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英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 400060)
新媒體設計中的視覺傳達特征分析
何淑英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 400060)
融入思想性、藝術性、創新性、多種媒體行業的合作是新媒體設計的重要特征。與傳統設計藝術門類相比,新媒體設計中的視覺傳達有兩個明顯的特點:①它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多種媒體綜合運用,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信息傳達;②在設計方法上,既借鑒已有媒體又有所創新,發展出適應新媒體特性的設計方法。
新媒體設計;視覺傳達;互動
新媒體設計成為這個時代最流行的設計藝術字眼,成為藝術與技術結合的最直接表現。新媒體設計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一種新的實踐方式,更多的是一種重新審視設計定位的觀念。信息時代,人類生活方式已經悄然變化,傳統視覺傳達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信息傳達的需求。作為新技術、新媒介條件下的特定傳達方式,新媒體設計吸納傳統媒介的優勢,結合互聯網及各種交互技術,更有效地實現信息傳播,逐漸成為視覺傳達最主要的表達方式。面對這一切改變,作為視覺傳達設計人員應該認真思考我們的主要作用以及我們的設計思路。
關于新媒體設計藝術的特點,新媒體藝術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Ascot)說:“新媒體設計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接性與互動性。”新媒體設計也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數字媒介”藝術。從國際學術界和教育界對數字化“設計”的諸多稱謂及科學內容的設定來看,數字媒體設計藝術主要有視覺藝術、人機界面、信息傳播、多媒體、數字網絡、動畫、廣告、游戲、虛擬環境,虛擬產品設計等等,其主要范疇都在2l世紀數字化“設計”的“數字媒介”囊括之中,也就可以比較明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基本內涵和范疇,其視覺傳達特征變化為:從一維空間向多維空間延展,互動性與靈活性極強。
隨著網絡、數字電視、互動媒體、交互游戲、虛擬空間等新的傳播形式和傳播媒介的出現,使得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所涉及到的內容畫面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拓展。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范疇受到突破性的沖擊,數字媒介的發展極大地延伸了視覺傳達的設計形式和內容,在當代數字藝術設計的快速發展情況下,新媒體藝術的設計理論和美學理論就顯得非常薄弱,傳統的視覺設計語言就顯得非常蒼白無力。
新媒體藝術設計理論和美學范疇應該繼承部分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體系依然可以作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兩者在藝術理論基礎上有共同的部分:①首先都要滿足該項設計的最基本的要求;②都要符合美學的審美要求;③設計的理論法則、平面視覺創意法則等是相似的;④設計和表現的內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新媒體設計過程中滿足功能、審美需求,符合美學、設計法則,運用數字媒介所特有的聲、光、電以及人機互動的特點來更有效地達到傳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認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內涵和外延拓展的特征使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畫面和內容進一步豐富多彩。
