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聲

摘要:【目的】為破解山區農民種糧增收困局,加快農村科技精準脫貧與建成小康步伐?!痉椒ā客ㄟ^對“紫糯玉米—黑飯豆”免耕特色種植模式開展調查?!緝热荨刻岢龈晃吓从衩缀透晃陲埗乖耘嘣耘嗉夹g,促使“紫糯玉米—黑飯豆”模式成為當地農業優質、高效的典型,提高經濟效益?!窘Y論】“紫糯玉米—黑飯豆”栽培技術值得山區種糧農民推廣。
關鍵詞:富硒;紫糯玉米;黑飯豆;高效栽培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1—0030—02
紫糯玉米和黑飯豆是大化縣、都安縣山區農民近年來新興開發的特色旱糧作物,也是當地百歲老人“長壽養生”的重要保健食品。在當地傳統的山區玉米栽培中,兩縣的高山旱地每年僅種植一季飼料玉米,產量在260-280kg,667m2,產值780-840元/667m2,扣除種子、化肥、農藥等投資成本(290元/667m2)后,玉米收益490-550元/667m2,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2013年以來,隨著山區特色農業的調整開發及城鎮居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生態長壽保健食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兩縣山區特產的紫糯玉米與黑飯豆在中、高端市場上供不應求,而且價格呈逐年上升趨勢。據2014年在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清坡村、什隴村、龍勒村,古河鄉四聯村、丹桂村、弄法村,七百弄鄉弄合村、弄京村、弄良村,六也鄉豆也村、和平村、弄茶村、華善村以及2015年在都安瑤族自治縣三弄鄉興利村、上節村,大興鄉順安村、弄模村、骨龍村等調查287戶、面積56.3hm2,兩縣山區旱地生產的紫糯玉米與黑飯豆十分緊俏,賣價很好,紫糯玉米產量在290-330kg,667m2,產值1160-1320元/667m2;黑飯豆產量在70-85kg/667m2,產值1190-1455元/667m2。一年兩季產值2350-2765元/667m2,比傳統種植單季飼料玉米增收1570-1925元/667m2,增收3-3.3倍,種糧效益顯著,調動了山區農民開發特色農業的積極性。該種植模式關鍵技術如下:
1科學安排兩季播期
由于兩縣高寒山區旱地地理海拔較高,一年氣候涼爽,加上山高弄深,日照時數偏少,而且缺乏灌溉設施,農作物生長主要依靠4-10月份的自然光、熱、水等氣候資源。因此,春植的紫糯玉米應掌握在3月20-25日播種,至8月1-5日收獲;黑飯豆于7月10-15日免耕套種在玉米行間,與春玉米共生期18-22d,至11月中旬黃熟收獲。實踐證明,合理安排春玉米與秋飯豆播種期,能避過春寒與秋旱天氣的影響,實現山區旱地一年兩作增收。
2富硒紫糯玉米栽培
2.1選擇肥沃地塊種植
土壤基礎肥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玉米作物的產量收成與效益。在該模式栽培中,應優先選擇地勢平緩、耕層較厚、土壤疏松、光照充足、靠近地頭水柜的地塊種植。山區的多礫地、易澇地或石芽地等淺瘦板結型旱地不宜作高產栽培。
2.2選栽紫糯富硒品種
品種決定著農作物品質的優劣與硒的含量。大化、都安兩縣山區農家傳承保留的紫糯玉米雖然單產不是很高,但品質特優。該品種株高230-240cm,株型平展,葉鞘紫紅,雄花黃色,葉片數19-20片,穗位高90-100cm,穗粗3.8-4.0cm,穗長20-22cm,莖稈較硬,抗倒伏、抗大斑病和玉米螟,中抗小斑病。成熟期果穗為紫紅色,著色早而均勻,鮮食時不脫色,當地農民稱之為“紫糯玉米”。其籽粒糯質,商品性好,春播全生育期120-123d,對高山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此外,對土壤硒營養的富集能力較強(0.12-0.16m#kg),很適合在山區作富硒特色栽培。
2.3適時適墑免耕直播
