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毅的履歷可謂十分華麗,從財經“名記”到雜志主編,再到明星基金經理、天使投資人,這些完全不同的角色似乎都難不倒他,讓旁人只有羨慕他的超高智商與過人精力的份兒。2015年,身為行業內唯一一位美股、港股、A股都有靚麗歷史業績的80后基金經理的簡毅創辦了互聯網科技金融平臺—-“U+優財”,以全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模式,助力中產階層邁向財務自由。
“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對我來說,現在是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人,正確的timing?!闭劦阶约哼@次創業,簡毅如是說。
隨著Uber和Airbnb進入全球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行列,其共性商業模式——共享經濟也成為全球最熱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創造了驚人的價值。由此衍生的“共享金融”概念,正在以不可阻擋之勢改變金融行業。
事實上,近幾年很火的眾籌、P2P等,正是共享金融的一些表現形式,但這還遠遠不夠。金融行業仍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大多數人能夠選擇的金融產品十分有限,對于金融服務的滿意度也不高。
在U+優財創始人簡毅看來,中產階層正是當下最迫切需要金融服務的群體,他們掌握的財富總量龐大,有主動型財富管理需求。但銀行的私人銀行服務不對他們開放;私募基金的高門檻會讓他們感到吃力;而面向大眾的理財產品又無法提供理想的收益。為了改變這種現狀,U+優財應運而生,通過行業資源的整合與對接,提供最符合中產階層需求的“準私行”服務。
發現市場需求
2016年1月15日,U+優財融資發布會現場,李開復發表了長達40分鐘的演講,來解釋他投資U+優財的原因。這是創新工場首次投資金融平臺,U+優財的創始人簡毅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好奇。
在金融領域,簡毅既是一個服務者,也是一個被服務者。
對于關注過私募基金的人來說,“簡毅”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作為逆向相對價值策略領域的佼佼者,簡毅管理的基金曾創下7年累計收益超過700%的傲人戰績,他本人也被譽為“80后私募一哥”。其穩健進取的投資風格獲得了客戶的信任,24%的客戶存續時間超過7年,45%的客戶存續時間為4~7年,這在私募基金中十分罕見。
年紀輕輕就實現了財務自由的簡毅,本身也是私人銀行的客戶。在他看來,私人銀行的服務的確做得很好,不僅圍繞客戶關心的子女留學、財產傳承等目標量身定制財富方案,還提供醫療健康服務、稅務與法律咨詢、社交沙龍、機場貴賓服務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給客戶帶來如沐春風的感覺。
但不管是私募基金還是私人銀行,都只為金字塔尖的少數人服務。根據招商銀行近期統計數據,私人銀行客戶約3萬人,金葵花卡客戶約140萬人,金葵花卡以下客戶約1600萬人。但金葵花卡客戶的平均存款約200~300萬元,金葵花卡以下客戶的平均存款只有1萬多元。簡毅認為,中國的高凈值人群已經享受到了充分的金融服務,而工薪階層的理財需求只是被動性需求而非剛需。強烈而又未被滿足的那部分需求,即中產階層的財富管理需求,就是U+優財的商業邏輯的起點。而目前國內針對這個細分領域的金融服務機構幾乎是空白。
U+優財的Slogan是“擁抱財務自由”。對此簡毅表示:“中產階層的成長性是最好的,他們的財富積累、職業生涯都在往上走。這些人已經快達到財務自由了,我們希望助推他們一把。”簡毅透露,今年6月份左右,U+優財也會進行品牌升級,新品牌將會更加符合平臺的定位。
危機也是機會
去年下半年至今,多個大型P2P平臺崩盤,引發了投資者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新一輪的信任危機。而對于簡毅來說,這恰好是他在等待的時機。剛性兌付的打破,是大眾投資者從固定收益類轉向權益類投資的關鍵契機。權益類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同樣的市場中,由于每個產品風險管理能力不同,可能有人一年虧20%,也有人一年賺20%。所以,平臺本身要去打造管理風險的能力。
基于對金融本質的深度了解,簡毅知道金融平臺企業經營的就是信用,這是需要修煉內功的,信用的建立、積累、強化既是一個基金經理的成長路徑,也是一家新型金融機構成長的路徑?!安挥门驴蛻?、用戶讓別人搶走,客戶、用戶永遠都在那里,但如果金融產品創新及風控的能力沒有準備好,客戶、用戶來了也會離你而去,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無法沉淀任何正向的價值,U+優財絕不走這條不歸路?!?/p>
對于現在很多跟風建立的P2P平臺,簡毅認為其中大多數根本不是真正的金融服務,他們賣的是一種“這家公司不會跑路”的幻覺。“從來沒有一種金融產品的信用,是建立在廣告及名人效應之上的。反之,依靠廣告及名人效應來進行信用背書的‘金融,都是騙子?!弊鲞^財經記者的簡毅說話十分犀利。
簡毅不喜歡談U+優財有多少用戶,用戶投資金額達到多少。他并不看重這些,因為他知道這不難,通過高額補貼和大規模宣傳即可做到。他始終在思考的是,一個金融平臺企業真正的價值是什么,商業歸宿在哪里。
