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紅
(江門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廣東江門 529000)
船舶建造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
周繼紅
(江門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廣東江門 529000)
船舶建造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專業性、系統性、連續性、密集性,需要專業化技術及工藝流程的熟練運用、實踐與開發結合,更需要專業化的技術、物資生產管理,為了提高船舶建造質量、縮短建造周期就要不斷加強船舶技術、工藝流程、生產加工、分段建造、船塢搭載、預舾裝完整性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掌握先進的技術、工藝流程、生產管理,制定標準化技術、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及物資、資材生產前準備制度,以此達到完整的船舶建造標準化生產管理。本文分析了船舶建造標準化生產管理的意義以及具體方式和方法。
船舶建造;標準化生產管理;意義;方法
船舶建造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是現代船舶建造企業管理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船舶建造企業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的有效途徑、必然方向,船舶生產加工企業首先要意識到船舶標準化生產管理的意義、目的,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方法、合理的措施,不斷優化、改進、強化管理,提高船舶建造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
1.1 船舶建造工作性質的要求
船舶建造本身是一項相對復雜、長期性、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包含多工種、多工序、多流程、多項技術、多工藝等的綜合運用,并涉及到工序間的有效交叉作業的銜接、配合,單個生產加工工序中也涉及到各類技術、參數等的合理運用與標準化把握,當出現數值偏離或參數偏準的現象時,都可能影響船舶部件生產質量,進而影響船舶整體上的生產加工質量及工期。基于船舶建造與船舶生產加工高精度、高標準、高專業等特點,其建造與生產必然需要標準化管理。
1.2 專業化、高質量生產的需要
實際的船舶建造與生產加工過程中,要借助大量輔助性機械、設備等來幫扶與支持船舶部件、配件以及零部件等的生產、加工,一些輔助性機械設備自身重量較重、運轉較復雜、安全性較大,而且生產加工所需原料種類較多、性能復雜,任何一個生產加工環節都需要特定的技術人員、專業人員的組織、安排、協調與管理,只有形成規范化、標準化的生產管理模式,才能維持船舶的生產、加工、建造按照正常的工序、合理的順序來有條理、有規律地進行,使船舶的加工、建造逐漸走向高質量、高效化。
1.3 精細化加工的要求
船舶建造過程中,從其局部零部件的生產加工到大部件的組合、安裝都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專業性、工藝性,而且對技術標準、工藝精度控制等的要求較高,任何局部環節絲毫的精度偏離、標準偏離則可能從整體上影響船舶生產、加工質量,為了確保船舶建造質量,首先就要形成積極的標準化生產理念,按照船舶建造的工序流程、工藝規定、技術要求等制定標準化生產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標準化規范下來推動船舶建造的標準化生產,確保船舶建造精度、生產加工效率,提高船舶建造質量及建造周期。
2.1 制定標準化生產管理制度
船舶的標準化生產管理必須建立在健全、完善的規范制度的基礎上,因為有了系統的規章制度、健全的管理機制才能使現實的船舶生產管理有所規范、有所依據。因此,船舶建造企業要形成計劃意識、制度意識、生產管理意識,高層管理部門要在遵照國家船舶管理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結合船舶建造行業的發展特點,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等來逐步制定、修改并完善船舶建造標準化生產管理規章制度,規章制度中應重點圍繞船舶建造精度、物資準備、生產、加工的工序、工藝、技術等關鍵環節進行細致策劃、規定,為了實現標準化生產,則要對物資準備、生產加工的工序、工藝技術優化等從定性、定量雙重角度出發,按照科學的船舶建造規范、機械生產加工規律、規范等制定特定的參數標準,設定質量等級指標等,并要求船舶建造嚴格依照這些參數標準、規范規定等展開,利用制度來約束、監督生產加工部門的各項工作,努力推動并實現船舶生產加工朝著標準化、規范化方向發展,有了科學、健全、完善的制度基礎,才能為船舶建造與生產提供最根本的規范和依據。
