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禮全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最怕的也是作文,一說到作文,就會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很多語文教師也感到作文教學是一個難題,經過很久訓練都不見明顯提高,除了個別比較有天賦的學生外,大多數都是寫得平平淡淡,甚至草草達到字數就算完成。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和總結,我所教的學生在作文水平上比以前有了較大提高,也有更多學生敢于作文、善于作文、樂于作文。總的來說,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要把握好“三關”。
一、激勵關,也就是激發學生寫作熱情,鼓勵學生樹立好作文信心。
1.情境激勵法。作文教學可以利用一些實物如圖畫、音樂、具體物品等,創設生動形象而又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事物面前獲得最直觀的感知,這樣學生既得到寫作材料,又得到上作文課的快樂,調動手、腦、口,一想到上作文課就全身心地沉浸在快樂的情緒中。比如我在教學八年級下冊《黃河,母親河》的時候,就利用十幾幅不同的圖片展示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黃河景象,又放幾曲不同的關于黃河的頌歌,并在地球儀上找出黃河的地理位置,一邊展示材料,一邊作講解,然后才讓學生自我總結,想想自己現在對黃河有了哪些認識,還想了解些什么,針對性地再作一些補充說明。這樣學生就會在動手寫作文之前有可寫的東西,他還怕什么呢?
2.情感激勵法。要使學生會寫作文,首先要使學生敢寫作文,有想寫作文的動力。我在接到一個班的開始,就首先了解他們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以前讀小學的經歷等,以便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3.情緒激勵法。學生都是喜歡表揚的,或是在學習園地、校園板報上,發表學生的一兩篇作文,或是在課堂上范讀他們的習作,或是在私底下與他們交流寫作心得,伺機表揚他們的點點滴滴……對他們無疑都是一種莫大的鼓舞,使他們體驗到寫作的快樂。
二、引導關,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寫作的技巧。
1.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要注意兩點:(1)常提醒,常示范。“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人生”。由此可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是多么重要。培養學生專心致志的習慣及獨立思考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等,都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一個好的習慣養成之前,教師的提醒和示范非常重要,教師在做事情的時候不專心會無形中影響學生,教師不珍惜時間的舉動也會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比較多,一定要“身正為范”“以身作則”,口頭上要隨時提醒,自己的行為也要成為正面教育的“教材”,無論是“言教”還是“身教”都要致力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2)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培養一種好的習慣并不容易,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反復的實踐。
2.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1)我們可以選一些典型的文章進行針對性分析,例如八年級下冊的《我的母親》和朱德同志寫的《我的母親》兩篇文章,題目相同,內容不同,我就通過對比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如何根據題目確定文章的基本內容和取材范圍,怎樣做到選材緊扣主題,做到有真實感,有典型性;以《我的第一本書》為例,引導學生怎樣做到主題的鮮明和新穎。(2)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基礎好一點的就重點引導文章的特色化、經典化,基礎稍微差一點的就引導他們做到脈絡清楚、層次井然、結構完整;(3)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切忌急于求成。一次性就要求學生樣樣俱會,或者一兩次就要求學生掌握得非常棒,都不科學,要有耐心,對學生有信心,教育學生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練習,使學生獲得自然而熟練的寫作技巧。
三、評價關,使每一次評價成為下次寫作的有力指導和力量源泉。
1.要堅持肯定原則。我們首先要肯定每一位學生都有寫作能力。稍微想一想就會知道,一個不會寫作的人,怎么能在小學畢業考試中完成語文考試、進入初中來讀書呢?所以,教師每一次在評改每一位學生的作品時,都不要在心里寫下“這個同學寫得不行”這幾個字,所給評語千萬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2.要堅持方向原則。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是應該追求學生思維的獨特性,追求的內容的個性化,寫作方式的特色化,然而我們還應該重視學生作文本身的內容是否健康,絕不能違背教育應該追求的價值取向,不能脫離健康的情感軌道。
3.要堅持適度原則。一味地長期鼓勵和過多的廉價贊美,會使學生把作文看成是一件過于簡單的事情,使“自以為是”、“淺嘗輒止”等情緒從他們的思想里悄悄萌芽,這樣下去還會使學生的意志力下降。
4.要堅持靈活原則。我們評改作文的方式要多樣化,教師評與學生評、書面評與口頭交替運用。我在作文教學中,就深深地感到:所有作文全由一個教師評改完,事倍功半;教師評與學生評兩種方法并用,事半功倍。
這就是我這些年來不斷摸索出的幾種辦法,我相信只要多積累,勤思考,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好辦法被我們找到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