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靜
?
“三下鄉”鍛煉了我
文/石靜
這張照片攝于2015年9月24日,是樂亭縣政協組織醫療界政協委員和縣醫院、中醫院專家骨干,在閻各莊鎮車門村開展送醫下鄉服務活動時的情景。照片中中間站立者是我,和我正在交談的是縣政協委員、縣衛生局副局長趙秀云,其他人是縣醫院專家郗向東以及車門村村民。
我在樂亭縣政協工作,自始至終參加了這次送醫下鄉服務活動。
這天早上8時,在縣政協副主席邊紅玉的帶領下,醫療界政協委員和專家骨干醫生就趕到離縣城20多里的車門村。進村后,對村民很快開始了內科、外科、中醫科、婦科、眼科、皮膚科、肛腸科、心電圖、放射和B超等方面的診斷、治療和檢測。“我腿疼了一個多月了,剛剛醫生給我開了單子,態度又好又方便。”一位剛從診療桌前起身的大媽感慨道。“我們衛生所的醫療條件、技術有限,很多疾病處理不了,希望這樣的衛生‘三下鄉’活動能多有幾次。”閻各莊衛生院的趙院長說道。此次活動,共發放健康教育手冊900余冊,免費診治村民760人次,受到了當地群眾的贊譽和歡迎。

樂亭縣政協關注民生,長年堅持發揮醫療界委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這是第九個年頭組織醫療界委員和診療專家深入到村,開展醫療服務。九年來,縣政協堅持下基層、入農戶,面向農村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服務,著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我們的足跡遍及全縣12個鄉鎮,58個村莊。
多年的醫療、科技、文化“三下鄉”服務活動,我不僅受到了教育,而且對每次活動情況都記錄下來,因為這是政協的履職成果呀!你看——
這幾年,我參與了科技下鄉,組織科技、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專家和委員深入農村,為農民提供科學技術信息,走進農戶,走進田間地頭。科技人員將編印的《農村實用新技術專輯》、主要農作物栽培技術光盤等一批科技資料,發到村民手中,可受歡迎啦。9年間,我們共舉辦培訓班25次,培訓農民近1.2萬名,送科技資料3.8萬余份,科技光盤1200余盤。數字是枯燥的,實際成果卻是有目共睹的。
農村缺乏文藝生活,我們就組織文藝界的委員,會同文廣新局、戲劇協會、皮影劇團下鄉演出,節目編排上突出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農村涌現出的好人好事。村民們看后說,節目好!既享受了娛樂,又學了法規。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是我縣獨具藝術品種,我們把這些傳統文藝節目送到父老鄉親身邊,老鄉們那個高興勁就甭提了。這幾年,每逢重陽節、中秋節雙節期間,我們還將老人們喜歡聽的評劇等送到敬老院,與老人們共度佳節。鄉鎮和村黨支部、村委會盼我們常去他們那里,我們也樂此不疲。
這些年,在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中,我也受益匪淺,在與廣大委員、專家和群眾接觸中,親身感受群眾的所思所盼,又為廣大委員和專家的敬業奉獻精神所鼓舞,增強了自身服務群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已向政協領導表態,今后,我要進一步借助政協組織活動這一平臺,繼續把“三下鄉”活動作為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的有力抓手,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切實在改進作風中務實作風,在聯系群眾中服務群眾,以實際行動做一名優秀的黨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