2.2 理清工序與工藝流程
船舶生產制造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項目,生產周期長、工序繁瑣、所需工藝復雜,且各個工序之間銜接緊密,單個工序技術水平與精度水平要求都較高,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標準化生產管理,確保船舶建造質量,就要先從整體上對船舶的生產建造工序、工藝流程等作出合理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技術要求、工藝流程、工序銜接等來逐個層次、逐個環節、逐個流程、逐步地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推進、落實。
對于船舶的生產制造,一般要經歷以下工藝流程:
(1)船體放樣、下料加工,現通過PRIBON軟件建模系統取代了傳統的手工放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也是對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精度的挑戰,PRIBON軟件建模系統放樣則要善于借助現代化技術、先進智能科技等來自動化放樣,以此來提高放樣精度,在先進自動化技術的支持下,來保證船體精準放樣,并在此基礎上來下料、加工,最終得到高質量、高水平的船體。
(2)用PRIBON軟件建模系統直接獲取零件、部件尺寸,根據所獲得的部件尺寸、零件大小等來對應下料,做好下料套料圖、再借助數控系統進行數控編程,按照套料圖中零部件尺寸規定等來進行下料切割、加工,最終形成一套完整、標準的船舶零部件。
(3)加工構件。所謂的船舶構件的加工制造則要把握關鍵環節,例如:艏艉、機艙線型較大,零、部件加工,軸舵系高精度機部件加工,控制好分段建造、大合攏焊接收縮量,艙口蓋、克令吊等建造、加工精度控制,要嚴格按照標準化制度中的參數規定、技術標準、規范要求等來加工構件,通過反復的經驗教訓等獲得實際的數據、參數,在此基礎上才能繼續進行分段建造、主機對中、船舶下水、設備調試、試行、直至交船驗收。
2.3 以技術專業性驅動標準化生產管理
既然船舶建造與生產、加工本身具有高度的技術性、專業性,為了實現其標準化生產管理,那么就應該以“技術管理”為核心,提高技術的專業性、以高精度的技術來輔助、支持并驅動船舶的標準化生產管理。
技術專業性驅動標準化管理,應該將專業技術貫穿于船舶生產加工的整個過程,從前期籌備階段,就要細致、深入地分析并明確生產該船舶的各項技術工藝,例如:零備件的規格標準、設備的參數標準、工藝流程、技術等級等。要嘗試著把技術資料轉化為不同部門所需的生產資料,作為規范和參照。
正式生產加工前,要深入、熟識設計圖紙,掌握并了解圖紙設計意圖,參照圖紙來逐步梳理技術與工藝所需,為正式生產加工做好準備。
船舶生產制造過程中,為了實現專業化生產,減少安全事故,提高生產制造效率,船舶生產企業則要重點做好主動力推進系統、機電設備等的配置、安裝與調試等工作,這其中必然涉及到專業的技術、專業化工藝等的應用,船舶建造企業首先需確保擁有成熟、達標的專業化技術,在此基礎上根據生產工藝流程進行科學地組織、安排與管理。
2.4 質量分級責任制管理
船舶建造標準化生產管理的終極目標就是確保船舶質量,提高船舶生產加工水平,打造出高質量、高等級的船舶系統。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終極目標,則有必要實行質量分級責任制管理模式,通過依靠責任制制度來強化質量管理,加強船舶生產加工的質量等級化控制。船舶生產加工企業首先要采用全程化質量分級責任制管理制度,根據已經制定并形成的標準化管理規章制度,從前期材料、設備的采購,到生產加工再到后期的船舶航行測試等都要嚴格進行質量檢查、質量等級評價與評估,以部門為單位設定質量負責人,以工序為依托設置質檢人員,對每個工序的生產加工質量等級進行科學、專業、細致的評定,從量化、質化雙重角度出發進行評價,每一個環節的質量問題都有專門的責任人負責,以此來確保質量問題出現時,由特定的專人負責與解決。
船舶建造企業必須樹立標準化生產的工作目標,積極提升船舶生產加工質量,采用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制定標準化生產管理制度,以該制度體系為依據進行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船舶生產加工管理,從而打造出高質量的船舶系統,從而提高船舶生產加工質量,從而縮短了造船周期、節約了造船成本,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競爭機制。
[1]郭開展,李智杰.船舶機艙建造工序的規范化研究[J].江蘇船舶,2011,28(02).
[2]甘輝兵,任光,張均東.基于數據挖掘的船舶機艙監控系統[J].中國造船,2011(04).
[3]王文錦.目標型船舶建造標準,我國造船工業的新挑戰[J].機電技術,2010(03).
U671
A
1004-7344(2016)21-0001-02
201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