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明靜
(長順縣林業局 550700)
談森林景點開發中游憩區域規劃與設計
騰明靜
(長順縣林業局 550700)
森林資源開發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地方特色旅游產業優化升級,為城市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的條件?!坝雾瑓^”是生態森林景點開發的重點區域,其主要功能在于“游”與“憩”之間的協調性,才能為廣大游客提供良好的游玩環境,發揮森林景點的產業價值,構建區域性特色的森林景點項目。結合貴州森林景點開發現狀,本文分析了森林景點游憩區規劃原則,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造設計方案。
森林景點;游憩區;規劃;設計方法
現代旅游業倡導生態化發展趨勢,利用生態規劃原則提出科學的改造方案,構建符合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標準的新模式。基于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生態旅游中對游憩區功能定位與升級要求更加全面,如何規劃游憩區、設計游憩區成為旅游產業中的重點內容。因此,森林景點開發中要做好產業規劃與設計工作,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改造設計方案,體現當代旅游產業規劃與發展特色,才能帶動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貴州省是我國森林植被主要區域之一,憑借獨特的自然地理優勢,以及特有的生態景觀,成為國內著名的森林景點開發對象。面對持續發展的旅游產業經濟,近幾年貴州省逐漸加大了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機制,旅游產業規模及收益穩步增長。據統計,2015年,貴州省旅游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接待游客3.6億人次左右,旅游總收入3500億元左右,同比分別增長17.6%、24.8%。因此,科學開發與利用森林景點資源,是地區規劃與設計的重點內容。
貴州省森林面積廣闊,可開發及利用森林資源十分廣泛,這為森林資源開發與利用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貴州省積極倡導森林景點開發與設計,通過工程改造實現森林資源的優化利用。隨著新一輪旅游產業規劃與改革,貴州省森林景點開發項目不斷增多,對森林景點規劃布局也提出了嚴格要求?!坝雾瑓^”作為森林景點開發設計的主要對象,其要堅持幾個核心原則:
(1)生態原則。生態化景點是當代旅游業的主要趨勢,這體現了人與資源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人民對旅游景點規劃的實際需求。對于“游憩區”的界定,國內學者認為,“游憩區域”是為人們提供休閑、游玩的場所,在景點旅游中是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主要立足于森林景點、鄉村、景區、度假區等四個對象。對于游憩區進行開發設計,必須要遵循地區生態化結構,挖掘森林景觀的原生態價值,以原生態設計為主導才能體現出開發價值。
(2)功能原則。從設計內涵分析,游憩區是“游”與“憩”兩大功能的融合體,體現了游玩與休息之間的協調性,才能構建更加和諧的森林景區。在游憩區域開發設計階段,要努力構思出具有生態、文化、康體或游樂功能的,能夠內在滿足自我、外在實現休閑活動的區域空間,以達到最終的森林景點開發目標。例如,貴州“杜鵑湖”景區設計中,把湖泊、植物、陸地等三大空間協調設計,及提供了水域游玩的空間,也有足夠的休憩區域。
(3)差異原則。不同地區、不同景點的游憩區設計是不一樣的,景點開發設計要考慮差異化趨勢,設計符合本地區的游憩空間布局方案,才能進一步體現森林資源的生態化價值。例如,景點游憩區域差異化設計中,按其功能可分為生態游憩、文化游憩、康體游憩和游樂游憩;按其空間可分為森林景點游憩、鄉村游憩、景區游憩、度假區游憩四類。這些都是設計人員在操作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做好差異化設計以提高景點開發水平。
3.1 系統性設計
