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單質元素田間肥效試驗
1.1試驗材料
1.1.1試驗時間和地點。試驗時間:2015年4~10月;試驗地點:北鎮市新立農場。
1.1.2試驗地基本情況。試驗地地形平坦,土壤類型為水稻土,質地壤質,前茬作物水稻,產量650.00kg/畝,施肥量N13.30kg/畝、P2O55.75kg/畝、k2O 3.00 kg/畝。
1.1.3供試肥料。試驗肥料:硫單質,養分含量:99.9%(S);其它肥料名稱:尿素(N46%)、磷酸二銨、氯化鉀,養分含量:尿素、磷酸二銨(N18%、P2O546%),氯化鉀(K2O60%)。
1.1.4試驗作物品種。試驗作物水稻,品種為遼星20。
1.2試驗處理。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1:常規施肥,磷酸二銨15.22 kg/畝,氯化鉀8.33 kg/畝,尿素 24.48 kg/畝(氮磷鉀折純用量14-7-5 kg/畝);處理 2:磷酸二銨15.22 kg/畝,氯化鉀8.33 kg/畝,尿素24.48 kg/畝,單質硫1.0 kg/畝;處理3:磷酸二銨15.22 kg/畝,氯化鉀8.33 kg/畝,尿素24.48 kg/畝,單質硫2.0 kg/畝;處理4:磷酸二銨15.22 kg/畝,氯化鉀8.33 kg/畝,尿素24.48 kg/畝,單質硫4.0 kg/畝;處理 5:磷酸二銨 15.22 kg/畝,氯化鉀8.33 kg/畝,尿素24.48 kg/畝,單質硫6.0kg/畝。
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15個小區,每小區寬5.0 m,長6.0 m,面積30 m2,各小區間小埂寬0.4 m,作業道寬0.6 m,小區單排單灌。
1.3田間管理。4月20日育秧,采用工廠化育苗;6月1日移栽,人工插秧,各處理小區間土埂阻隔,單排單灌;6月8日用丁草胺和卞嘧磺隆除草;6月11日追施尿素;7月2日用阿維三唑靈防水稻二化螟及稻水象鉀,7月28日用25%咪酰胺及真靈防治稻瘟病。整個生育期間無病蟲害發生。9月28日田間測產,10月9日收獲。小區單打單收單計產。
2.1硫單質元素對水稻生育時期的影響。從表1可見,施硫單質肥各處理生育期基本一致,施硫單質肥各處理與常規施肥處理相比成熟期和抽穗期略早。

表1 水稻生育時期調查表 (月/日)
2.2硫單質元素對水稻生育性狀的影響。從表2可見,施硫單質各處理各生育性狀表現無明顯差異。施硫單質各處理各生育性狀均好于不施硫處理。

表2 水稻生育性狀調查表
2.3硫單質元素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由表3可見,處理5產量最高,處理1產量最低,產量從高到低順序為:處理5>處理4>處理3>處理2>處理1。

表3 水稻產量結果調查表
表4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處理之間的F值為44.667,大于F0.01(7.006),說明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區組間F值為1.736,小于F0.05(4.459),區組間差異不顯著,說明在本試驗中,硫單質元素增產效果明顯。

表4 方差分析

表5 多重比較表
由表5可見,處理5與處理4相比,差異不明顯,與處理3相比差異顯著,與處理2、處理1相比,差異極顯著。處理4與處理3相比,差異不顯著,與處理2相比差異顯著,與處理1相比差異極顯著。處理3與處理2相比,差異不顯著;處理3與處理1相比,差異顯著。處理2與處理1相比,差異顯著。
3.1從產量方差分析結果看,與常規施肥相比,硫單質元素施用量為1 kg/畝、2 kg/畝、4 kg/畝、6 kg/畝,各處理產量差異都達到了顯著和極顯著水平,說明肥效顯著。
3.2從產量結果看,施用硫單質元素各處理與常規施肥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其增產幅度為5.1%~7.3%,增產量為25.91~39.56 kg/畝。
3.3北鎮地區水稻栽培上施用硫單質元素,有一定的增產效果。施肥時,采用與底肥參混一次施用的方式。
112000遼寧省鐵嶺市農業良種試驗站劉百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