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暉 楊曉麗 付龑 李琳 姜桂仙 肖佳 宮安明
?
·臨床報道·
生地白茅湯對血熱型銀屑病的臨床效果及對血清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水平的影響
杜曉暉楊曉麗付龑李琳姜桂仙肖佳宮安明
066004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杜曉暉、楊曉麗、付龑、李琳、姜桂仙、肖佳(碩士研究生)、宮安明]
【摘要】目的探討生地白茅湯對血熱型銀屑病的臨床效果及對血清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水平的影響。方法血熱型銀屑病患者1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80例。治療組采用口服生地白茅湯法治療,口服中藥湯劑每天1劑,早晚各服1次。對照組給予0.025%維A酸乳膏治療,每天2次。兩組療程均為20天。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積分情況及對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的影響。 結果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高于對照組81.3%(P<0.05);兩組患者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干預組下降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耐受性較好,無嚴重不良反應。干預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生地白茅湯能明顯改善血熱型銀屑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機體炎癥反應,預后復發(fā)率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生地白茅湯;血熱型銀屑病;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
銀屑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紅斑鱗屑性皮膚病[1],發(fā)病率較高,并且病程長,容易復發(fā)[2]。中醫(yī)認為銀屑病是由于機體長久燥熱引起血熱、血燥、陰耗而導致的疾病,血熱的病因機制貫穿整個銀屑病發(fā)病過程,因此,在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活血涼血、滋陰潤燥為主。生地白茅湯是在涼血活血湯[3]基礎上改良而來,其藥理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筆者運用生地白茅湯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獲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秦皇島市中醫(yī)院皮膚科就診的血熱型銀屑病患者16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男56例,女24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47.3±10.3)歲,病程(2.3±1.8)年。對照組男56例,女21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48.7±13.3)歲,病程(2.5±1.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層資料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標準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2006年修訂的《臨床治療與指南-皮膚病與性別手冊》對患者進行診斷,其主要診斷內(nèi)容有:患者皮損部位出現(xiàn)紅色丘疹、斑疹等,可形成一片,邊緣輪廓明顯,且皮損上層覆蓋多層的銀白色鱗屑。
1.2.2中醫(yī)辨證標準銀屑病中醫(yī)診斷主要根據(jù)《中醫(yī)證候鑒別診斷學》的血熱癥進行診斷。主癥:患者皮損局部潮紅,出現(xiàn)大量新增皮疹,擴散范圍迅速,銀屑無法完全覆蓋紅斑,將鱗屑刮除后可見薄膜現(xiàn)象或篩狀出血。次癥:患者出現(xiàn)口渴咽干、容易發(fā)怒、大便不順暢、舌質(zhì)發(fā)紅、舌苔發(fā)白、脈弦滑。
1.3納入標準
患者經(jīng)過西醫(yī)診斷符合血熱型銀屑病;患者經(jīng)過中醫(yī)辨證診斷符合血熱證。
1.4排除標準
(1)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2)近2~3周內(nèi)服用激素類或免疫抑制劑類藥物;(3)合并嚴重肝、腎、心疾病患者;(4)有精神病史;(5)正在參與其他研究項目,不適合本研究;(6)不能按要求接受治療者。
1.7干預措施
干預組:采用生地白茅湯進行治療。主要成分為:生地黃、白茅根、土茯苓、茯苓、生薏仁等各20 g,生槐花15 g、紫草、雞血藤、炒蒼術等各10 g,共煎藥300 mL,每天1劑,每劑2袋,每袋150 mL,早晚飯后各服1次,由本院煎藥室代煎,連續(xù)治療20天。
對照組:0.025%維A酸乳膏治療,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20天。
1.8觀察指標
主要使用銀屑病病變面積和病情嚴重性指數(shù)(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對患者進行評價,主要根據(jù)患者局部皮損面積、脫屑和瘙癢嚴重程度進行臨床效果評價。PA-SI下降指數(shù)計算公式=治療前后評分差值÷治療前評分×100%。臨床效果分為:(1)痊愈:PA-SI下降指數(shù)達到90%以上,基本無瘙癢感;(2)顯效:PA-SI下降指數(shù)達到60%~90%,輕度瘙癢;(3)無效:PA-SI下降指數(shù)低于20%,瘙癢嚴重。觀察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隨訪6個月,分別記錄兩組患者復發(fā)情況。
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變化的比較:治療前、治療后分別抽取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靜置30分鐘后,進行離心(3000 rpm,15分鐘),分離血清,分裝于凍存管,置于-80℃低溫冰箱進行保存待測。采用免疫放射法進行IL-6檢測,檢測試劑購自上海生工有限責任公司,檢測儀器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的ABI-500型放免C計數(shù)器。采用ELISA法測定患者血清TNF-α水平,檢測試劑購自上海生工有限責任公司,酶標儀、洗板機購自上海六一廠。
1.9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2.1治療效果
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組和對照組對血熱型銀屑病的療效比較
2.2兩組患者IL-6、TNF-α變化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下降,干預組下降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安全性評價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耐受性較好,無嚴重不良反應。干預組復發(fā)率為5.0%(4/80),對照組復發(fā)率為18.75%(15/8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27,P<0.05)。
