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現丹 侯青光 盧亞妮 陸文娟 韋貴劍 李伏生



摘要:為探尋緩控釋肥在玉米生產上的合理施肥模式,進行了玉米緩控釋肥不同施用模式比較試驗,為指導當地農民施用緩控釋肥提供科學依據。研究結果表明:緩控釋肥作基肥1次性施肥(A1)和緩控釋肥作基肥+苗肥(A2)的兩個處理玉米株高、莖粗與常規施肥處理相近,穗位高較高,其穗長、穗粗、禿尖長、穗粒數優于常規施肥(ck)、緩控釋肥作基肥+攻稈肥(A3)和緩控釋肥作基肥+攻苞肥(A4),空桿率受施肥模式影響不明顯;4種模式均比ck玉米產量減產,A1玉米產量減產1.83%,玉米經濟效益增加1791.3元/ha,而A2、A3、A4玉米減產幅度為8.05%-39.01%,減益為1180.2-3790.5元/ha。因此,在本試驗研究條件下緩控釋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為較合理的施肥模式。
關鍵詞:玉米;緩控釋JiG;施肥模式;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2—0021—03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飼料,在農業產業中占有重要的基礎位置,玉米高產也是永恒的主題。在提高糧食作物單產中化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化肥所起的作用占40%一60%。然而近年來我國化肥的總用量雖不斷增加,但其利用率卻有所降低且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因淋失、揮發等途徑而損失掉的化肥不僅造成經濟損失,而且還會破壞土壤結構,導致土壤退化,污染地表和地下水體使環境惡化。
緩控釋肥作為一種新型的復合肥料,它可使肥料釋放養分的速度與作物需要養分的量相一致,滿足了植物在整個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減少了營養元素的損失,使肥料利用率達到最高;此外,施用緩控釋肥減少了作物施肥的次數,減少了人工勞動成本的投入,節約了成本,起到了高產節能減排,省時省工環保的效果。在玉米生產上關于施用不同類型的緩控釋肥料的研究已有較多的報道,但關于緩控釋肥在玉米生產上施用模式的研究鮮少報道,因此,本文以常規施肥為對照,研究了緩控釋肥料的4種施用模式對玉米生長性狀、產量結構性狀及產量的影響,探尋緩控釋肥料在玉米生產上的合理施肥模式,以為緩控釋肥在玉米生產上的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玉米品種為桂單0810(廣西壯邦種業有限公司),供試的常規肥料為史丹利復合肥(N-P2O5-K2O-19-19-19,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和尿素-(廣西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供試緩控釋肥料為金正緩釋肥(N P2O5-K2O-20-6-19,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2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4年在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玉米生產試驗基地上進行,土壤類型為紅黏土,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7.0g/kg,全氮0.134%、全磷0.123%、全鉀1.028%、速效氮95mg/kg、速效磷20.8mg/kg、速效鉀298 mg/kg,pH值為5.03。
試驗設計5個處理:A1:750kg/ha緩控釋肥作基肥1次性施用、A2:225kg/ha緩控釋肥作基肥+525 kg/ha緩控釋肥作苗肥、A3:225kg/ha緩控釋肥作基肥+525kg/ha緩控釋肥作攻稈肥、A4:225kg,ha緩控釋肥作基肥+525kg/ha緩控釋肥作攻苞肥、ck:常規施肥為225kg/ha復合肥作基肥,尿素150kg/ha和復合肥150kg/ha為苗肥,復合肥450kg/ha為攻稈肥。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4行區,行長4.5m,行距0.7m,單行單株直播,株距0.27m,種植密度為52500株/ha。
1.3試驗實施
試驗于3月19日播種,機械開行,測量行長劃分試驗區,行內按株距點播,施人基肥后覆土。3月30日出苗,4月17日定苗后進行人工小培土,5月1日進行畜力大培土,6月5-7日抽雄散粉吐絲,7月19日收獲取樣進行室內考種。期間按試驗方案施肥和測量并記錄匯總。試驗實施期間于4月20日、5月5日分別用藥物進行防治玉米粘蟲與螟蟲等;前期稍冷,出苗稍晚,4月27日、5月15日大風暴雨,部分玉米倒伏,雨后人工扶正,之后玉米正常生長。
