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治洲
公務員作為一種職業在中國社會長期被視為“金飯碗”。然而,為響應國家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號召,河北等地日前紛紛發文鼓勵公務員離職創業,并提供停薪留職、工齡延續等具有誘惑力的條件。
確實,公務員離職創業會向社會傳遞一些正能量。如果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放棄公職投身“商海”,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當官發財”的念想,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便會加速褪色,直至消失在公眾的視野。離職創業同時有利于降低公務員職業的神秘感。事實上,公務員和其他工作一樣,僅是一種職業,不應受到特別的關注甚至崇拜,前些年公務員考試火爆是一種不健康的現象。此外,公務員可按照自身意愿依規離職,有利于形成干部隊伍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流動機制。當有更多自由選擇職業時,人才的潛能與價值便會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當然,欣慰之余,我們必須警惕公務員離職可能帶來的問題與風險。一方面,公務員離職從商之后,可能會出現利益輸送現象——領導干部離職前給即將前往的企業一些特權與利益,離職后企業投桃報李,以重金“回饋”該領導。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出現人才流失。
為避免出現上述現象,我們首先要嚴格依法規范。一些地方可以鼓勵干部創業,但不能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離開公務員隊伍以后,領導成員在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兩年內,不得從事與其原分管業務有直接關系的營利活動。該規定目的就是要防止期權腐敗——公務員在職時,違規給被管理對象一些好處,待其離職后,到所管轄企業領取高薪。《公務員辭去公職規定(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規定也必須被嚴格遵守。與此同時,組織部門應該掌握公務員離職所去單位、或創業所涉領域等情況,并及時向社會公示,接受公眾監督。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建立合理的公務員激勵機制,以保持公務員隊伍的穩定性。隨著“八項規定”和一系列“節禮禁令”的出臺,公務員管理持續透明化、規范化,一些政府部門的常規和隱性福利有所減少,公務員的職業吸引力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務員隊伍的人才流失。對此應當穩步推進領導干部職務消費制度改革,適度提高公務員待遇,縮小公務員工資與商業機構工資的落差,并優化干部考核晉升制度,滿足更多公務員——尤其是年輕公務員自我價值實現的預期。
總而言之,規范公務員離職創業要把功夫做在前面,努力保持和增強公務員職業的競爭力。唯有在職不腐敗,才能最大程度保證離職不腐敗,公務員創業才不會影響政府正常運行,甚至反過來促進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
(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
環球時報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