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龍慶 卜崇陽 王元韓 楊驍麟 熊 波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重慶 400074)
基坑開挖和支護對周邊建筑的安全影響分析
潘龍慶 卜崇陽 王元韓 楊驍麟 熊 波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重慶 400074)
近年來軟土地區基坑的開挖與支護受到普遍關注,基坑開挖模擬過程根據基坑設計的開挖方法與支護措施采用ANSYS進行安全影響分析;模擬開挖過程分為八個工況,并逐一分析每個工況的沉降及側向位移。從位移及力學角度上分析,該工程K0+050~K0+080段基坑開挖與支護對基坑、市政建筑物及設施的安全性影響,基坑自身安全性:側向變形滿足規范要求,但是沉降變形不滿足規范要求,應在基坑支護中加大支護參數;周邊市政建筑物及設施由于基坑的開挖而產生的變形滿足規范要求。
基坑開挖;沉降;側向位移;支護參數
本工程施工場地范圍內地下管線縱橫交錯,箱涵基坑開挖位置左側為臨近建筑區,開挖范圍較窄,無放坡條件,采用直立開挖措施并對基坑進行臨時性支護;K0+050~K0+080段主要覆土為人工填土,場地為丘陵斜坡地貌。場內無斷層、滑坡、軟弱夾層、崩塌和地下洞室不良地質現象。
根據現場實際了解調查,本次安全評估分析為段 K0+050~K0+080段基坑開挖可能對周邊建筑產生影響的有:該處既有地下通道、江南大道及0+030-0+060 左側一根DN400排污管道,其中地下通道靠基坑側邊墻距離基坑水平距離最近處僅7m。K0+050~K0+080段地址剖面圖、平面圖如下圖1-1~1-2。

圖1-1 K0+050~K0+080段地質剖面圖
本次數值計算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進行。將巖土視為各向同性的理想彈性-塑性材料,并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準則;巖土力學參數,根據前期勘察結果并參照《工程地質勘察規范》進行選取。整個計算模型有限元網格采用3種單元:其中solid45單元模擬土體,shell63單元模擬擋墻,beam189單元模擬鋼支撐及鋼管樁。
本次有限元模擬分為8個工況進行模擬計算,具體布置情況參照圖2-1。

圖2-1 觀測點布置情況示意圖
3.1 觀測點位移結果分析
1-8號觀測點沉降值及側向變形值見圖3-1~2-6所示。

圖3-1 1-4號觀測點Y方向位移變化隨土體開挖變形值

圖3-2 1-4號觀測點Z方向位移變化隨土體開挖變形值
由上圖可以看出,隨著土體的開挖,1-4號觀測點的沉降及側向變形的變化趨勢越來越大。4號觀測點最終沉降值為39.9mm,朝基坑方向變形值13.2mm,1號觀測點最終沉降值為4mm,朝基坑方向變形值為10.1mm。

圖3-3 5-6號觀測點Y方向位移變化隨土體開挖變形值

圖3-4 5-6號觀測點Z方向位移變化隨土體開挖變形值
由上圖可以看出,隨著土體的開挖,5號觀測點沉降值始終大于6號觀測點,但是朝基坑方向變形值6號觀測點大于5號。5號觀測點最終沉降值為39.6mm,朝基坑方向變形值11.1mm;6號觀測點最終沉降值為33.5mm,朝基坑方向變形值為15.2mm。

圖3-5 7-8號觀測點Y方向位移變化隨土體開挖變形值

圖3-6 7-8號觀測點Z方向位移變化隨土體開挖變形值
由上圖可以看出,地下通道靠近基坑處邊墻的變形值是隨著土體的開挖一直變大的,7號、8號觀測點最終沉降值為14.9mm、3.6mm,側向變形值為5.1mm、5.9mm。
3.2 結果分析總結
根據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規定,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基坑,定為一級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作為主體結構的一部分;
2)開挖深度大于10m;
3)與鄰近建筑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
4)基坑范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秀建筑、重要管線等需要嚴加保護的基坑。
由于本次基坑 K0+050~K0+080段開挖深度均大于 10m,所以基坑K0+050~K0+080段基坑為一級基坑。
根據《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第8.0.3、8.0.4、8.0.5條款要求,由建筑基坑引起的位移應按表3-3和3-4控制:

表3-3 基坑及支護結構監測警報值

表3-4 建筑基坑工程周邊環境監測警報值

表3-5 風險源安全性評估表

表3-6 風險源安全性評估表
綜上所述,從位移及力學角度上分析,重慶國際商業中心項目排水箱涵工程K0+050~K0+080段基坑開挖與支護對基坑、市政建筑物及設施的安全性影響,基坑自身安全性:側向變形滿足規范要求,但是沉降變形不滿足規范要求;周邊市政建筑物及設施由于基坑的開挖而產生的變形滿足規范要求。
結合本次計算結果分析重慶國際商業中心項目排水箱涵工程K0+050~K0+080段基坑開挖與支護對基坑、市政建筑物及設施的安全性總結如下:
(1)基坑自身安全性:側向變形滿足規范要求,但是沉降變形不滿足規范要求;因此,本次基坑施工過程中應及時調整加大支護參數;周邊市政建筑物及設施由于基坑的開挖而產生的變形滿足規范要求。
(2)從靜力、施工安全性、工期、施工機械等方面考慮,嚴格按照鋼管樁及內撐施工順序進行基坑開挖施工,且應及時施作擋板抑制土體的側向變形及沉降。由于基坑周邊建筑物較多,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基坑及附近市政設施的監控量測,避免基坑失穩導致對周邊市政設施的破壞。
(3)由于上層土體為素填土和雜填土,土體性質較弱,降雨施工時,在開挖范圍外設截、排水溝,避免雨水浸入土體,土體安全系數折減導致基坑失穩。
[1]秦四清.深基坑工程優化設計[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2]唐業清.基坑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王霆.地鐵淺埋暗挖法施工對臨近管線的影響與控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博,2008.
[4]秦昊.地鐵車站基坑開挖對鄰近地下管線的影響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0.
[5]趙靜力.基坑開挖的空間效應及土壓力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11.
[6]竇遠明.深基坑支護結構土壓力計算理論的發展述評[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4,(4):177-18
[7]李楠.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8]劉俊巖.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TU714
B
1007-6344(2016)07-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