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海洋 姚正珍
(1.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 青海省湟源縣 812100 2.青海省平安縣沙溝鄉人民政府 青海省平安縣 810600)
青海省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現狀與分析
湯海洋1姚正珍2
(1.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 青海省湟源縣 812100 2.青海省平安縣沙溝鄉人民政府 青海省平安縣 810600)
在我國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農牧民問題是中央很關注的話題,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是能夠很好的解決在現在的新經濟常態下,農牧民如何種好地,如何更好地種地的問題。2013年12月中央領導小組關于農村工作會議和2014年自治區農村牧區工作會議中都提出了關于農牧民的培訓帶隊問題。該項政策和文件是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牧業成為農民引以為豪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富裕,適合安居樂業的新農村。本文針對新興農牧民職業培訓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提出相應解決措施,從而為更好地提高農牧民培訓做出自己的貢獻及建議。
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措施
自古以來,青海省具有豐富的農牧業自然資源,從事養殖業的牧民非常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該地區大多數年輕人不愿意從事該畜牧業,而是選擇外出打工,這嚴重影響了青海省的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青海省開始實行重點培訓新型職業農牧民的試點工作通過培訓的不斷加大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很多外出就業的年輕人逐漸回到自己的家鄉進行自主創業,同時,通過努力青海省在培訓新一代農民方面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青海省地域比較大,從事畜牧業的人員比較分散,很難將他們集中起來進行培訓工作,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來解決。因此如何更好地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是促進青海省農牧民增收致富以及加快農牧村繁榮富強的重要舉措。
一般情況下,農牧民是指以在農牧區從事農業、林業和牧業的農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程中,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傳統農牧民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工作,并在頒發的相關文件中清晰的闡述了新型職業農民的意義,要求培訓出有知識、會技術、懂科學的新型農民。該項定義也充分表明了應該大力提高農牧民自身的知識水平,讓他們在科學的指導下從事生產活動。
從地域來說,青海省擁有很廣闊的地域范圍,人口比較稀少,大部分從事農牧業的人員處在比較分散的地區,這就導致很難將他們集中起來開展培訓工作。但是,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當地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勞累的農牧業工作,導致青海省農牧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小,同時,使得目前青海省從事農牧業的人員大多數為老齡化人口,并且具有比較低的文化素養。所以,目前存在的問題為從事農牧業人口的文化水平低,并且人員規模逐漸減小,懂得技術的人才也非常少,這嚴重影響了青海省農牧業的進一步發展。
3.1 農牧民自身素質比較低
經過調查發現,接受培訓的新型職業農牧民教育程度偏低、接受新技術過程緩慢,思想保守,靠科技發家致富的意識淡薄,缺乏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隨著農牧民勞動力老齡化加劇,具有懂技術、會經營的技術人才越來越少。
3.2 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對農牧民開展培訓工作的人員大部分從市里聘請過來的,由于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導致這些培訓師自身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對農牧民很難有效的培訓。同時,由于青海省地理位置比較偏遠,導致交通非常不便,使得專家力量不足,不能親自指導農牧民實踐操作。
3.3 培訓次數少
經調查研究發現,農牧民培訓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多數農牧民認為培訓次數少,且培訓對象不夠廣泛,培訓形式單一,培訓時間較短;目標不明確;內容隨意性較強,培訓內容重復較多;內容不符市場需求等,導致培訓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
3.4 培訓制度不完善
對農牧民開展培訓工作,應該有針對、有計劃的進行,同時還應該組織專門的人才進行對培訓工作成果的考核,從而及時發現培訓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但是,目前大多數培訓工作僅僅流于形式,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這導致培訓出來的農牧民依然不懂技術和相關知識,導致出現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因此,不能制定科學有效的培訓措施和相應的監管力度將會導致整個培訓計劃缺乏實用性,不能使得農民快速增長技能和知識。