傳統視覺設計是利用視覺圖像、符號來傳情達意的形式畫面,由于表現方式僅僅局限于平面,只通過視覺認知傳達,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說平面設計所表達的內容會因此減少和單薄,相反,在有限的表達方式下也能傳達出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的意義。新媒體視覺傳達的圖形符號是在多維空間中傳達意圖,傳播信息的載體發生了改變,加強了人機互動性。
當然新媒體藝術設計是信息時代的產物,與傳統視覺傳達更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快捷性,它的表現形式更豐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備科學性、時代性,因此在新媒體設計中不但要保留原有的視覺傳達理念,還需要不斷創新傳統視覺設計的理論體系,以適合新媒體數字信息傳播的形式、媒介以及傳播的復合性、學科交叉的綜合性、技術的數字化等特征來完善并提高這一新興學科。
傳統的視覺傳達是新媒體藝術強大的理論基礎,而新媒體藝術又是在此基礎上不斷更新的理論,兩者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兩者在理論上是相輔相成的。
作為新技術、新媒介條件下的特定傳達方式,新媒體設計吸納傳統傳播的優勢,結合互聯網及各種交互技術,更有效地實現信息傳播,逐漸成為視覺傳達最主要的方式。與傳統視覺設計門類相比,新媒體視覺傳達有兩個明顯的特點:①它的表現形式更加多種多樣,各種媒介綜合運用,全面地進行信息傳達;②在設計方法上,既借鑒已有視覺傳達(圖形、文字、色彩)設計又有所創新,發展出適應新媒體特性的設計方法。
3.1 全方位、多感官地信息傳播
數字化時代的今天,視覺傳達設計逐漸超越了它的原有范疇,走向更寬廣的領域。網頁交互、多媒體廣告、數碼藝術、數字影像等相繼出現,數字視覺在不斷挑戰已有視覺形式的同時,也在不斷充實著視覺傳達的外延。從靜止的傳播到動態的展示傳播,多元化的視覺觀念暗示著新的視覺傳達方式將打破傳統設計門類的界限,產生一種新的媒體,以傳統視覺傳達設計為基礎,在新媒體和新技術手段支持下開拓新的傳達領域,繼承發展傳統視覺傳達設計。這種“新媒體”綜合多種媒體形式,集文字、圖形、影像、聲音、動畫等于一身,結合互聯網與交互技術的鮮明特征,使作品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和交換性,成為新媒介、新技術條件下一種特定的傳達方式,使新媒體視覺傳達真正實現全方位、多感官地信息傳播。
3.2 科技手段改變新媒體視覺傳達的瀏覽方式
作為視覺傳達的最新發展,新媒體視覺傳達的設計原則、設計流程和設計方法與傳統視覺傳達、設計形式具有原則上的相似性,但在傳播、顯示、操作等方面,“新”“舊”媒體有著很大差異。例如:相對于印刷品而言,顯示屏幕更適合“瀏覽”而不易于“閱讀”;“新媒體”中各種信息以相互鏈接的方式存在,彼此沒有順序上的固定位置,信息隨瀏覽者的選擇以非線性的方式輸出,要考慮到人點擊后的互動效果,是多變化的。而傳統媒介,無論是書籍或是影像,信息呈現都受到預先安排的版式順序制約,傳統傳達領域對于技術更新的反應較慢,圖片和文字的更新速度也跟不上時代發展。而以高速發展的科技為其信息傳播基礎的“新媒體”則要求設計時刻與科技緊密結合,并隨科技的進步不斷發展出更新的傳達形式。發展迅速的“新媒體”為設計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現手段,幫助實現更多的創意可能,為大眾帶來更新鮮的視覺體驗與更富于趣味性的信息獲取過程。
所以,在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中,既要立足信息的傳達,又要符合人們的視覺和思維習慣,設計互動頁面的版面時注意各種信息要素的合理分布,使各類信息要素的位置、間隙、大小保持一定的節奏感和美感。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設計,這就要求設計師具備全面的專業素質,懂得如何處理好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如何深入的了解消費者的心理訴求點,如何設計出讓瀏覽者過目不忘的優秀畫面,使人產生美的共鳴。
3.3 個性化的元素符號