3討論
銀屑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該病容易反復發(fā)作,近年來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目前對于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臨床上也無特效藥物治療。臨床上多采用西藥或中藥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較容易反復發(fā)病,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TNF-α是人體重要的炎癥和免疫反應的重要細胞調(diào)節(jié)因子,可改變炎性細胞穿透血管壁,對中性粒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等具有強烈的作用,促進炎癥反應發(fā)生。TNF-α在銀屑病皮損處的免疫反應、炎癥反應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TNF-α可以通過誘導T淋巴細胞直接表達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該因子在銀屑病患者發(fā)病、發(fā)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促進斑塊形成,與真皮乳頭層毛細血管擴張、扭曲等有密切的關系[4]。有研究報道,患者PA-SI指數(shù)與患者血清中TNF-α表達水平密切相關,在銀屑病患者的紅斑、浸潤、脫屑等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5]。IL-6是人體重要的生物活性細胞因子,主要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多種細胞分泌,具有促進生長和分化的作用。IL-6是一種重要的炎癥反應因子,在炎癥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6],銀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群,說明TNF-α、IL-6與銀屑病患者的病情變化有密切關聯(lián)。
生地白茅湯主要由生地黃、白茅根、茯苓、生槐花、土茯苓、生薏苡仁、紫草、雞血藤、炒蒼術等組成,該藥方通過各個藥物成分發(fā)揮作用,該方劑主要藥效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能有效排除患者體內(nèi)熱氣,活血化瘀;能有效針對銀屑病患者熱毒、熱風等病機,達到辨證施治的目的[7-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治療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干預組患者治療隨訪6個月后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說明生地白茅湯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另外,研究結果也顯示,干預組患者治療后TNF-α、IL-6水平含量明顯下降,下降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說明生地白茅湯能改善患者TNF-α、IL-6水平,對患者炎癥反應具有控制作用。生地白茅湯治療銀屑病主要是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來改變患者體內(nèi)的病機,改善患者體內(nèi)平衡[9]。熱毒之氣在體內(nèi)瘀積,引起人體免疫力下降,導致免疫淋巴細胞發(fā)生異常活化,促進炎癥因子的合成和釋放加強,炎癥因子促進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病情嚴重,進而使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的臨床癥狀[10]。經(jīng)過本方劑治療后,患者IL-6、TNF-α的水平明顯下調(diào),炎癥反應強度減小,使患者病情趨于穩(wěn)定,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表2 兩組患者IL-6、TNF-α變化情況的比較
綜上所述,生地白茅湯能明顯改善血熱型銀屑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機體炎癥反應,預后復發(fā)率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王研,孫瑩,李春光.活血化瘀法治療銀屑病的概述[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病分會第十次學術交流大會暨湖南省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第八次學術交流大會,2013:459.
[2]張瀚月.活血散瘀湯聯(lián)合閃罐療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4.
[3]王麗華, 張蕾, 劉志勇,等. 涼血解毒湯對血熱型銀屑病患者血清TNF-α、IL-6的影響[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09, 27(12):2583-2585.
[4]趙香華, 王愛敏. 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TNF-a、IL-8、IL-18的檢測意義[J]. 新疆醫(yī)學, 2010, 40(10):48-49.
[5]趙云夕, 劉煥強, 石林. 中藥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臨床治愈銀屑病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水平的影響[J]. 河北中醫(yī)藥學報, 2015, 29(4):18-19.
[6]張春玲, 謝志宏. 銀屑病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TNFα和IL-6測定[J].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0, 29(5):276-277.
[7]黃海斌, 劉紅霞. 266例尋常型銀屑病中醫(yī)證型與影響因素研究[J]. 新疆中醫(yī)藥, 2014, 26(1):8-10.
[8]張永嶺, 房梁柱, 黃子蜓,等. 銀屑病中醫(yī)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的發(fā)展概況[J]. 湖南中醫(yī)雜志, 2014, 32(8):184-186.
[9]嚴亨秀. 銀屑病的免疫病理機制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J]. 四川解剖學雜志, 2013, 20(4):50-54.
[10]陽吉明, 陳三, 章媛華. 復方甘草酸苷聯(lián)合NB-UVB對尋常型銀屑病患者T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 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 2014, 28(5):387-389.
(本文編輯:蒲曉田)
作者簡介:杜曉暉(1972- ),女,本科,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皮膚病的中醫(yī)療法。E-mail:zrs143174@163.com
【中圖分類號】R27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7.032
(收稿日期:20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