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出生的毛靖翔,給公眾留下的印象或許是那個開著瑪莎拉蒂當Uber司機招聘人才的個性大男孩,可能是《非你莫屬》舞臺上紳士的Boss,也可能是那個大聲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的霸道總裁。
但我認識的他,只是一個實干家。所有引人注目的招聘方式,只是為了讓更多可能與之匹配的人才看到米趣,并加入他們。米趣整個的發展規劃和上市計劃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經過3年左右的快速發展,米趣完成了B輪融資,市值近30億人民幣。毛靖翔說:“去年年底考慮借殼或者借獨立IPO上市,預計今年或者最晚明年中完成資本化。”
BM:創業時,選擇游戲行業的契機是什么?
M:2013年剛回國時,選擇了一個O2O項目進行創業,但那時候普遍而言資本市場、風投還沒有接受O2O的概念,他們也不認可這種商業模式。后來那個O2O項目因為融資失敗,我把自己上大學時掙的很多錢都燒進去了。剛好,2013年是手游爆發元年,我是那個時候開始決定做游戲的。
BM:游戲在你整個事業規劃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M:游戲更多的是一個跳板,以前騰訊、網易等企業都是做游戲或者廣告起家的,但是現在他們的業務已經遠遠不止這些了。游戲只是一個切入點,是一個企業前期發展實現自我供血的工具,撬動資本市場的捷徑。企業要得到很好的發展,還是需要往更多的方向去發展。
BM:未來,米趣布局的大方向是什么?
M:游戲方面,上游,我們布局了早期的游戲孵化、米趣的游戲工廠,會配套提供米趣游戲基金,會給孵化的優秀團隊和米趣自身的部分團隊進行投資,通過投資來放大整個團隊的收益。在中游,米趣自己研發的游戲也會進行發行。在下游,米趣收購了一些廣告公司和游戲發行平臺,為米趣整個游戲產業打通渠道。
BM:在游戲孵化和投資方面,米趣選擇項目的標準是什么?
M:現在有很多創業團隊是從騰訊、網易以及海外的一些知名公司組團出來。他們有獨立的開發能力、良好的配合能力,團隊本身比較成熟,我們只要給他們好的IP配置、優化他們的美術資源,給予資金的支持,就可以讓這些項目啟動。
BM:據說,米趣吸納了韓國、日本等海外團隊20余支,他們跟國內的團隊比較,有哪些特點?
M:韓國的游戲產業比國內的領先很多,尤其是在美術制作、情節設定和玩法方面都更有優勢。他們做出來的產品很好,比國內的優秀很多,但是并不賺錢。他們在產品本土化方面做得還不夠,吸費點設計不夠合理。我們吸收這些團隊之后,會針對他們的作品設計合理的吸費點,也會配合一些好的國內的IP劇進行本土化,然后再推向市場。
BM:相較于海外市場,大陸的手游市場有哪些特點?受眾口味呈現怎樣的區別?
M:大陸的手游市場現在呈現一個IP熱的趨勢,影視類、娛樂類、綜藝類等玩法都比較吸量。受眾的口味方面,大陸的玩家比較偏向卡牌類,掛機類的游戲比較火。但海外很多玩家比較偏向自主性操作,不太喜歡掛機類的游戲。另外,今年大陸的電競游戲很火,像英雄聯盟、LOL都比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