1.4測定項目與方法
1.4.1生長性狀 蠟熟期后于每小區中間2行的任意1行從第3株開始連續取10株玉米,調查其株高、穗位高、莖粗。
1.4.2產量結構性狀玉米成熟后,調查整個小區空桿率,籽粒少于30粒的玉米穗定為空苞;收獲時于每小區中間2行第3株開始隨機取樣10個果穗進行室內考種,調查其穗長,穗粗,禿尖,穗粒數,百粒重。
1.4.3產量 玉米成熟后收獲中間2行進行測產,換算成含水量13%的公頃產量。
試驗數據運用Excel 2007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施肥模式對玉米生長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知,A1、A2的玉米株高、莖粗與ck相近,穗位高較高,A3、A4的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分別下降4cm、18cm和5cm、11cm,莖粗下降0.04cm、0.05cm,莖粗由大到小在的順序是ck、A1、A2、A3、A4。由此可知,苗期肥料充足的A1、A2模式對玉米株高、穗位高的影響差別不大或有所提高,A3、A4模式則不利于玉米株高、穗位高和莖粗的提高,而長期持續充足的肥料養分有利于提高玉米的莖粗。A1、A2、ck的玉米株高、穗位高和莖粗大于A3大于A4,則可知肥料對玉米生長性狀的影響苗期>攻桿期>攻苞期。
2.2不同施肥模式對產量結構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見,A1、A2、A3的玉米穗長和穗粗分別提高0.95cm、1.45cm、0.1cm和0.1cm、0.05cm、0.05cm,A4的玉米穗長降低0.65cm,穗粗相近;A1的玉米禿尖長下降0.1cm,A2與ck相近,A3、A4分別多長0.2cm、O.1cm;A1、A2、A3的玉米穗粒數分別增多46粒、51粒、23粒,A4減少了12粒;A1、A2、A3、A4的玉米百粒重分別輕0.4g、0.7g、0.2g、0.1g,其中A3、A4和ck的百粒重大于A1、A2。由此可知,除A4模式外,其他施肥模式有利于玉米穗長、穗粗、穗粒數提高,苗期肥料養分充足有利于縮短玉米禿尖長,攻桿期后追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百粒重,而緩控釋肥使用模式中,A1、A2模式的穗長、穗粗、禿尖長、穗粒數優于A3、A4模式。A1、A2、A3、A4、ck處理間的空桿率變化沒有明顯的規律,說明空桿率受施肥模式影響不明顯。
2.3不同施肥模式對玉米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3可知,玉米產量上A1、A2、A3、A4比ck分別減產
163.5kg/ha、964.5kg/ha、718.5kg/ha、1905kg/ha,由此可知,施用緩控釋肥玉米產量均有所下降,A4玉米產量減產幅度最大為21.33%,其次為A2、A3,分別為10.80%、8.05%,A1模式的玉米產量下降幅度最小,僅為1.83%。玉米經濟效益上A1比ck增加1791.3元/ha,A2、A3、A4的經濟效益分別比ck減少1721.4元/ha、1 180.2元/ha、3790.5元/ha。由此可見,與常規施肥模式相比,施用緩控釋肥的玉米產量減少了,但施用緩控釋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模式能增加玉米的經濟效益,而在緩控釋肥施人量相同的條件下其他施肥模式不利于玉米經濟效益的提高。
3討論與結論
緩控釋肥能夠安全的一次性施用。常規玉米種植基肥使用量在225kg/ha左右,過多的施用往往對種子種苗造成滲害。理論研究表明,緩控釋肥的營養元素在土壤中釋放的速度緩慢,且具有低鹽指數的特點,一次大量施用不會引起“燒苗”(王宜倫,2009)。本試驗A1處理一次性使用肥料量達到750kg/ha也沒有發現燒苗現象。
緩控釋肥作基肥一次性施人和緩控釋肥分別作基肥+苗肥施人兩種模式都可以提高玉米的株高、莖粗、穗位高和穗長、穗粗,減小禿尖長,而施用緩控釋肥作基肥+攻桿肥施入和緩控釋肥作基肥+攻苞肥施人兩種模式可以提高籽粒的百粒重,這說明施用緩控釋肥能夠優化玉米的生長性狀和產量性狀,具有增產的潛力。
試驗中,各處理呈現減產,但A1處理減產不明顯,而且經濟效益增加1791.3元/ha。緩控釋肥的其他3種施肥模式對玉米的生長或略有促進作用,雖然比常規施肥模式節省了一定的成本投入,但因玉米減產較為嚴重,產量減產幅度為8.05%-39.01%,且減益較為明顯,玉米減益1180.2-3790.5元/ha,所以不宜推廣。
綜上所述,在本試驗研究條件下750kg/ha緩控釋肥作基肥一次性施人為較合理的緩控釋肥施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