游憩區設計開發期間,要做好生態化分析與預測,結合地區游憩區實際情況擬定工程技術方案?!吧鷳B化”是游憩區設計的第一思想,確保環保技術方案的安全性,才能提高游憩區設計行業的可持續性。在構筑森林景點游憩空間理想結構時,既要考慮合理的城區內游憩系統,又要顧及區域游憩系統,即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3.2 共享性設計
實際開發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游憩區設計對生態項目的影響作用,結合地區情況擬定科學的生態開發方案,為生態項目開發創建更加優質的服務平臺。“共享”則是實現“公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共享”不僅是指對游憩設施、空間環境景觀、游憩活動決策參與等權利的共享,還包括對提供游憩服務、環境設施維護以至資金支持等義務的共享。確定森林景點設計的優先次序,從游憩區勘察、規劃、設計、調研等環節展開相關的工作,才能實現最終的游憩區設計目標。
3.3 公共性設計
森林景點不僅是森林景點開發內容之一,也是地區綠化改造的新方向,更是現代各地區建設的典范,充分挖掘各地區資源能夠帶動生態環境穩步發展?!肮健辈粌H意味著森林景點居民均對空間環境資源、服務設施、組織管理具有共同享用、占用,而且意味著具有不同特征(如不同年齡、不同愛好、不同階層地位等)的居民有權利并且有條件實現各個不同的正當的基本游憩需求。
3.4 分布性設計
貴州景點規劃發展中,對森林景點設計工程十分關注,面對日趨加劇的游憩區污染問題,如何建立科學的設計工程方案,對地區生態環境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在現有的研究中,森林景點居民的游憩需求在空間上表現為“圈層”模式,游憩者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游憩規劃在空間布局上倡導分布性原則,例如,貴州長順縣“中華銀杏王”景區開發設計中,圍繞古銀群中最大的銀杏樹,周圍布局了茅草屋、休憩區、小樹林等,體現了分布性設計的生態化特色。
3.5 地方性設計
森林景點設計對環境發展有重要意義,國家倡導各地區城市投資游憩區工程建設,旨在營造更加完善的環保體系。地方性是森林景點游憩系統能獲得居民認同的關鍵。地方性既有自然地理屬性,又有人文地理屬性。遵循地方性原則就必須真實地分析地理文脈,將自然、文化歷史、社會環境中最主要的地方特性反映在建成區游憩系統中,這樣才能做到既遵循森林景點的現狀特征。
3.6 定向性設計
為了解決傳統游憩區整治模式的不足,要堅持定向規劃與設計原則,進一步細化游憩區設計工程開發步驟,對現場設計開發提供正確的指導,保證游憩區設計開發后期達到預定的環保狀態。森林景點游憩系統由于遵循地方性原則,很有可能產生外向吸引,成為森林景點腹地鄉村、中小城鎮的一個游憩活動中心地。任何一個游憩場地和游憩設施都有一定的服務半徑,而且不同的場地、設施對不同居民的服務半徑也不同。
總之,森林景點開發將帶動地區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為區域景觀規劃與改造提供有利條件。面對傳統游憩區開發設計存在的問題,要倡導原生態、功能化、地域化等原則,為游憩區域規劃與設計提供借鑒。貴州省森林資源面積廣泛,開發與利用森林景點可推動旅游產業結構化調整,從系統性、公平性、共享性等角度實施設計改造,體現了森林景點工程建設的先進性發展趨勢,必然帶動貴州森林旅游經濟穩步增長。
[1]李仁杰,郭風華,安穎.北京環城游憩地類型結構與自然要素的關系[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3(02).
[2]陶婷芳,田紀鵬.特大城市環城游憩帶理論與實證研究——基于上海市新“三城七鎮”旅游資源價值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5(07).
[3]徐晞,劉濱誼.美國郊野公園的游憩活動策劃及基礎服務設施設計[J].中國園林,2009(06).
[4]陳濤,沈一.風景名勝資源的區域結構特征及其保護管理策略——以四川省風景名勝體系為例[J].中國園林,2015(05).
[5]王川,張海湄.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環城游憩帶(ReBAM)發展探索——以成都市為例[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3).
TU986
A
1004-7344(2016)21-0219-02
2016-7-10
騰明靜(1986-),女,苗族,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營造林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