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英
(黑龍江省穆棱林業局 157513)
林木地區營林實驗的整地實施策略
郭鳳英
(黑龍江省穆棱林業局 157513)
林業發展是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方案,我國的林木資源豐富,為了有效的提高林區規劃,需要對林木進行整地,營林處理,選擇合理的林木種類,通過對林木季節性培養,提高我國林木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分配。我國的林業資源產品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對我國的林木資源進行規劃和管理。我國的林木資源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勢。本文將針對林區征地營林的相關對策進行合理的分析,研究林區征地營林的有效對稱方案。
林區;營林;方案
林區的整地是改造林木生態規劃環境的重要方法,通過合理的規劃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強可持續穩定發展的需求,不斷完善立地條件,清除多余的灌木、雜草,減少剩余物的采伐過程,完善整地規劃的合理性。增加整地規劃建設的透明度,實現對林木資源的有效管理。我國的森林資源面積大,但平均而言存在嚴重的隗帆問題,林木資源的存儲量小、地形優勢不足、透光性差,林木整體結構存在嚴重的不合理性問題。為了有效的加強經營水平,需要對林木的生長發展標準進行統一的規劃,確保林木生長發展趨勢符合優勢林木的發展。在合理的條件下,控制林木資源的產品質量,改善林木資源的供需標準,完善林木資源短缺的問題,改善林木產業發展程度,提高林木產品的競爭實力。
林區的整地清理是將林區內的雜草、灌木、倒木、枝丫等消除掉。清理可以分為全面性的清理,塊狀方式的清理、帶狀方式的清理。通過清理為林區整地做好準備工作。清理的方式有清除、火燒、化學試劑處理等。割除清理方式有人工方式、機械方式兩種。清理后需要對林區進行找平,采用火燒的方式清除多余的雜草等。
整地方法主要有全面和局部兩種整地。根據林區的不同分布對林區進行整地處理,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和塊狀兩種,全面整地是對造林的土壤進行全面的整理,主要是為了保證其平坦效果。局部整地是翻墾上部土壤,其中包括帶狀和塊狀兩種方式。帶狀整地呈現長狀態的整地方式,在山地區域整地的方法有水平式、溝壑式、反坡式等平坦的整地方法有帶狀、犁溝式等。對于塊狀整地是采用整塊形式的翻墾方式完成,山地整地方式有穴狀、魚鱗坑、塊狀三種形式,平原的應用方法有坑狀、高臺狀等。
3.1 種子處理
需要完成種子的發芽準備處理,加快種子的萌發速度,縮短播種存留的時間,保證出苗整齊效果,從而有效的預防動物病蟲害問題的產生。采用消毒、攪拌、催芽的方式進行處理,在春播時間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縮短種子留在土里的時間,保證出苗整齊效果,從而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采用消毒、浸泡、催芽的方式進行消毒處理,春播時候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逼迫完成種子浸種處理,如果造林干燥,晚霜或低溫就會嚴重的危害,無法完成浸種的處理。雨季無法完成種子的播種,可以在雨季進行浸種處理。秋季播種一般不需要浸種,催芽的過程。病蟲害嚴重的林區需要對種進行消毒、悶種處理。
3.2 播種方式
撒種播種的方式是對造林地區進行均勻的撒種處理,一般不需要整地,播種后不需要覆土,種子在裸露條件下發芽,成本降低、功效高。種子容易被截留,被風雨沖走、鳥獸吃掉,這直接影響發芽層透視效果。這種撒種播種的方式適用于交通不方便的地區,急需要綠化的地區等。條播方式是按照一定的行距進行播種,播種可以采用單行或雙行的方式,采用連續或間斷的方式。播種后需要對土壤進行鎮壓處理,采用機械化的作業標準完成。種子消耗量相對較大,適用于跡地更新、改造更新。主要的灌木種類有喬木種穴的播種,按照一定的行距、穴距完成播種過程。根據種植的種子顆粒大小,對每一個穴進行倒入10粒,按照一定的行距比例完成穴距的簡單操作。根據書中的顆粒大小,完成覆土處理,操作方法相對較為簡單和靈活,用工量較少,使用條件較為合理。
4.1 播種造林
造林方式是直接播種,對林木種子進行播種改造處理。這種方法節省了育苗的工序和時間,實際施工方法較為簡單方便,可以廣泛的應用于造林整地過程。但這種方法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為嚴格,需要對幼林進行撫育管理。播種造林的條件適合于種子顆粒較大的,容易發芽的種子,例如,核桃、山杏等。播種造林對土壤水分的充足量有一定的要求,對各種危害性因素問題較輕,適用于遠距離或地區人群稀少的造林方式。播種造林的方式有塊狀播種、穴播、條播、散播等。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消毒、親潤、催芽等,保證春播、發芽效果,增強幼苗的抗旱水平能力,逐步減少鳥獸可能產生的各種危害性問題。
4.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又稱為植樹造林,是利用根系的完整程度,對苗木進行材料處理。其特點是具有較為良好的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生長較為穩定。在造林立地過程中,沒有絕對的要求。因此,造林苗木的根系容易受到損傷,實際栽培種植技術要求較高,必須采用先育苗、后種植的方法,保證種子的萌芽率。
4.3 分殖造林
利用林木的營養器官,對林木進行直接種植。主要的特點是可以有效的節省時間,技術較為簡單,操作較為方便,實際有效成活率高,幼林的生長速度快,可以保證遺傳性能的優良效果。
加強生態環境補償的管理,以環境政策標準為管理核心內容,加強財政支出的生態補償管理力度,按照實際生態補償的發展需求,進一步的合理優化財政支出的產品結構。按照現行的財政規劃管理標準,將資源征收對象進行擴大,增加水源管理,林木資源的建設管理,對現行的資源林木進行產品銷售,實現對實際計量的稅率處理。建立符合政府投入標準的融資體制,完善生態健全補償模式,加強公共財政的生態投入管理,積極完善引導各方面的參與規劃,尋求適合的生態補償方式。積極加強市場生態化補償管理,引導社會各方面的生態建設水平,培養符合市場資源配置的開放形式市場,對資源進行生態化管理,對環境進行價格優勢分析,確保資源的有效節約,減少污染問題,加強資源的取用權,減少排污問題,提高交易市場的補償模式效果。
綜上所述,林區整地管理是保證森林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為了有效加強林業生產發展的經營活動水平,需要各林業工作者加強林區的整地建設,選擇合理的造林時間,合理的進行撫育管理,完善營林系統化實施管理過程。利用各種手術技術提高營林秩序的有效發展,增強社會的整體發展意識水平。
[1]王樹忠.淺析現代植樹造林常用方法與程序[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2).
[2]馬曉梅.試述植樹造林的方法與程序[J].價值工程,2010(04).
[3]石春娜.林業發展和民生改善關系的模型擬合及實證研究[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16(03).
S725.4
A
1004-7344(2016)21-0203-02
20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