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淼
(溆浦縣林業局 湖南懷化 419300)
森林撫育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江文淼
(溆浦縣林業局 湖南懷化 4193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建設進程的逐漸加快,有關產業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其中,林業的不斷發展使得森林經營模式日益增多,但在森林產業發展過程中,傳統的森林撫育技術已經無法使用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求。此情況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森林撫育的意義,其次對森林撫育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最后詳細的闡述了森林撫育技術有關應多措施,以供參考。
森林撫育;技術問題;應對措施
林業是我國的一項國民支柱產業,其能夠促進社會建設與經濟的發展。林業的健康發展直接關聯著多方面因素,不僅包括經濟效益,還包括生態環境的長遠建設。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的發展,現有林區結構與森林植被撫育模式已經無法確保林業長期健康發展,這就要求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造,并且還要針對森林結構缺陷與植被撫育的不足,制定并實施有效的技術改進策略,促進可持續與節約型社會的發展。
2.1 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與數量
森林撫育主要是采取人為方式對林分進行干預。通過將森林內的雜草、灌木等全部清除,并且全面伐除病腐木、枯立木等,可有效改善森林健康情況,增大目的樹種營養空間。同時,依據自然稀疏規律,將衰弱木、非目的樹種等及時的伐除,可有效降低林木之間無益的競爭,從而確保樹種結構與密度的合理性,提升林分通透性。
此外,通過適當改善林分生長環境,可增大林木接受光照的面積,使得根系得以自由伸展,提升其吸收水分與養分的能力,充分發揮林木生長潛能,最大限度的縮短林木生長期限。通過不斷提升林分穩定性與技能,可有效提升森林木材生產能力,從而提高森林整體質量。
2.2 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
對于采伐的枯死木等,以及有缺陷的上層木,還有由修枝獲得的枝丫,這些都可以作為加工企業的生產原料進行利用。通常情況下,森林自然稀疏中林木自然死亡的株數淘汰率十分大。
但如果采取合理的撫育措施,并且及時的伐除生長受到影響的樹木,能夠獲得大量小、中徑材,此部分中間利用材的數量,使得枯損量得到了大幅降低,從而實現森林資源早期利用目的。
此外,通過對林分密度進行適當的調節,可確保林木直徑生長,這樣一來,隨著間伐強度的持續增加,大徑材出材量也在逐漸增加,從而使得整個林分期間林木利用效率與價值得以提升。
2.3 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
通過相關調查結果可知,不同林分生態效益具有較大的差距,且森林類型、結構與公頃蓄積量等指標,直接影響著森林生態效益的發揮情況。此情況下,通過實施合理的森林撫育措施,并且適當調整主要影響因素,能夠有效改善林木生長發育生態環境,從而使得森林發展趨于立體結構。此外,通過人工誘導,可形成近乎自然的、穩定的群落結構,提升森林整體效能,充分發揮森林生態服務功能。
2.4 提高林業職工收入
森林撫育是一種勞動密集型作業,能夠提供一定的工作機會,從而緩解當地就業壓力。通過有關調查結果可知,70%森林撫育經營投入資金能夠轉化為勞務收入。通過安排林區職工和林農季節性就業,能夠較為可靠的收入,從而促進林區職工與林農就業困難與收入水平低等較為突出的民生問題得以妥善解決。由此可知,通過森林撫育經營,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大中徑級后備森林資源缺少的問題,還能夠推動林區富余職工就業,從而實現增加職工收入的目的。
3.1 技術理論體系不完備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森林類型多樣的國家,此情況下,如果僅僅采用一種指標體系與管理模式進行全國森林撫育工作,必定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森林撫育經營缺乏統一的、明確的主導理論,國家森林撫育技術理論體系也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區域性森林經營技術標準建設也落后于經濟發展,各地區森林經營方案內容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且其科學性與可行性也較低,有些方案雖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其實施力度較低。再加上必要的技術支撐的缺乏,部分地區在進行森林撫育作業時,僅在表面落實國家標準與技術規定,撫育方式簡單粗放,設計作業也無法實現“因林施策”,這些現象的普遍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森林撫育作業質量。
3.2 森林撫育技術研究不足
