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珂 阮燕春 覃培升 蔣雨芯 蒙健宗 陶運榮


摘要:【目的】為了充分利用廣西豐富的蚯蚓糞和桑枝稈資源?!痉椒ā坎捎蒙VΧ挒榻斩捙囵B基,并按適當比例添加蚯蚓糞替代麥麩,分成三組栽培配方進行鮑魚菇栽培試驗?!窘Y果】各組配方茵袋的菌絲色澤沒有差異,使用蚯蚓糞全部代替麥麩的配方三組菌絲生長速率最快,達到6.8mm/d,比全麥麩對照組稍快;蚯蚓糞部分替代麥麩的配方一組與配方二組的菌絲生長速率略慢;添加蚯蚓糞的三組配方,都能夠較好地栽培鮑魚菇,但產量上有所差異,添加10%蚯蚓糞的配方二組生物學效率最好,為68.27%,比不加蚯蚓糞的對照組產量高8.3%。【結論】蚯蚓糞適宜替代麥麩用于栽培鮑魚菇,添加10%的蚯蚓糞配方最好。
關鍵詞:蚯蚓糞;桑枝稈;鮑魚菇
中圖分類號:S64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2—0014—02
鮑魚菇(Pleurotus abalonus)是一種珍稀的食用真菌,又名臺灣平菇、黑鮑菇、高溫平菇等。鮑魚菇肉質肥厚,菌柄粗壯、脆,具有明顯鮑魚風味,同時富含蛋白質、脂肪、可溶性糖、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因而深受消費者的歡迎。鮑魚菇是一種中高溫型食用菌,廣西地處亞熱帶,年平均氣溫22℃左右,氣候潮濕,是最適宜栽培中高溫型食用菌的地區;同時,廣西又是全國最大的桑蠶產地,每年有大量的桑枝秸稈可供食用菌栽培使用。已有相關的研究報道在栽培過程中添加酒糟、豬糞渣可提高鮑魚菇的產量與品質,而蚯蚓糞是養殖蚯蚓過程中蚯蚓排出的糞粒和養殖基質的混合物,無毒、無臭、營養豐富,含有機質32.4%、氮2.15%、磷1.76%、鉀0.27%,并含有23種氨基酸,傳統上主要作為蔬菜、瓜果的肥料。文章以桑枝稈培養基為基礎,以一定比例的蚯蚓糞替代培養基中的麥麩,考察蚯蚓糞對栽培鮑魚菇的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菌株與試驗材料
試驗用的鮑魚菇(Pleurotus abalonus)原種由廣西大學食用菌研究所分離和制備;蚯蚓糞由廣西大學潘紅平教授蚯蚓養殖試驗基地提供;麥麩、過磷酸鈣、石灰粉、石膏為普通市購材料。
1.2栽培培養基配方
栽培配方根據蚯蚓糞的用量比例分為4組,每組培養基干料以7.5kg計。
對照組:桑枝稈82%,麥麩15%,石灰1%,過磷酸鈣1%,石膏l%;
配方一:桑枝稈82%,麥麩10%,蚯蚓糞5%,石灰1%,過磷酸鈣1%,石膏1%;
配方二:桑枝稈82%,麥麩5%,蚯蚓糞10%,石灰1%,過磷酸鈣1%,石膏1%;
配方三:桑枝稈82%,蚯蚓糞15%,石灰1%,過磷酸鈣1%,石膏1%。
1.3菌袋制作、滅菌和接種
將桑枝稈機械粉碎,用1%-2%石灰水浸泡過夜后撈起。將麥麩、石灰、石膏、過磷酸鈣以及蚯蚓糞沙按以上配方稱量,加入桑枝稈中,加水至60%后充分拌勻。把培養基材料堆成小山狀,以塑料薄膜覆蓋,悶堆發酵數小時,檢查含水量合格。將培養基材料裝入26×15×0.005cm規格的聚乙烯袋,于100℃常壓滅菌過夜,待自然冷卻后移至消毒室接入新鮮強壯的鮑魚菇栽培種。
1.4菌絲生長速率測定方法
菌袋在適合鮑魚菇菌絲生長的25-28℃發酵室中進行發菌管理。在菌絲長滿至菌袋橫截面時,隨機選取15個菌袋進行劃線,在菌絲吃料2cm處劃起始標記線,在菌袋表明做起始日期記錄。待菌絲將長滿料袋時,在菌絲生長前沿再劃一次標記線并記錄日期。用刻度尺測量兩條標記線間的長度,計算出菌絲平均每天生長的長度,即為鮑魚菇菌絲的生長速率。待菌絲長滿整個菌袋,即可轉入出菇管理。
1.5出菇管理與采收
