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蘭新 趙堅麗 羅玉環 李桂艷 黎楊森 傅昭

摘要:【目的】探索超級稻壟栽寬窄行的適宜插栽技術及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發揮最大的增產效果,為今后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進行了超級稻壟栽寬窄行種植和平栽寬窄行種植對比試驗,試驗田塊面積:226.7m2,對照田田塊面積為320m2。【結果】壟栽寬窄行試驗比平栽田每667m2增產136.91kg,以國家稻谷收購價2.9元/kg計,壟栽試驗比平栽田多收入397.04元;增收節支397.04元,真正實現增產增效。【結論】超級稻實行壟栽寬窄行栽培是一項值得推行的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特別適宜稻菜輪作地區推廣種植。
關鍵詞:超級稻;壟栽稀植;寬窄行種植
中圖分類號: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2—0001—03
田陽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耕作制度以“稻菜輪作”為主,即采用”稻—菜”、“稻—稻—菜”種植模式。右江河谷平原片采用晚稻收獲后秋冬季節種植番茄或其它蔬菜作物,次年又種植水稻,采用水旱輪作種植模式;山區片由于氣候原因,只能種植一造水稻收獲后秋冬季節種植番茄、豆類或其它蔬菜作物。近年來,筆者在秋冬季節收獲結束后,實行壟栽寬窄行種植模式。壟栽即在其它作物收獲結束后,清除地膜和秸稈,灌水浸泡2—3d后用鋤頭起壟成畦,在畦面作簡單平整,直接在壟畦上插栽種植水稻,既減少犁耙田成本,又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水稻產量比常規耙平后再插栽種植方法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增產率達15%以上。為探索山區水稻壟栽寬窄行的適宜插栽技術,發揮最大的增產效果,筆者在田陽縣玉鳳鎮巴廟村那床屯黃偉農戶進行了超級稻壟栽寬窄行種植和平栽寬窄行種植對比試驗,為今后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試驗設計與方法
1.1試驗設計
1.1.1試驗田田塊處理 秋冬菜收獲結束后,將秸稈全部還田,清除地膜,田塊未灌水之前,采用人工除草或用除草劑進行滅草,3-5d后灌水入田,浸泡2-3d待泥土軟化后,對畦面進行適當整平,不再翻犁耙保持原有壟形,移栽前一天施放基肥,次日直接在畦面插栽水稻。
1.1.2對照田田塊處理 在試驗田塊相鄰設對照田,采用大區試驗,不設重復,對照田采取常規方法灌水耙田后再移栽。施肥量、施肥方法、時間、病蟲害防治等與試驗處理相同。
1.2試驗材料
1.2.1試驗田塊、試驗地 田陽縣玉鳳鎮巴屆村那床屯,試驗處理田塊面積226.7m2,對照田田塊面積為320m2。試驗田塊地勢開闊,排灌方便,田塊肥力中等。前栽作物是種植大白菜。
1.2.2試驗品種 Y兩優900。
1.2.3試驗肥料 國產尿素氮素含量46.4%;進口氯化鉀氧化鉀含量60%;國產過磷酸鈣五氧化二磷含量16%;硅肥;商品有機肥;三元復合肥。
1.2.4試驗時間 4月4日播種,5月4日移栽,8月31日成熟收割。
1.3試驗方法
1.3.1播種和育秧 于4月4日播種,采用半旱育稀播勻播拱膜育秧,培育多蘗壯秧。
1.3.2本田處理和栽種規格大白菜收獲結束后,將田除草干凈,灌水浸泡稻田2-3d后,用鋤頭簡單起壟并整平畦面,壟栽方式:采取寬窄行種植,東西行向,移栽規格為(大行距40cm+小行距25cm)×株距13-14cm,每667m2插栽1.4萬蔸左右。大畦規格在畦面上栽2個小行,1個大行,兩畦之間畦溝留大行,即工作行。移栽秧齡為4-5葉期,每蔸插2粒谷苗,每粒谷苗帶2個分蘗,每667m2基本苗7萬苗左右。采取手栽淺插或擺栽。平栽方式:采取寬窄行種植,東西行向,移栽規格為(大行距40cm+小行距25cm)×株距13-14cm,每667m2插栽1.4萬蔸左右。栽插方式為栽插2個小行,1個大行,再栽插2個小行,1個大行以此類推往下插。移栽秧齡為4-5葉期,每蔸插2粒谷苗,每粒谷苗帶2個分蘗,每667m2基本苗7萬苗左右。采取手栽淺插或擺栽。
