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剛
摘 要: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文明和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準。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發育階段,培養其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有利于中學生樹立良好的文明形象,提高禮儀素養,同時對促進和諧校園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行為習慣 禮儀 文明校園
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對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曾說:“好習慣是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時代且正是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媒介多。中學生價值觀尚未形成,將接觸大量不良信息,免不了耳濡目染。況且隴西地區經濟較落后,人口素質低,社會環境復雜,黃、賭、毒危害嚴重,我校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沖擊,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從2015年3月在我們學校校長的牽頭帶領下開展了文明習慣的改進。
一、現狀分析
隴西二中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行為習慣較差;家庭教育跟不上,部分父母完全把學校當成“保姆”,認為孩子不打擾他們的工作或者不給他們添麻煩就行;學校周邊住宿房東故意安裝無線網招攬住宿學生。學生玩手機現象很普遍,晚上聊天至通宵,荒廢學業;尊師重教只停留在口頭的老師好上,生活中做不到互相謙讓,愛給別人起綽號。學習上不思上進,生活中講闊氣、追求高檔,互相攀比。
二、造成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缺失的原因
1.社會因素。部分沒上高中的學生將社會一些負面影響傳播給中學生。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和風氣會影響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各種招生教育,都以文化知識為先,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萬事大吉。
2.家庭因素。現在大多數家長都被應試教育的指揮棒逼得團團轉,讓孩子們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補習班,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他們心中的“人才”,卻忽視文明禮儀的教育。
3.學校因素。學校是個體社會化過程和整個人生階段的重要驛站。教師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往往只是制定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卻不能真正把這項目標落到實處,不能把德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情感和道德情操的表現,即不能做到知與行的統一。
三、改進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措施
中學生所在時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最佳時期。然而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利益的多元化,使當代中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上的優缺點較之過去更明顯,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處在一個較低水平。因此在中學生中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日常工作和專題教育活動進行滲透教育。朱熹提出“德主刑輔”。他認為學校教學要把學校規章制度和德育的教育管理目標結合起來。隴西二中通過櫥窗、墻壁邀請著名演講家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班主任通過班會或教室布置進行宣傳,每周升國旗儀式后的“國旗下講話”等都是文明禮儀教育的基本陣地。
2.通過自我教育和榜樣示范進行養成性教育。每天早上餐后及下午兩點以后還有語文課前五分鐘,學生朗讀國學經典如《三字經》、《弟子規》等規章或書籍,同時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行為舉止自省,改掉不良行為。班會課上,班主任引導文明禮儀的學習,如條件允許可播放百家講壇中經典講座。中學生文明禮儀具體到禮儀、衛生、紀律等常規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工作的重點。
(1)禮儀:每班選出形象大使,他們是班級行為方面做得好的,能起帶頭模范作用,他們向學生介紹他們的先進事跡。(2)衛生:從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到班級教室及寢室、餐廳、公共地域等的衛生要求,二中首次讓學生學會餐后主動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校領導也身體力行,經常示范,遇到垃圾主動撿拾。(3)紀律:重點在于公平,核心在于檢查落實。(4)每周、每月、每學期評選文明宿舍、文明班級、文明個人,獲獎者均給予適當獎勵。筆者通過本班學生周記反映得到,絕大多數學生不再亂扔紙屑,臟話更是不敢說,自班級成立形象大使以來教室不再有大吵大鬧、追逐打鬧的現象。
3.通過課堂教學和學校家庭配合進行滲透性教育。文明禮儀教育不能僅依靠德育課程或者班主任的教育,還需要通過各學科的情感價值目標滲透。平時我們采用同家長見面、電話聯系、家長會等多種形式,對家長提出一些管理的要求。要求他們改變家庭氛圍,如不要讓孩子學習時家長在一邊看電視或者玩電腦,這樣孩子感覺不公平。改變過去一味溺愛的方式,把握好愛的尺度,改變孩子在家庭里的一些不良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可以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形成,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求知、生活,故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奠基工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習慣是在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習慣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簡單的重復和有意識的練習。”因此,我國中小學階段的文明禮儀應該“做事為主,從做中學”,這是符合道德發展基本規律的。孔子有言:“不學禮,無以立。”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高尚道德品質的培養,自信心的樹立,社會責任感的提升,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等諸多方面都有較大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