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珍
摘 要: 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散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學生學習散文,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豐富的詞匯,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學會寫出優秀的作品,還可以感受散文中深厚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對開展美學教育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應該對散文教學提高重視。本文在對高中語文課程中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推動散文教學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散文教學 存在問題 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課程中,散文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價值不可小覷,通過讓學生學習國內外優秀的散文作品,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散文的積極性,在品讀作品中優美語言的同時可以體會到作品蘊含的豐富意味,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閱讀散文作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理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心態,對生活充滿熱愛。優秀的散文作品可以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高中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散文教學在改革中存在盲目性。
目前,由于散文作品本身特點的影響,在對高中階段的散文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盲目性。高中語文教材所收納的散文作品通常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對學生來說,散文中所散發的魅力非常有吸引力。散文在創作過程中,雖然外形不斷變化,但本質不變,這種獨特性對改革散文的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影響。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紛紛涌現出來,讓人應接不暇。為了迎合課程改革,而盲目制定教學方法的做法對語文課程造成負面影響,對這些教學方面的運用只是浮于表面,沒有真正了解其本質,影響散文教學。
(二)忽略了對文本的解讀。
在對散文進行教學時,不少高中語文教師會產生錯誤觀念,他們覺得,現代散文作品通常比較淺顯,教師只需要指導學生了解文章主題,其他無須多講。新課程改革要求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部分教師以此為借口,盡量縮短散文教學的時間,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完成其他教學任務上。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對教材靈活運用就是指忽視教材,而讓學生學習課外散文。語文教師不能忽略教材,更不能讓學生隨心所欲地理解文章。若教師一味放任自流,讓學生隨意解讀文本,則不僅無法體現出教師作用,而且會讓學生形成輕率的學習態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二、推動高中語文散文教學發展的教學方法
(一)對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情感進行深入理解。
從心理學角度看,在創作過程中,作家會加入自己的情感,作為情感基調存在于作品當中,這就使得作品本身具備了豐富的情感內涵。在組織散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本身要對作品有一定了解,能夠找出作品中的情感主線,深入挖掘出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內涵,掌握文章的真正含義。
舉個例子,《想北平》是由老舍所寫,在文章的開頭部分,作者就做了清楚交代,對于北平他所知道和了解的只是自己印象中的北平,在文中他對自己眼中的北平做出了描繪,并表達了自己熱愛北平的情感,從這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發現,老舍對北平的特殊情感構成了這篇散文的情感主線。在了解情感主線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細節,從而更細致地感受出老舍對北平的愛已經融入了每一個細節當中。老舍將自己對北平的愛比喻為母愛,意味著這是一種深厚的血肉相連的愛,這是這篇文章中最核心的內容,由于本身對北平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在老舍眼里,即使是上海、天津、倫敦等大城市,也比不上他所愛的北平。老舍還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北平的特點展示在人們眼前。這份深厚的愛及濃濃的思念,最終在文章結尾完全爆發了出來,老舍流下了眼淚。
(二)準確掌握散文中隱含的情感線路。
1927年,大革命雖然開始時轟轟烈烈,卻最終以失敗告終,雖然對當時社會存在很多不滿,卻無法改變什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朱自清寫下了一篇名為《荷塘月色》的文章,將內心的矛盾糾結全都融入作品當中。在文章的開頭,朱自清就表達了內心不寧靜的情緒,為了調節心情,朱自清在荷塘邊散步,看到了很多景色,有月光、輕霧、花葉、遠山、云、清香,這些景物都比較清淡,但越是清淡的景色,越能襯托出作者內心的哀愁之情。接著,作者花了大部分筆墨對荷塘的種種景色進行描繪,將荷葉、荷香、流水及荷花的特點細致描繪出來,讓人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荷塘月色的美麗景象。在這樣的景色下,作者內心的愁緒逐漸被喜悅之情代替,然而當回到現實中后,愁緒又漸漸涌上心頭,他寫道:“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都沒有。”最終文章以孤寂的情緒結尾,讓人感覺到一種哀愁之情。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應該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找出文章中隱含的感情路線,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三)有效把握文本涵泳,實現情感共鳴。
學習散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對學生情感進行培養,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出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學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礎上將其與自己的思想相結合。通過反復分析和理解作品,掌握作品中的情感,并與自身產生共鳴,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作品中的深厚韻味。學生需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通過眼看、腦想、口讀、心會等方法從多方面對文章進行分析。涵泳的方式比較靈活,可以依據文章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通過反復朗讀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與文章進行交流,從而產生共鳴。
三、結語
高中語文教材中,各種主題的散文作品都會出現,在對不同散文進行教學時,教師應針對每篇散文的特點設計相應教學活動,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學習散文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美、意境美,對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和寫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清義.高中語文散文教學探微[J].文學教育(中),2012(10).
[2]樊麗慧.高中語文寫景抒情散文單元教學探微[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