適時、適墑播種是奪取山地春玉米免耕高產的重要關鍵。如果播種過早,玉米出苗會受到春寒天氣的影響。若播期推遲,也會延誤到后作飯豆的生產季節。故紫糯玉米的最佳播種期應掌握氣溫穩定在12℃以上、土壤持水量在60%-70%播種。據兩縣山區近年來春玉米的播種經驗,山地春玉米在3月下旬播種比較適宜。種植規格采用大小行或寬窄行種植方式較好,一般大行距77-78cm,小行距34-35cm,株距31-32cm,每667m2種植3600-3700株為宜,同時采用地膜覆蓋,可起到很好的保溫、保濕和防止地下害蟲的作用,為保證玉米全苗、壯苗打下良好基礎。
2.4重施深施有機肥料
2.5把握最佳時期噴硒肥
由于玉米各生育期對硒營養的吸收效果不同。因此,應抓住最佳時期噴施硒肥,即在玉米灌漿初期(5%-10%),每667m2用“健硒?!保ê祥L沙健硒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75g兌清水45-50kg均勻噴霧到葉正面及葉背上。在噴施硒肥時,應選擇在晴天下午進行,注意不能與其它肥料、農藥或生長調節劑混噴,以免傷害葉片。噴施后5h內遇上大雨須重新噴施,以保證玉米植株對硒營養的充分吸收,使玉米達到國家富硒標準(0.15-0.5mg/kg)。
2.6綠色防控田間病蟲
據在兩縣山區玉米田間調查,紫糯玉米生長苗期(1-2葉)主要有黑毛蟲、地老虎發生,中期(8-9葉)主要有玉米螟和紋枯病為害。針對紫糯玉米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在防治上應以綠色防控保質為主,既把病蟲害降到最低限度,又要確保產品的質量安全。一是推廣健株栽培。通過增施有機肥和農家火灰、草皮灰等,盡量避免偏施或過量施用氮肥,防止玉米徒長,增強玉米抗病、抗蟲性,減少病蟲害的發型。二是采用誘蟲燈、誘餌劑誘殺地老虎、黑毛蟲和玉米螟,盡可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對地下害蟲發生較多的地塊,在玉米播種時,每667m2用50%的辛硫磷乳油1kg與蓋種土拌勻蓋種,起到較好的防蟲效果。對玉米螟發生較重的地塊,在大喇叭口期,低齡幼蟲用1.5%的辛硫磷顆粒劑0.5kg拌細土5kg撒人喇叭口防治。對高齡幼蟲用10%的除盡懸浮劑兌水1000-1200倍液噴霧防治。三是對紋枯病發生較重的地塊,在玉米收獲時秸稈要集中燒毀,以減少后作初侵病源。采用藥防時,在發病初期每667m2用3%的井岡霉素水劑150g兌水50kg噴霧,注意藥劑必須噴霧到感病部位。對發病較重的地塊每隔7-8d防治1次,連防2-3次效果更好。
3富硒黑飯豆栽培
3.1適時行間免耕套播
為實現秋季黑飯豆高產豐收,應選擇在7月中旬于玉米大行、小行間播種,使黑飯豆與紫糯玉米有18-22d的共生期。在套播時,為便于施肥與除草管理,應順著玉米行間穴播,株距18-20cm,每穴播種4-5粒,留苗3-4株。同時應掌握濕墑播種,以確保一播全苗、齊苗。在玉米收獲后,將秸稈覆蓋在大行間作后作肥料,同時起到很好的蓄水、保墑、防旱作用。
3.2注意補施磷、鉀、鉬肥
大化、都安兩縣山區旱地多數屬石灰巖成土母質地區,土壤偏堿,鈣質豐富,但有機質含量較低,同時普遍缺磷、缺鉀、缺鉬。因此,在播種時,種肥每667m2應施用生物有機肥600-700kg、過磷酸鈣20-25kg、硫酸鉀10-12kg。至黑飯豆初花期和鼓粒初期,每667m2噴施0.05%-0.06%鉬酸銨溶液作葉面肥,以促進黑飯豆籽粒飽滿,提高莢粒數和百粒重。
3.3適時適量噴施硒肥
由于黑飯豆在開花期和結莢期對硒營養的吸收比較敏感。因此,為確保其硒含量達國家標準(0.15-0.4mg/kg),應掌握在結莢始期噴施硒肥,每667m2用“健硒保”(湖南長沙健硒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75g兌清水45-50kg均勻噴霧到葉面及葉背上即可,注意葉片的正、背面要全部噴濕。
3.4及時澆水防旱保苗
秋旱天氣是黑飯豆高產的一大重要障礙。在播種后,如遇上秋季干旱少雨天氣,應充分利用當地水源或山區地頭水柜及時抗旱保苗。特別是在黑飯豆初花期至結莢鼓粒期要盡量保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以確保豆株水肥協調,促進結莢和提高結莢率。
3.5成熟收獲與脫粒貯藏
由于秋播的黑飯豆在晚秋季節成熟,成熟期氣候很干燥,易炸莢掉粒。因此,應在豆葉還沒有完全脫落前趁晴收獲,收獲后要及時脫粒曬干貯藏,以防豆粒發生霉變而影響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