1.3.3施肥總量 施肥量:試驗和對照田施肥量、施肥方法一致,整個生育期的施肥總量為:每667m2施用商品有機肥總含量≥5%160kg;35%三元復合肥30kg;16%過磷酸鈣32kg;46%尿素33kg;60%氯化鉀40kg;硅肥25kg。試驗田、對照田施肥均采取三元復合肥施用基肥、蘗肥與穗粒肥的比例為1:1:1,即基肥、分蘗肥、穗粒肥各占33.3%施用;有機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硅肥分作基肥和穗粒肥各為80%和20%施用;鉀肥分基蘗肥和穗粒肥分別占62.5%和37.5%施用;氮肥分基蘗肥和穗粒肥分別占75%和25%施用。
1.3.4施肥方法
(1)基肥:由于前作種植大白菜,將大白菜枯葉等全部還田,于5月3日每667m2施用商品有機肥160kg,硅肥20kg,16%過磷酸鈣32kg,35%三元復合肥10kg。
(2)分蘗肥:5月11日進行第一次追肥和撤施除草劑。每667m2施35%三元復合肥10kg、尿素15kg,氯化鉀10kg;稻豐寶4kg撒施滅草;5月20日進行第二次追肥,施用尿素10kg,氯化鉀15kg。
(3)穗粒肥:在倒3葉露尖到倒2葉出生時追施穗肥,每667m2施35%三元復合肥10kg、尿素8kg、氯化鉀15kg、畦肥5kg;在灌漿期,葉面噴施國光磷酸二氫鉀1包和國光鋅1包兌水4桶進行噴霧。
1.3.5水分管理 在插秧前用深水浸泡過壟面,加速秸稈腐爛和泥土變軟,在插秧前排水成泥皮水再插秧,有利于水稻扎根立苗和防止浮秧。在水稻整個生長期間,除水分敏感的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用藥、施肥時采用淺水灌溉外,一般都以溝中有水,畦面濕潤灌溉為主。
1.3.6病蟲害防治 整個生育期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和細條病。每667m2用藥量為:防治稻縱卷葉螟,在幼蟲三齡前用康寬20g兌水60kg噴霧;防治稻飛虱,在發生初期用25%吡蚜酮32g兌水60kg進行噴霧防治;防治紋枯病,在水稻分蘗拔節后,紋枯病發病初期,施用愛苗40g兌水60kg均勻噴霧;防治稻瘟病施用75%三環唑用60g兌水60kg進行噴霧防治;防治細條病施用噻菌銅120g兌水60kg進行噴霧防治。
1.3.7觀測項目與驗收 定期、定點觀測分蘗動態,立苗后每7d進行一次苗情調查,每個處理選具有代表性的定點10蔸,觀測記載出苗速度。生育期記載播種期、移栽期、抽穗期、成熟期等。成熟收獲前,試驗田和對照田均取3個點,每點數10蔸計10蔸有效穗數,再取平均值3蔸進行考種。收獲時分別對試驗田和對照田進行全田單收、單曬,過稱產量。
2試驗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經全田收割稱重折產,試驗處理產量994.85kg/667m2,比對照每667m2產857.94kg增產136.91kg,增產率16%。
2.2不同處理對有效穗的影響
從表2看出,壟栽田塊和平栽田塊對葉齡影響不大,但對株高、有效穗影響較大,壟栽試驗處理比平栽試驗處理表現株高較高,穗較長;有效穗壟栽試驗處理比平栽試驗處理每667m2多1.21萬穗。
2.3經濟性狀調查
從經濟性狀考查情況表明,不同處理對經濟性狀的影響,除穗總粒數平栽田塊比壟栽田塊高外,其余的最高分蘗、有效穗、成穗率、株高、穗長、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指標壟栽田塊均高于平栽田塊。
2.4經濟效益分析
壟栽寬窄行試驗比平栽田每667m2增產136.91kg,以國家稻谷收購價2.9元/kg計,壟栽試驗比平栽田多收入397.04元;增收節支397.04元,真正實現增產增效。
3小結與討論
3.1超級稻實行壟栽寬窄行種植水稻栽培比平栽寬窄行栽培具有顯著的增產效果,試驗處理產量994.85kg/667m2,比對照857.94k/667m2,增產136.91kg,增產率16%。
3.2增產主要原因是壟栽寬窄行試驗有效穗比平栽栽培高,成穗率提高1.5%;每667m2有效穗增加1.21萬;每穗穗實粒數增加2粒;千粒重提高0.2g。
3.3從經濟效益看,壟栽寬窄行試驗經濟效益比平栽寬窄行要高,每667m2增收397.04元,實現增產增效。
4結論
從以上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通過對比試驗,超級稻實行壟栽寬窄行確實比平栽寬窄行栽培具有顯著的增產效果,一是分蘗高:每667m2壟栽最高分達到33.2萬苗,壟栽寬窄行比平栽寬窄行多1.4萬苗;二是平均每穗穗實粒壟作比平栽增加2粒;三是千粒重壟作比常規提高0.2g。這三項構成了單位面積產量每667m2處理比對照增產136.91kg,增產率達16%的真實結果。同時從經濟效益看,試驗處理經濟效益比對照高,每667m2增收節支397.04元,實現增產增效。由此可見,超級稻實行壟栽寬窄行栽培是一項值得推行的超級稻高產栽培技術,特別適宜稻菜輪作地區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