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感覺心臟劇烈跳動,自己都能聽到,有些還伴有手抖、出汗等癥狀,但是去醫院反復做心電圖檢查,卻沒有發現明顯異常情況。我現在有點焦慮,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嚴重的心臟病沒有查出來,萬一發作會不會猝死等。請問我該怎么辦?
北京 程女士
答:碰到這種情況,你可以用以下方法解決。
1.學會搭脈搏。把左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到右手大拇指側的手腕根部,可以摸到動脈搏動。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樣的,但房顫的時候是不同的。記錄1分鐘心跳的次數,可以判斷是否有心動過速或者心動過緩;敲擊出脈搏的節拍,對于判斷早搏一類的心律失常會有幫助。
2.別用電子血壓計判斷心率。有些患者喜歡用血壓計來看自己的心率,但對于早搏、停搏、房顫的患者,血壓計上的心率往往是不準確的,不能根據這個數值就判斷自己是否有心律失常。
3.備個聽診器。最準確了解心跳的情況是用聽診器,如果患者經常心跳、心慌,到醫院反復也查不出病因,可以自己買一個聽診器,平時學會聽自己的心跳,在心慌的時候拿出來聽聽,數一下1分鐘心跳次數、敲擊出心跳的節拍,日后去醫生處診治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4.必要時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可連續記錄24小時心電活動的全過程,包括休息、活動、進餐、工作、學習和睡眠等不同情況下的心電圖資料,能夠發現常規心電圖不易發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提供臨床重要的客觀依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可以反復多做幾次,對于發作不頻繁的心律失常也可以發現蛛絲馬跡。
5.備個家用便攜心電圖儀。隨著可移動、可攜帶醫療設備的發展,越來越多患者進行家庭自我監測,智能血壓計、便攜血糖儀的出現,幫助患者實現了這種需要。便攜心電圖儀可以隨時檢查心電圖,結果可上傳到云端或發送給醫生,也可以打印出來,能及時、準確發現病情,隨著移動醫療的普及,這種便攜心電圖儀對于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價值會越來越大。
睡前喝水可防中風,但我老起夜還是需要喝嗎?
我今年62歲,在某報上看到說睡前喝杯水可以預防中風,但我也比較愛起夜。如果睡前再刻意喝杯水豈不是起夜更頻繁。請問我喝還是不喝?
重慶 鄭女士
答:據統計,腦中風絕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時被發現的,醫學專家指出,可能是夜間缺乏喝水所致。體內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過度黏稠、濃縮,容易導致血栓形成,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些老年人夜間睡了一覺醒來時,感到口干舌燥,也是由于夜間未及時補充水分,致使血液黏稠而引起的。
很多老年人因害怕夜尿,養成睡前不喝水的習慣。其實,老年人膀胱萎縮,容量減少,不喝水照樣要起床排尿。而且老年人由于腎功能減退,夜間尿量增多,導致體內缺水,血液黏稠,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因而尤其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患者,夜間增加一次喝水很重要。但對患有心衰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睡前不宜大量喝水,否則,會增加心臟負擔。
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樞對缺水的反應不靈敏,所以,老年人應做到“不渴時也常喝水”的習慣。除了白天主動喝水外,夜間也應喝上一杯水,使血液稀釋,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腦中風的發病率。
可見,老人睡前喝杯水,會有預防腦中風的作用,我們建議每位老人都可以養成睡前喝杯水的好習慣,用水來保健身體。水的種類有很多,最有養生功效的就是溫白開水了。太熱或者太涼的白開水都會容易刺激老人的腸胃,而溫開水是最養人的,老人可以在睡前適量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