將長滿菌絲的菌包移至出菇房進行出菇管理。出菇期間菇房溫度約為25-34℃,并保持每天接受適當散射光線;此外,適當減少菇房內通風量以提高CO2濃度。隨著子實體的出現和生長,逐漸增加菇房內噴水次數,以保持相對濕度約85%-90%。采收鮑魚菇的最佳時機是菌蓋完全展開并呈現黑色或灰黑色且邊緣稍卷曲時,表示子實體已成熟可采收,對采收的菇體進行稱重和農藝性狀測量。采收后停止噴水2-3d,進行轉潮管理,開始進行第二次出菇。
1.6生物學效率測定
當鮑魚菇的菌絲長滿菌袋后,保持菌絲后熟7d,可看到有菌絲扭結現象,并開始出現吐黃水現象;打開菌袋,3d后原基分化,再經3-4d后子實體成熟。此時保持環境的濕度為85%-90%,室內溫度為25-30℃,并且避免溫度低于20℃,以利于鮑魚菇子實體生長。當鮑魚菇的菌蓋完全展開,邊緣呈波曲狀時進行采收。采收后清理除去菇柄上的菌糠,稱量,根據采收鮮菇重量和培養基干料重量的比例計算生物學效率。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栽培配方的菌絲生長情況
新鮮強壯的鮑魚菇栽培種接入各組培養基后,在適合的濕度與溫度條件下,經過大約30d的培養,菌絲生長可滿至整個菌袋。觀察各組配方菌袋的菌絲色澤和菌絲長勢,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各組配方菌袋的菌絲色澤沒有差異,均表現為濃白、濃密,與鮑魚菇在其他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特點一致。使用蚯蚓糞全部代替麥麩的配方三組菌絲生長速率最快,達到6.8mm/d,比全麥麩對照組稍快;而蚯蚓糞部分替代麥麩的配方一組與配方二組的菌絲生長速率略慢。
2.2不同栽培配方栽培鮑魚菇的生物學效率
待鮑魚菇菌絲長滿菌包后,按照常規鮑魚菇出菇管理方法,進行開袋出菇,并及時采收、稱量鮮菇重。以采收兩潮鮑魚菇鮮菇重計算的生物學效率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知,在添加蚯蚓糞的三組配方,都能夠較好地栽培鮑魚菇,但產量上有所差異。添加10%蚯蚓糞的配方二組生物學效率最好,為68.27%,比不加蚯蚓糞的對照組產量高8.3%。從生產實踐來看,用麥麩含量減少2/3的蚯蚓糞配方栽培鮑魚菇,可在成本降低同時獲得效益增加,是非常適于食用菌栽培生產的。
3討論
適合栽培鮑魚菇的原材料很多,如雜木屑、玉米芯/稈、甘蔗渣等纖維素含量高的秸稈;適合栽培鮑魚菇的輔助氮源有麥麩、玉米餅、豆餅粉或米糠等。在具有充足的碳源、氮源情況下,鮑魚菇的菌絲生長與子實體的生長才會良好。目前主要使用的氮源材料麥麩的價格日益高漲,給菇農帶來了較高的成本負擔。近年來廣西農業綜合開發的發展帶動了牛糞副產物養殖蚯蚓的產業發展,也產生了大量可利用的蚯蚓糞副產物。本研究試驗將蚯蚓糞和麥麩的組合作為桑枝稈培養基的有效氮源供鮑魚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利用,由于蚯蚓糞具有無毒無味、營養豐富的特點,適合作為菌袋栽培食用菌的輔助氮源;此外蚯蚓糞具有顆粒均勻、透氣保水的特性,可使菌包內的培養基形成一定的疏散結構,增強滅菌效果,降低污染率;同時可改善菌包的通透性,幫助菌絲生長,提高鮑魚菇的菌絲生長速率。通過栽培試驗,在添加10%蚯蚓糞替代麥麩的配方中,鮑魚菇的生物學效率達到68.27%,高于全麥麩對照組。該試驗結果表明,蚯蚓糞適宜替代麥麩用于栽培鮑魚菇,也為蚯蚓養殖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提供了一種新的利用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