著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大學生陷入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的問題也愈發嚴重,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通過對這一現狀的原因分析,我們從個人、學校、有關部門、社會媒體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學生個人應認真學習相關法律,了解常見網絡兼職信息陷阱,提高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加強防騙教育,并與正規單位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正規的兼職渠道;相關部門應明確職責、嚴格執法,加大對網絡環境的清潔力度,減少充斥在網絡中的虛假兼職信息,同時開展全民網絡兼職安全教育,提高全網民的辨別能力和防范意識,降低大學生在網絡上查找兼職信息時上當受騙的幾率;社會媒體應加大對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的曝光力度,加強執法部門對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的重視程度,利用輿論的力量打擊非法網絡詐騙行為,從而緩解大學生頻遭網絡兼職信息陷阱這一現狀。
[1] 高長富,姚茗川,唐唯嘉.在校大學生存在的兼職問題與應對措施[J].法制與社會,2011(22).
[2] 董月霞,沈蓓緋,顧春霞.對大學生兼職中的權益保護狀況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3(02).
F724.6
A
2096-0298(2016)11(b)-161-02
①2015年校級科技基金項目:大學生頻遭虛假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
鄧藍青(1996-),女,土家族,江蘇常州人,河海大學會計專業本科生;王儲(1996-),女,漢族,山東萊蕪人,河海大學會計專業本科生;巢妍(1996-),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河海大學會計學專業本科生;陳心楠(1997-),女,漢族,江蘇省南通人,河海大學會計學專業本科生;唐遠軍(1995-),男,漢族,重慶市人,河海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