在新媒體的視覺傳達信息時,主要通過個性化的元素符號來強調視覺化效果,主要有三個層次:①文字的視覺化,大標題和小標題以及正文之間的鏈接性和跳躍性影響閱讀者的興趣。在文字的編排時,一定要有清晰的條理,明確的閱讀順序,橫排、豎排的組合變化,文字組合的疏密節奏即導向性。②圖形的視覺化,圖形語言簡單明快的傳遞信息,使讀者達到瞬間的接受和感染,形成興趣觀看。可以豐富版面的層次,賦予信息傳達的節奏和韻律、擴大瀏覽者更多的遐想空間。③版面語言的視覺化(比如:色彩、線條、網格、花邊、裝飾形等)來美化和規范版面,形成便于視覺識別的統一風格特征。把握好這些設計元素的個性情感與主題內容一致,充分運用色彩、線條等的聯想來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同時,在使用時要考慮它的理想位置,混合使用時對畫面的影響以及有序的排列等等因素。
3.4 互動式的傳達方式
新的媒體、新的技術、更細分的信息受眾、人們對信息獲取方式與審美需求的改變,從內容到載體再到對象,各種各樣的新情況需要視覺傳達來面對,更加多樣化的傳達手段則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不同媒體形式在視覺傳達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當多種媒體綜合應用于同一場合、目的時,信息的傳播就更加全面和貼切。例如:美國女性新媒體藝術家凱密樂·烏特貝克曾做過一個名為“未命名5(Untitleds)”的互動視頻作品,透過這個作品我們看到了互動感應技術能夠為視覺傳達帶來的種種可能性。作品使用攝像探頭感應觀眾的動作,當觀眾在屏幕前走動、揮手、跳躍、做出各種動作時,身體所覆蓋到的顯示區域內的抽象圖形便會發生變化,視覺元素在屏幕內流動、擠壓、伸縮,產生各種偶然性的視覺畫面。作品原本的創作意圖在于創造一個視覺系統,讓觀眾參與其中,通過對展示空間內物理動作的感應產生流動的、耐人尋味的視覺畫面。所以,在不影響正常閱讀的情況下,信息的背景將可能是動態的,感應瀏覽者的身體動作,展現給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視覺效果。借助于各式各樣的交互技術,觀眾可以加入、影響信息傳播的過程,通過不同方式的參與決定信息傳達的最終效果。
人們對美的追求是不斷深入的,新媒體設計同樣如此。設計不僅是把各種元素放上去,能看就行,更要考慮如何使受眾能更好地和更有效率地接收所宣傳的信息。這就需要從審美的方面入手,制作出清晰、整體性好的畫面,使人瀏覽起來產生愉悅感,更容易接受信息。在新媒體設計中,不僅是追求平面視覺傳達效果,將各種元素有效的結合,這種結合要遵循一定平面設計的原則,如我們經常所說的變化與統一、條理與反復、對比和調和、均齊與平衡等,以及在具體設計中文字、圖形、色彩的設計語言的準確性。還需考慮新媒體的特征:連結性與互動性等,注定了新媒體藝術的展示本身就需要觀眾的參與,如果缺少了這個環節,一件作品就很有可能無法展示。要了解新媒體視覺傳達,你首先必須將全身心融入其中,而并不是在遠距離觀看。這樣你與系統或者和他人直接產生互動,由此使觀者的意識也發生轉化,最后出現全新的影像、關系、思維與經驗。觀者通過鍵盤、鼠標、燈光和聲音感應器或者是其他更加精密的儀器與作品發生關系,這就是新媒體視覺傳達帶給我們的一種全新的交流和瀏覽方式。這種瀏覽方式的改變說明設計者的藝術表達水平和社會責任感的提高。在以往的視覺傳達作品中,設計者是通過平面作品表達信息,然而觀眾被動接受,參與度不高,這是對他們視覺修養的考驗。在新媒體藝術中,設計者不但要自己融入,還要盡力將表現的東西為人所懂,讓受眾從視覺、聽覺和觸覺上主動接受。在這里,作品的信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達,這也是新媒體設計這個名稱中“媒體”二字功能的體現。
總之,新媒體設計是集文字、圖形、聲音等多種符號為一體,他改變了傳統信息的傳達方式,由“平面信息”轉為“立體信息”,通過文字、聲音、影像的記錄,受眾由被動轉為主動接受,并且新媒體所傳承的內容更加豐富,感覺更加直觀,改變了原來傳達信息的單一性,使信息傳遞的速度和質量產生了新的質的飛躍。
[1]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新編)[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2]薛紅艷.設計的視覺語言[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3]視覺文化時代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版式設計研究.江南大學,2004.
J504
A
1004-7344(2016)12-0257-02
201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