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琦
摘 要: 要善于透過這種現象,結合當地藝術特點,勇于探索學教方式的創新與變革,不斷學習,不斷改進,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綜合實踐活動。
關鍵詞: 地方傳統文化 綜合實踐 文化教育滲透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開發或選用,課程設置過程中既要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且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偶然一次看電視上的國際時裝秀,發現服裝上的元素很美。地方的傳統文化因為區域小、傳播范圍窄、技藝功能老,生存和發展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這些集結著智慧和技藝的地方傳統藝術就這樣消逝得無影無蹤未免太可惜。因此,拯救地方傳統藝術已經成為弘揚民族文化工程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找到了我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通過研究傳統文化藝術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滲透課題,讓學生在探索地方傳統藝術中認識、了解民間藝術的美,從而傳承和發展當地的傳統藝術。
那么,地方傳統文化藝術怎么滲透綜合實踐活動中?在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將點滴傳統文化滲入其中,利用現代的教學方法和觀念,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使用直觀性強、信息量大的地方傳統文化藝術作品和圖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給傳統美術資源合理的生存空間,給予民間美術課程一定的重視度,將其作為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進行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接觸更多關于民間文化藝術內容與方法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地方文化藝術的藝術力與生命力,為地方文化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鋪路搭橋。
一、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中活用環境資源探索地方傳統文化
1.在校園文化中巧用多樣的地方傳統文化。
宣傳櫥窗是學校開展地方傳統文化教學活動過程中與孩子溝通的一個有益橋梁。學校的宣傳櫥窗定期向學生可以介紹一些民間傳統節日習俗及地方傳統文化作品,如學校宣傳櫥窗開展以“十二生肖”為主題的內容,分別介紹十二生肖的歷史典故和來歷。我結合這樣的主題活動,開展一堂有趣的十二生肖地方傳統文化作品欣賞課,展示了一些手工藝術作品,如虎頭鞋、老鼠嫁女的剪紙作品等,通過這樣的宣傳,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組建學習興趣。
2.根據各年級的年齡特點,創設相應的地方傳統文化特色活動小組。
如低年級側重剪紙創設小組,中年級側重泥塑創設小組,高年級側重皮影布藝創設小組,并在每個活動小組提供相應的地方傳統文化操作材料,讓學生可以隨時看、玩、說、想、做,為學生接觸地方傳統文化,積極提供機會與條件。
二、從家庭生活中巧取多彩的地方傳統文化
家庭生活中蘊藏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一把古色古香的老木梳、一對龍鳳繡花枕、一只青花瓷罐、一只彩陶花瓶、一塊扎染花布……其造型、裝飾和技藝體現著民族的智慧和營造生活的藝術,它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平時鼓勵學生多觀察發現探究這些家中的藝術作品,組織學生帶著家里的地方傳統文化作品與其他學生一起探討其歷史與文化,分析感受和體驗。學生通過對自己家作品的探究活動,會倍感親切和自豪感,同時激發學生了解中國地方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三、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妙用地方傳統文化題材,發揚地方傳統文化
1.課前自主學習是進行地方傳統文化題材教學的前提條件。
課前有效的自主學習是營造輕松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式。如風箏作為中國典型的民間玩具之一,歷史悠久,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艷協調,具有強烈的民間鄉土氣,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2.欣賞與制作相結合是進行地方傳統文化題材教學的關鍵所在。
地方傳統文化教學離不開“欣賞式”教學,我們在地方傳統文化教學時應該將欣賞與實踐有機地結合一起,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的實際制作能力,通過制作學生不止感受到地方傳統文化的美,同時感受到地方傳統文化制作工藝的艱辛,激發學生熱愛地方傳統文化的情感。
3.實物與多媒體相結合是進行地方傳統文化題材教學的必要條件。
地方傳統文化作品形式多樣、材料豐富多彩,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質感和美感,不是我們能用語言描繪形容的,所以在地方傳統文化教學中,教師應多收集各種地方傳統文化的實物及圖片和視頻資料,為教學提供最直接的教具,讓學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地方傳統文化作品。
四、研究地方傳統文化藝術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要成果
通過把具有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氣息的剪紙、印染、刺繡、石刻、木刻、面塑、版畫和民風民情都滲透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探索、認識、了解、體驗藝術的魅力,并愛上地方傳統藝術。開發學生的藝術表現、啟發學生的藝術見解。在教學活動中過程中適時向學生做多方面的地方傳統藝術信息傳達,讓學生在每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中都有所悟、有所得,認識家鄉,更熱愛家鄉。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學生互動的方式使學生理解更多的地方傳統藝術內容,幫助學生發揮自己潛在的藝術細胞,增強信心,從而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地方傳統文化藝術得到繼承和發揚。因此,我們要善于透過這種現象,結合當地藝術特點,勇于探索學教方式的創新與變革,不斷學習,不斷改進,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綜合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