就當前情況來看,雖然我國少數地區森林撫育工作雖然具備相對成熟的理論支持,并且也制定了有關撫育技術標準與驗收方式,但其現地操作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究卻很少。通常情況下,各地區撫育場地樹種的起源、構成、環境條件、管理策略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對應的撫育技術也存在極大的差距。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采用同一種技術進行當地森林撫育工作,導致起始撫育時間不準確、撫育場地的選擇不合理等問題頻繁發生。此外,部分地區還缺乏對森林撫育工作之后林分的穩定性影響因素的研究,導致林木林相與生長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從而給森林撫育工作的持續發展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3.3 森林撫育技術保守而落后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與國民經濟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對林業發展模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但大部分地區依據采用傳統的林業經營管理結構進行森林撫育工作,導致撫育技術單一,并且還處于基礎技術階段,再加上林業工作人員通常會依據長期工作經驗進行森林管理與撫育工作,嚴重阻礙了森林撫育的良好發展。
此外,傳統的森林撫育技術較陳舊、保守,其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日益增大的木材需求,長時間下來,森林結構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中,此種情況極大地破壞了林區的自生長力,不利于木材與其他材料生產加工的持續發展。
4.1 完善森林撫育經營技術理論體系
①將森林經營理念作為森林經營主導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森林經營技術體系。②修訂完善的《森林撫育規程》等多項技術標準,并建立適宜的全國森林撫育經營技術標準體系,確保全國與區域森林撫育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還要構建自上而下的全國森林撫育經營技術標準體系。③構建適宜的森林經營長期規劃制度,并且制定有效的森林經營規劃,促進森林撫育經營理論研究與成果技術轉化,提高森林撫育技術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4.2 加強森林撫育技術研究
在森林撫育模式制定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現有森林資源進行充分的考慮,并且還要依據不同立地條件,對林齡、林種及林分類型進行一定的實驗,然后通過對比分析,制定合理的間伐理論體系,以確保森林撫育模式的科學性。此外,還要在全面考慮撫育生產工藝、各環節作業情況的基礎上,適當改進對森林撫育方法的研究,以形成具有較強操作性與針對性的撫育技術體系。
4.3 森林撫育技術的創新化
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森林撫育技術獲得了良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森林撫育方案被不斷提出,并且進行了逐步考核與試行。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林區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撐型產業,其發展理念較為傳統與保守,這使得一些新型科學技術無法與林業技術接軌,導致不必要損失問題的頻繁發生。
針對此,必須積極采用現代科學技術,以此來為森林撫育技術提供反應速度、智能防護、撫育方案優化方面的支持與幫助,當前已經發揮了初步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要想真正促進森林撫育技術的發展,必須做好其理論層面工作,并且還要不斷強化技術的可靠性與快速性,將人力從枯燥繁重的工作中解決出來,使其能夠以積極態度投入森林撫育技術創新工作中。
總而言之,在森林經營過程中,撫育技術具有關鍵性作用,其能夠有效提高森林覆蓋率、林木產量與質量,并且還能夠確保森林生態的穩定性。但現有森林撫育技術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就要求必須及時實施合理的處理方案,以確保森林體系的健康、持續發展。
[1]徐高福,余啟國,孫益群,等.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林業調查規劃,2010(35):131~134.
[2]許新橋,趙中華.我國森林撫育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探討[J].林業經濟,2012(12):70~73.
[3]王淑霞,楊春敏,寧艷龍,等.豐寧滿族自治縣國營林場總場中央財政森林撫育現狀、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07):56~58.
S753
A
1004-7344(2016)12-0192-02
2016-3-22
江文淼(1979-),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森林經營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