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惠娟
?
履職盡責勇擔當建言獻策有作為
——省政協五年工作回眸
文/薛惠娟
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了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11年召開的省政協十屆十五次常委會議,圍繞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建言獻策;今年,省政協再次關注水資源保護,不僅將其確定為1號提案進行督辦,還將召開常委會議進行專題議政。
關注水,關注河北經濟社會發展。5年來,省政協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堅持將創新作為推動工作的第一動力,深入開展協商民主新探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勇擔當、建言獻策有作為,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5年5月15日,京津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石家莊召開,圍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問題協商議政,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推進節能減排、推進扶貧攻堅、推進城鎮化、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縣域經濟……5年來,省政協堅持與全省中心工作同步合拍,圍繞重大問題議政建言,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常委會議是政協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重要平臺。2011年,省政協十屆十六次常委會議就“切實加強基礎教育、進一步推動我省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開展協商議政。會議收到77篇大會發言,成為當時常委會議發言材料最多的一次。
2013年,省政協先后以“推進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推進扶貧攻堅、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和“推進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為中心議題,開展專題協商議政。主席會議成員與省政協常委、委員,走鄉村、進工廠、入社區、下街道,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三次常委會議共印發大會發言300余份,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吸納省政協的建議,有針對性地制定落實措施,推動了相關工作的改進和提升。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科學防治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2014年,省政協分別召開議政性常委會議。2015年,省政協召開十一屆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常委會議,為重點項目建設建言、為發展民營經濟謀策、為改善生態環境獻計。
5年來,上千份大會發言,匯聚著社會各界的力量,凝結著各黨派團體、廣大政協委員的智慧,成為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
從“十二五”邁進“十三五”,省政協緊跟時代節拍,在每個重要節點履職盡責,用智慧和力量為河北發展添磚加瓦。
“實現‘十二五’的宏偉目標,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團結奮斗,也需要人民政協繼續發揮優勢,更好地發揮作用。”2011年,省政協組織召開“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專題協商會,邀請政協委員和政府部門負責同志面對面,就我省“十二五”發展協商討論。
時光荏苒,在“十三五”征程開啟之際,省政協統籌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圍繞“十三五”時期的重要問題,采取專題調研、視察考察、大會發言、委員提案等方式,及時建言獻策,為我省“十三五”規劃的制定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提案是政協的基礎性、全局性、經常性工作。每年數百件提案,聚焦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領域的關鍵性問題,反映和表達了全省各界的愿望和呼聲。“讓每件提案都有答復,讓群眾的心聲得到回應。”近年來,省政協認真履職,匯聚各方面力量,以1號提案督辦為突破口,推進提案辦理工作。
從2012年起,省政協1號提案辦理工作成為一部“連續劇”、一曲“大合唱”。當年,省政協1號提案聚焦省會大氣環境質量,拉開了關注生態建設的序幕;2013年,黨派、委員的10件提案被“打包”組成1號提案,關注節能減排;2014年,1號提案聚焦科學治霾;2015年,1號提案關注城鄉綠化……
“盯住一件大事不放松,工作逐步加碼,這是1號提案督辦工作必須堅持的一條。”省政協主席付志方表示,生態建設事關民生、事關國策,必須以不達目標不罷休的信念堅持做下去。
近年來,省政協不斷創新提案辦理方法,堅持全年不間斷督辦,解決了傳統提案承辦“文來文往”的單一形式,提案辦理有聲有色、有實效。
“步步深入,問題抓得準,建議提得實。”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坦言,1號提案督辦是對全省環保工作的最大支持。省水利廳廳長蘇銀增則認為,抓好1號提案的辦理,既是對社會呼聲的及時回應,更是水利發展的現實需要。
“充分整合全省政協的優勢力量,黨派、委員、各市政協一起發力,使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了環保事業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參與1號提案督辦的民盟省委副主委魯平感觸頗深。
在省政協的示范帶動下,全省11個設區市政協主席都開展了1號提案督辦,全省169個縣(市、區)中,已有130多個縣(市、區)的政協主席抓辦1號提案,推動解決了一批實實在在的問題。
匯聚各方智慧,解決了廣大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2015年,省政協共收到提案637件,經審查立案交有關單位辦理629件。到去年年底,提案已全部辦復,辦復率為100%。

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帶隊視察1號提案
人民政協事業實現新發展,關鍵在于在創新中前進。近年來,省政協努力拓寬工作領域,完善工作載體,改進工作方式,著力推進人民政協工作創新,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
調查研究是政協組織的基礎性工作。如何把問題找準、把原因厘清、把建議提實?省政協緊緊圍繞我省改革發展中的難題,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與基層干部群眾協商座談,問計于民,多方尋策,努力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所需、人民群眾所盼的真招良策。
2014年,省政協匯聚各方力量,圍繞完善開發區體制、扶持成長性好的企業等12個事關河北大局的重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12支專業性較強的調研組,“眼睛向內、雙腿向下”,深入全省11個設區市的90多個縣(市、區)、230多個鄉鎮,走進企業、農村、社區等,召開各類協商座談會200多次。在充分調研基礎上,調研組形成了近11萬字的12份調研報告,提出228條建議。
2015年,省政協把“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環境污染引入第三方治理”“城鄉教育公平”等6個課題,作為全年調查研究的重點。在省委常委會聽取省政協調研情況匯報后,省委書記趙克志指出,匯報中6條建議“很有價值、很有分量”,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表示要將省政協調研成果認真轉化落實到有關部門工作中去。有關方面充分吸納報告提出的建議,完善工作措施,解決相關問題。
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我省來說是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政協組織如何把握時代脈搏,在協同發展中有所作為?去年,省政協充分發揮智力資源優勢,形成推動協同發展的強大合力。
與京津政協共同發起京津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制度,搭建起跨區域協商議政新平臺,聚三地政協之智,攜手推動協同發展。2015年在石家莊召開的第一次聯席會議上,與會人員圍繞加快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達成共識,促進了有關問題的解決。
與此同時,省政協向全省廣大政協委員、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各參加單位,發出了“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計”倡議,圍繞協同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建有據之言,獻務實良策。據統計,活動開展以來,省政協共收到建議材料570篇,建議2350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