對于P2P平臺而言,用戶投資的錢不是平臺的收入,而是平臺的“負債”。平臺承諾百分之十的收益率,那么賬上多了10億元,其實就相當于已經欠了1億元。平臺不僅要承擔運營成本,還要想辦法把這筆利息賺出來,在此前提下才可能有利潤。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所以在這個行業里,慢即是快,盲目的快意味著在不斷增加突然一夜崩塌的風險。
對于受過不規范投資平臺傷害的投資者,U+優財計劃為他們開展針對性的理財課程,“我們要承認老百姓有盲目、貪婪的一面,行業里很多人會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我認為主要還是他們對理財不了解。我們幫他們做心理按摩,幫他們重建理性財富增值的概念,這也是我們彼此建立信任的基礎?!?/p>
打造“準私行”服務
服務用戶的前提是了解用戶,對于中產階層的財富管理需求,簡毅做過認真的研究。他發現,很多人財富到達了中產,但理財意識還很初級。因此,簡毅打算首先改變他們的觀念。目前U+優財已經計劃走進100家知名互聯網公司開展理財講座,這種講座不會推銷任何產品,是純公益性質的。
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中產階層是比較尷尬的。高端產品動輒幾百萬元起步,對于他們來說確實有些為難;而低端產品無法帶來持續穩定的財產性收入。針對這一點,U+優財通過互聯網創新,在保持高收益的前提下把投資門檻降下來。其官網顯示,現有的產品起投金額基本都在1萬元。
此外,中產階層也需要自己的圈子,他們希望跟與自己的財富和社會地位相匹配的人交往。因此,U+優財也會按照私人銀行的模式,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打造真正屬于他們的圈子。
對于中產階層來說,理財的目的不是單純地實現財富增長,而是要提高生活品質。因此,每個家庭的目標不同,適合的理財方案自然也不同。U+優財為用戶提供專業理財顧問一對一“量身定制”的理財配置方案,成為投資者和專業人士之間的橋梁。
U+優財的專業不僅體現在金融方面,華麗的合伙人團隊保障了其在技術、運營、互聯網等方面都極其專業。首席產品官吳卓浩自1998年進入用戶體驗設計與研究領域,是Google中國用戶體驗團隊和創新工場的用戶體驗團隊的創立者。運營副總裁吳瑤萱在互聯網運營和早期創投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曾是AngelCrunch天使匯的創始運營負責人,合作過的投資方包括紅杉、IDG等一線專業投資機構。技術總監馬擎在互聯網技術和產品團隊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是中國第一批安卓研究人員,對安卓系統有著深入了解;曾先后就職于天宇朗通,航天恒星等大型公司,并曾在中國航天第五研究院主攻北斗衛星地面應用的研究與設計。
以這幾位合伙人為代表的諸多優秀人才的加盟,是讓簡毅感到特別驕傲的事。不過他覺得,U+優財能夠吸引到優秀人才有其必然性,因為越是優秀的人才越能看到行業的未來和趨勢,也更希望與優秀的團隊共事。簡毅表示:“在這個時代,與什么樣的人一起創業將會決定你所能到達的高度。”
明星基金經理的成長
雖然還很年輕,但簡毅的職場經歷卻已經相當豐富。簡毅的第一份工作是國內一線財經媒體的記者,他回憶道:“十幾年前的財經記者其實更像現在的證券行業的分析師,可以去觀察商業,觀察企業家,觀察商業的成因,透視商業后面的一些東西?!?/p>
簡毅的第一次創業就源于他曾經采訪過的兩位企業家。他們出于對簡毅工作的認可,愿意出資近300萬元助他創辦自己的雜志。不過,由于在管理經營方面經驗不足和市場成熟度不夠等原因,這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在他彷徨苦惱的時候,命運再次給了他一個好機會。他曾經采訪過的一個上市公司老總伸來橄欖枝,邀請他到自己新創辦的公司負責市場公關工作。簡毅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他說:“2005年的時候,我絕對顯得比現在老,那個時候我們每天加班到凌晨兩三點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年半以后,公司被收購,簡毅也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在工作之余,簡毅對股票投資十分癡迷,是個炒股高手。第二次創業結束之后,他去了香港一家投資美股、港股市場的對沖基金,負責管理一只近3億美元的股票策略基金。這源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飛香港的頭等艙中結識了兩位同樣熱衷股票投資的人,聊天之后發現彼此的投資理念十分契合。后來,他們共同在香港創辦了溫莎資本。
溫莎資本(香港)成立9年以來,管理的資產規模從5000萬美元增加到如今的近5億美元,其中在2013年給客戶一次性分紅了近2億美元。2014年,簡毅看好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成立了深圳溫莎資本,截至今年3月發售公開產品、自營及專戶產品共計15.5億元。作為基金經理,簡毅也獲得了極大的成長。
U+優財有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就是通過互聯網讓基金經理直接服務客戶。在傳統基金公司,優秀的年輕人很難獲得機會去管理一只基金,而U+優財能夠給予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簡毅將其總結為“讓新秀服務新貴”,投資者和基金經理將會互相成就。簡毅希望U+優財既要為用戶端創造價值,又可以變革整個行業的生產關系和作業流程。
