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勝農林將研究成果編寫了《中國麻核桃》、《清香核桃》等著作出版發行,同時,建立起國內首家核桃信息化系統。
“核桃大樹古風悠,虬干蒼皮綠葉稠;縱使中空人上下,猶能掛果滿枝頭。”在河北德勝農林園區,一株株核桃樹整齊地、倔強地成長著。核桃樹上掛滿了圓滾滾的核桃,它們正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數著自己映在地上的斑駁掠影。清風襲來,風聲、樹葉聲和著村民的歡笑聲,現場一片美景。這只是德勝農林核桃種植項目的一個縮影,在德勝農林集團體系中,10000多畝核桃資源圃、采穗圃、苗圃示范園,1000多家核桃種植家庭農場,100余種核桃新品種都一一落實,更是帶動周邊數萬人口致富......
人才引進、技術創新
構筑德勝農林核桃品牌
“想當初,德勝農林初建時,我們起早貪黑,像照顧孩子似的照顧著每一株核桃幼苗,但是蟲咬病害、結果不好等情況時有發生,那時候真的是一腔熱血遭遇了冷水。”提起公司初創時的情景,董事長趙躍欣唏噓不已。“怎么辦?”機緣巧合下,趙躍欣接觸了科協組織。“就像找到了家的感覺,在河北省、定州市科協的幫助下我們聘請了河北農業大學郗榮庭教授、張志華研究員等專家學者為公司產品研發及戰略顧問,之后又相繼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生理學教授尹偉倫等指導核桃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同時聘請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十幾名專家、教授參與管理及科研,進行多學科、跨領域合作。”高科技人才的引進讓德勝農林核桃種植、培育技術實現了突破。
于是,在相關專家的帶領下,德勝農林攻克了核桃嫁接成活率低這一難題,完成了核桃優質品種—清香核桃的選育推廣,這一技術難題的解決,使德勝農林的核桃嫁接實現了高效的生活率,更重要的是它為全國的核桃生產帶來了曙光。為此,德勝農林將研究成果編寫了《中國麻核桃》《清香核桃》等著作出版發行。同時,建立起國內首家核桃信息化系統,通過遠程視頻智能咨詢監控體系,實時了解核桃栽培在全國各地的情況,解決各地在生產管理中遇到的問題。
不僅是核桃嫁接技術,還有麻核桃新品種的培育也是德勝農林技術創新的重要舉措。多年來德勝農林搜集培育了100多個麻核桃品種,其中冀龍1號作為與河北農業大學合作培育出的我國第一個麻核新品種,在社會上引起了重大反響,它不僅榮獲了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更重要的是通過它的推廣,帶來了全國各地新的文玩核桃熱潮。
不一而足,德勝農林的技術創新還有很多,目前他們正在組織專業的研發團隊研發核桃青皮殺蟲藥。這種藥無毒無害,研發成功后,不僅能解決普通農藥危害大的問題,還能解決果品綠色無公害問題,讓百姓吃到綠色無公害的食品的愿望將成為現實。同時德勝農林還加大科研力度,積極延伸核桃產業鏈,加快核桃深加工步伐,進行核桃食品的研發和生產,現在核桃仁、核桃油、核桃酥糖、核桃醬、核桃酒等幾十種核桃產品已陸續上市,進入了消費者的生活中。
體制創新、思維創新
打造立體農業項目
德勝農林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重視體制建設,創新實施“兩區聯動、三位一體引進、三家股份運作”的機制,建設好休閑現代農業園區。兩區聯動是指集團公司園區結合幸福邑園區聯動。“三位一體引進”一是注重產學研結合,圍繞核桃主導產業,實行“校企合作”引才。現和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等各大院校開展項目合作、智力人才引進,吸收高新技術,來培植壯大公司的發展。二是注重搭建平臺,實行“三大載體”引才。成立企業科學技術協會、建立河北農大研究院,搜集人才信息,以人才引人才。三是注重政策激勵,實行“地方特產”引進激勵機制。運用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基地和資源,進行地方特產的籌集,實施會員制,把生態、優質產品和消費者通過“嘉慕福”平臺,建立關系。“三家股份運作”是政府主導,公司結合科技院校,負責園區建設、融資和經營管理。機制的創新讓德勝農林在運營的過程中形成了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市場相結合的狀況,農業園區項目逐漸成型并穩步發展。同時,德勝農林通過跨界思維、合作包容,把經營的清香核桃和麻核桃,“一吃一玩”與休閑、藝術、文化相結合。在農業園區內建設了核桃專類園,園內辟有核桃文化長廊、拓展訓練營、汽車影院。打造成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采摘體驗、核桃餐飲文化、產品銷售、示范引導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園。文化園區和農業園區的結合,帶給德勝農林的是立體農業的井噴式發展,德勝農林在立體式農業的發展之路上大跨步前行。
立足責任先行意識
實現社會價值
“德勝農林創立于農村,扎根農村,在未來就要為農村的致富做出應有的貢獻。”趙躍欣心中始終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通過德勝農林這個平臺讓周邊的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多年來德勝農林通過核桃嫁接技術的培訓專門成立了近800人的女子嫁接隊,不僅在園區從事嫁接技術,還代表公司為全國的核桃種植戶嫁接,人均年增收近萬元。此外,德勝農林還積極培養麻核桃雕刻師,截至目前,共培養了200多位雕刻師。其中,有27名雕刻員工被選入定州市雕塑協會會員,7名雕刻能手被評為河北省一級美工(雕刻)大師和美工雕刻家。他們都在德勝農林的平臺上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并為公司創造了豐厚的經濟收益。
不僅如此,德勝農林還瞄準國家發展家庭農場的有利契機,“孵化”出千余家核桃家庭農場。在對廣大規模種植戶實施技術、銷售、信息等方面扶植的基礎上,還對他們進行政策上的引領,短短幾年間,就在全國催生了1000多家核桃種植家庭農場。2014年,石家莊市平山南西焦村外的一個核桃園掛滿了核桃,核桃園的主人正是德勝農林核桃家庭農場的合作伙伴齊孟海,這一年他種植了200畝清香核桃,在德勝農林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喜獲豐收,實現了200多萬元的收入。
2016年,在河北省工商聯、省扶貧辦舉行的“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啟動儀式上。德勝農林與行唐縣翟營鄉信莊村簽訂了產業幫扶協議,為該村提供資金、苗木產業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幫扶。德勝農林的舉動得到了河北省工商聯、省扶貧辦的高度贊揚。
時至今日,德勝農林不管是在技術上還是在市場上及至社會責任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未來她依然會堅持創新之路,在河北省、定州市科協的幫扶下繼續發展,為定州市的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