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峣
我們學習書法,離不開臨帖。臨寫的目的,既要得“形”,又要得“神”。臨帖好比做特型演員,光是外貌體形相像還不夠,要能做到舉手投足都很接近,還要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演好。同樣,臨帖光是把字的外形寫像還不夠,還要摸透用筆方法,臨寫得神氣活現,才算到家。
臨帖的最大意義是通過還原與重復書家的書寫動作,達到與當時接近的書寫狀態。結合自己學習書法的體會,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會選帖,關鍵是要“取法乎上”。同時,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符合自己審美需求的法帖,人帖相融,才能較快地掌握。另外,選帖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循序漸進,先選擇筆畫、結構皆法度嚴謹、規律性強的范帖,以后再逐漸選其他字體和風格的字帖。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法帖,就相當于找到了一位高明的啟蒙老師。
第二,臨帖前要仔細讀帖。讀帖可不簡單,要對每一點,每一畫,每一行乃至通篇認真細致地讀,對其中任何細微的動作,都不輕易地放過。起筆的角度、方向、力量,行筆的速度和節奏,收筆如何調整筆鋒,怎樣順勢連接,何處應提,何處應按,何處中鋒,何處側鋒,手腕應如何動作,都要盡量還原。讀帖,就是像過電影一樣,把書家書寫的動作一一在腦海中放映出來,這樣,自己下筆時,就能胸有成竹了。對法帖理解得愈正確,書寫起來就愈容易合拍。讀帖是臨好帖的前提,只臨不讀的“抄帖”式臨寫是寫不好字的。
第三,初學一本帖時,要邊讀邊臨,看準每個筆畫的位置安排,形態特點和相應的筆法。其長短、粗細、曲直、斜正,用筆的使轉翻折、提按頓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才能準確到位。等漸漸熟練了,就可以看一字寫一字,再過渡到連續性地書寫一組字、一行字,最終可以嘗試通篇臨寫。特別要注意的是,臨帖不可朝三暮四,一帖沒學好即改弦易轍。這樣只能學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沒有學好。
臨帖臨到后來還要把它“背”寫出來,這叫“背臨”?!氨场焙苤匾R寫過的字,任何時候,只要拿起筆來,都可以寫得與原帖八九不離十,那水平就到家了。如果帖在面前寫得像,離開字帖又變成“自來體”,就說明臨和創沒能打通,成績還不能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