在簡毅的計劃中,明星基金經理將在U+優財批量誕生。這有點類似于華誼兄弟的造星模式,每個明星基金經理都會有自己的粉絲,自己的“票房號召力”?!爱斎唬邆溥@種能力是不容易的,要有一個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好在我自己就是非體系內成長起來的基金經理,有很多切身經驗。”
在冷落處淘金
說到簡毅的投資理念,就不得不提美國投資大師約翰·涅夫。他被認為是典型的逆向投資者。憑借著這種獨特的投資風格,約翰·涅夫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投資業績,在長達31年執掌溫莎基金的過程中22次跑贏市場,基金增長55.46倍,平均年復利回報率13.7%,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3%以上。簡毅可以說是約翰·涅夫的中國信徒,擅長挖掘被市場遺忘的價值標的,踐行“價值為錨,趨勢為帆”。他認為,投機是一種零和游戲,短期里人心在價格起落中浮動。而投資是一種正和游戲,長期里人心在價值展現中安定,財富與人生在淡定平靜中自然豐醇。
基金經理是一個寂寞的職業,很多時候只能與自己對話,逆向投資者更是如此。簡毅也有過壓力很大的時候。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溫莎資本空倉看暴跌,后期還做空看暴跌,所以當許多人血本無歸的時候,簡毅他們卻在享受暴跌帶來的收益。但是這也造成了一種慣性心理,在2009年全球救市的過程中,簡毅預判全球經濟不會那么快復蘇,應該是走L形。但事實是,很多股票迅速地反彈,股價翻了幾倍,而簡毅的倉位一直沒有加上去。“自己想一想,大跌都躲過了,這樣一個可以暴富的轉折點卻沒有抓住。記得2009年春節我在老家的時候,節后開盤我收到簡報之后,一口血吐在枕頭上?!?/p>
這些年,簡毅也在修煉自己的內心。從2007年開始,簡毅去了國內很多寺廟,住宿在禪房,尋找一種與歷史對話的感覺,去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讓自己面對每天的行情能夠有最好的心態。“其實做好選股是術的層面,而整體的情緒管理、倉位管理,那才是一個基金經理最重要的能力,是高手跟低手最大的區別。全球市場數萬家上市公司,關鍵不在于你投資哪只股票會賺錢,而在于特定的階段你的進攻和防守的心態?!?
在簡毅看來,股票投資雖然需要理性,但到了一定的層次,更像是一種藝術。一家公司應該值多少錢,某一時刻應該買還是賣,很多時候需要日積月累,形成一種殺手般的直覺。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跟審美觀,最后形成獨立的風格?;鸾浝淼某砷L過程基本上都是三步走:始于“穩健套利”,然后到“自成一派”,最后修得“無招勝有招”。
逆勢而思,順勢而為
過去的成與敗,簡毅現在都看開了。“現在回過頭來看,就是你的積累沒到那個程度。你所有經驗知識的積累都不支持你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像我最早創業做的那本雜志一樣,雖然你寫的東西不錯,有靈氣,但作為一本雜志的出品人你就是不行,還缺火候的歷練?!?/p>
而現在的簡毅已經擁有了完全不同的自信和格局。他很有把握地說:“我覺得現在我做任何一家商業企業都有信心可以賺錢,無非就是小成或大成。當然最后能大成到什么程度,那要靠命?!?/p>
簡毅并不打算放棄基金經理的身份。恰恰相反,他打算挑戰自己,爭取成為基金行業的Super Star。簡毅表示,U+優財推出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產品會成為標桿。首先是給用戶最好的體驗,其次也是給平臺上的其他基金經理一個信心。基金經理是一個比較敏感和保守的職業,對于U+優財的創新模式,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會擔心風險。而簡毅作為在行業里已經有一定位置的基金經理,敢于用自己的名字,也會打消他們的顧慮。未來,平臺上的基金經理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系列產品,供用戶挑選。
不過同時做好基金經理和CEO兩個身份是非常難的。做基金經理是個人英雄主義,單兵作戰,作為CEO則要把“我”變成“我們”,需要更多的包容心。基金經理基本可以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但CEO需要讓員工開心地工作。好的基金經理往往情商不高,因為這個工作需要有自己完全獨立的體系,在攻守防備倉位各方面能夠形成一致性,一個人八面玲瓏也就意味著很難堅守原則。因此,簡毅覺得自己也面對著很大的挑戰?!昂迷谖沂茿B血型的雙子座,我可以有很多面?!焙喴阈ρ浴?/p>
在簡毅的規劃中,U+優財堅決不做分銷平臺,因為金融行業的頂端一定是金融產品本身,只是幫別人賣產品是沒有價值的。所以這個平臺要能夠定制和輸出創新金融產品,而不僅僅是經營流量。2~3年內,U+優財要成為國內權益類資產投資的首選互聯網金融品牌。5年之內,成為全方位服務中產階層的互聯網金融機構。而當這個品牌足夠有影響力時,就可以向上下游業務延伸?;蛟S,一個金融行業的巨無霸品牌已經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