4.1 健全培訓管理機制
為了能夠很好地開展新型農牧民工作,應該完善農牧民教育培訓規范制度。通過開展對農牧民的教育培訓工作,不僅可以提高農牧民自身的技術與知識,還可以提高農牧民的市場競爭力,因此要十分重視培訓工作的作用,應該努力完善職業農牧民培訓方式,改變以往的管理機制,并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真正的達到培訓的目標和效果。
4.2 進行多樣式的培訓
新型職業農牧民種類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1]。青海省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的內容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培訓對象,滿足不同農牧民的多樣需求,開展有針對性地全面的教育培訓,培訓包含:①對農牧民普及的最基礎的農牧業生產知識和相關的技術;②針對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青年農牧民,應該對他們培訓農牧業生產經營及創業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③面向農業部門管理干部、技術人員、進行更加高層次的內容的培訓。此外青海省的職業農牧民教育培訓內容開展前,需要經過充分的調研和合理地課程設置,然后結合當地職業農牧民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級別的職業技能課程。培訓形式可以多樣化,包括課堂授課、多媒體視頻、遠程廣播、專家講座、實地實踐,使得培訓有意義并更加有趣。
4.3 建立長效機制
農牧民培訓是一個不斷延長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高速發展,農牧業相關的新技術也不斷的呈現,通過將新技術應用到農牧業的培訓管理中,不僅可以跟蹤最新的農牧業市場變化信息,還可以提高培訓效果,這也是青海省農牧業開始轉型的基礎。青海省的農牧民的未來職業教育培訓會不斷遇到新的挑戰和問題,在這種情形下就需要不斷解決新的實際困難,將農牧業實際的生產經驗與相關的理論知識協調配合,可以使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際的農牧業生產經營活動,這樣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有特色的培訓
針對新型農農牧民的培訓,應該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需要根據不同的農牧民來開展不同的培訓方式。可以首先挑選一些種植大戶來開展培訓,通過他們來起到帶頭示范作用,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都是中年人。青海省農牧民培訓課程內容上,應該緊緊圍繞地區特色農牧業產業,在教學上則充分調動農牧民積極性,采取暴風頭腦形式的討論、實踐參觀等方式。同時,加大對農牧民實際操作的培訓工作,并且指導他們實際的生產活動,使他們充分接受培訓工作。
4.5 加大師資力量
一個良好的師資團隊是增加農牧民培訓效果的保證,大力引進具有高技術、高能力的人才,使他們加入到對農牧民的培訓工作中來,同時廣納社會精英人才,通過花費大量資金來吸引該方面的技術人才,還可以聘請高校該方面的教授,從而建立起具有多元化的人才教師培訓團隊。對農牧民培訓的師資力量團隊,應該以專業技術人才、高校專家級本地技術員為根本,積極聘請各大高校及科研所的專家來現場指導工作,這樣可以構建一支強大的教師團隊。同時,在青海省農牧業生產困難時期,應該讓農牧民充分體會到該培訓團隊的作用,可以通過與農牧民面對面的交流與指導,其中派遣專業對口的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面對面的指導、一戶戶的進行結對開展農牧業知識的技術指導服務,為青海省農牧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應有的貢獻。
由上文可知,對青海省農牧民培訓工作刻不容緩,通過不斷加大培訓效果,來逐漸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參與到農牧業生產中,從而改變青海省農牧業人員老齡化現狀,并且使這些年輕人成為具有懂知識、會技術、有干勁的新型農牧民。只有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才能適應新常態,逐漸完成對青海省農牧業轉型工作,并且提高農牧民實際收入,從而為該農牧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做出貢獻,功夫不負有心人,青海省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先行,培訓在職業農牧民方面見到了實質性的效果。在培訓對象也在不斷地轉型,從最初的一家一戶形式開始逐漸轉向當地養殖大戶、農業大戶,并成立農業合作社及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對農牧民開展培訓方式上,通過減小培訓周期與工作量,提高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從而逐漸擴大新型農牧業培訓范圍。通過在青海省開展新型農牧民培訓教育工作,使得青海省農牧民有了很大的發展與進步,通過當地的農民也逐漸富裕起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到農牧業生產活動中。通過開展這項活動,應該力爭把青海省農牧民培訓開展的有聲有色,為我國西北地區農牧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郝 婷.青海省農民培訓長效機制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19.
[2]劉紅俠.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發展思路與對策[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3.
[3]劉耀輝.實現農業現代化首推新型城鎮化[N].惠州日報,2013,09.
G725
A
1004-7344(2016)12-0327-02
201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