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進
(貴州地礦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貴州貴陽 550000)
關于水工環地質勘查中技術應用的幾點思考
蔣進
(貴州地礦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貴州貴陽 550000)
筆者結合實踐經驗分析了水工環地質勘查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必要性,并分析了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GPS、PTK以及GPR技術的應用。
水工環;地質勘查;技術應用
狹義的水工環地質勘查是指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以及環境地質的勘查。隨著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水工環地質勘察勘查的范圍和內容逐步得到了拓展和延伸,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水工環地質勘查之外,也包括對地質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的勘查。目前,水工環地質勘查已逐步轉化為一種綜合型的工作,與其他多種學科或者專業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以可持續發展為背景,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被賦予了嶄新的內涵,要求工作人員應當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全面做好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從現階段來看,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量相對較大,內容日趨復雜,同時還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因此,筆者結合實踐經驗就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相關技術的應用進行了思考與探究。
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不但對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還與個人生活的各方面息息相關。工業革命以來,隨著全球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且世界經濟呈現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各國水工環地質勘查的深度及范圍將不斷加大,也將最終實現全球化的發展目標,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注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
改革開放之初,為了快速的解放生產力和發展我國社會經濟,自然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等等均被嚴重的破壞和浪費,甚至由于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而對當地居民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威脅。但是,近些年來,我國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已經有了較為顯著的改善和進步。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反思自身過往錯誤的行為活動或思想認識,意識到人類不能主宰大自然,而是應該在合理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基礎上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相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現人類與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促進我國社會文明發展的水平,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相關要求也開始逐漸變得越來越嚴格。
從現階段來看,水工地質勘查涉及范圍比較廣泛,與人類發展、社會發展以及國家發展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其勘查的主要范圍為:①由于地方病往往與當地水文環境密切相關,所以人類疾病研究是水工環地質勘查的內容之一;②水工環地質勘查可以為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提供真實數據,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供保障;③水工環數據能夠為城市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支撐作用,特別是現代城市建設往往會涉及到各種因素,且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和復雜,如果不能保證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質量,城市建設可能會非常混亂,從而阻礙城市的可持續發展;④城市發展建設需要大量的各種資源和能源,但只有通過水工環地質勘查才能確定資源與能源的儲量和利用方式。目前,有關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各個學科之間已經相互融合和相互滲透,同時交叉內容和范圍也越來越多,例如地質學和生態學的交叉,甚至催生了少部分邊緣學科,表明水工環地質勘查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以及系統性。
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更好的實現地質勘查技術的應用,地質勘查工作人員應當全面了解水工環地質勘查的方向,且要嚴格按照科學理論來實施地質勘查。水工環地質勘查就是指對環境地質進行勘查,而環境地質學的研究目標主要包括地質變化、自然變化以及氣候變化等,表明水工環地質勘查的方向與環境地質學的研究目標相同。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研究單位或部門不同,其研究的水工環地質勘查內容也有所不同,而其所研究內容之間則存在一定的關系,對改變人類生存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反映出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在改善人類生活環境、自然環境以及城市建設發展等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將面臨著各種挑戰與機遇。由于自然資源數量和規模的減小、地質勘察結果的局限性以及水工環地質勘查機制不完善等,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容易被定式思維束縛,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對礦產資源的開發以及地下水體的保護。近些年來,我國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整體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水工環地質勘查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下三方面:
3.1 勘查力量比較薄弱
水工環地質勘查的工作內容不但要確定地下水源、水系分布以及各水層富水情況等,而且還要客觀地分析和評價地下水資源,同時還要在后續的系列工作中通過自然環境以及地下水等來綜合分析和研究地下水源的開采問題。因此,在水工環地質勘查過程中,必須建立一支素質過硬、專業能力過強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同時還要確保實現水工環地質勘查與施工建設過程中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有機結合。
3.2 勘查配備要素實力較低
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勘查工作人員,以及勘查儀器設備和工具不完善,水工環地質勘查整體實力下降。同時,由于勘查工作人員對于水工環地質勘查與先進科學技術的結合意識薄弱,工作能力較低以及思想意識落后,工作隊伍的整合乏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水工環地質勘查行業的工作人員數量非常多,但是由于缺乏領導能力強、技術過硬的專業化人才,人才組織結構不完善,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進展難以與時代發展同步,甚至落后于其他國家發展水平。另外,由于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制度不完善,并且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度,有些部門或者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不是很好。
3.3 勘查工作評價不完善
長期以來,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勘查工作人員尚不能充分客觀和合理的分析評價周圍環境、資源開采以及資源利用前景,導致重視資源開發利用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現象非常普遍,甚至導致礦山環境條件持續惡化。
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所獲得成就與大量先進技術的應用之間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合理的應用先進技術,不但能夠提高水工環地質勘查的工作效率,而且還能夠確保水工環地質勘查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筆者結合實踐經驗,就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經常運用的GPS、RTK以及GRP技術進行分析與探討。
4.1 GPS技術
從目前來看,GPS技術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的應用非常普遍。與傳統的人工地面勘測技術相比,GPS技術不但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投入的力度,而且還減少了勘查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同時也保證了勘查信息和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GPS技術的應用以衛星定位為基礎,并充分考慮地球的特性和衛星的監測范圍,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需要4顆衛星就能夠監測地球的任意位置。其工作的流程是:勘測工作人員通過無線傳輸裝置把待勘測地理位置發送至地面基準站所設立的GPS接收機,之后由同步衛星把檢測到的信號傳送至地面信息接收裝置,最終由基準站中的接收裝置收集和整理檢測信息。另外,GPS技術也可以用于地質災害、環境污染以及人類疾病等方面。
4.2 RTK技術
RTK技術采用的是差分GPS位置差分、偽距差分以相位差分3類中的相位差分,其工作原理是:①在地面基準站上防止1臺衛星信號接收裝置;②在流動站上放置若干臺衛星信號接收裝置,由基準站和流動站中的信號接收裝置同步接收同一衛星傳送的檢測信號;③對比基準站接收的信息與已知信息,此時可以得到一個差分改正值;④將差分改正值通過無線傳輸裝置傳送至流動站,即可獲得流動站更為準確的位置信息。由于流動站可以既可以靜止,又可以運動,使得PTK技術更加靈活和方便。目前,PTK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環境污染防治及檢測等方面應用非常多,水環工地址勘查工作的重要檢測方法。
4.3 GPR技術
GPR技術又稱地質雷達技術、探底雷達技術,其工作原理與GPS技術的工作原理類似,主要是通過電磁波來收集地質信息。首先,在地面放置1臺信號發射裝置,由發射裝置向地下發射電磁波,之后根據聲吶原理來收集地質數據信息,最后在計算機中由相關儀器對所收集到的地質數據進行構圖。在這種條件下,工作人員就能夠全面掌握地下的地質形態、厚度以及巖面等地質信息。由于GPR能夠較清晰、細致、快捷的展現出地下的地質圖像,該技術在實際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該技術僅適用于短距離的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而在較長距離的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
[1]朱明星.如何加強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內容[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6):107.
[2]李偉,何應彬.論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中的技術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295.
[3]張 春.試論當前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的技術及應用[J].江西建材,2015(2):213.
[4]劉彥,鄧燕紅,羅關俊,等.水工環地質勘查技術流程研究[J].科技資訊,2013(25):40~41.
[5]孟 蓉.水工環勘察工作的難點與解決途徑[J].有色金屬文摘,2015,30(6):89,91.
P624
A
1004-7344(2016)12-0179-02
2016-4-15
蔣進(1986-),男,仡佬族,貴州織金人,初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