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煒東
“十二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進出口額625億美元,年均增長7.9%。其中,累計出口248億美元,年均增長11.1%;累計進口377億美元,年均增長5.7%。進出口備案企業突破1萬余家。貿易市場穩定,2015年自治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額為77.09億美元,占全區貿易額的60.5%,其中對蒙貿易額占全國對蒙貿易額的61%。貿易逆差進一步減少,出口占全區進出口比重逐年提高。商品結構逐步優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年均增長10%。在穩定傳統出口商品基礎上,含氧基氨基化合物、礦物氮肥、電力、液晶顯示板、乘用汽車等出口增長較快,成為出口新亮點和有力支撐。口岸進口商品不斷豐富,結構不斷優化。民營企業進出口份額進一步提高,2015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72.2%。對俄、對蒙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獨具特色,葵花子、羊絨制品、雜糧雜豆等自治區地理標志的傳統優勢產品與互聯網深度結合。外向型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先后有4個基地獲得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稱號,2個基地獲得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區外貿也遇到巨大的壓力和困難。2015年全區進出口總值127.49億美元,同比下降12.4%。其中,出口56.54億美元,同比下降11.6%;進口70.95億美元,同比下降13.1%。自治區進出口總額、進口和出口在全國分別排名第26位、第24位、第26位,在西部12個省區分別排名第7位、第6位、第9位。2016年1至4月,全區進出口總值36.44億美元,同比下降10.9%。其中進口21.56億美元,同比下降13.1%,高于全國進口0.3個百分點,較1至3月收窄了2.5個百分點;出口14.88億美元,同比下降7.5%,低于全國出口0.1個百分點,降幅較1至3月擴大了6.3個百分點。
綜合分析外貿下降原因:從進口情況看,全區進口占進出口比重較大,進口商品中資源能源產品占比高,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影響,拖累進口額下降。2015年,僅銅精礦、鐵礦石、鋅礦砂、煤炭、原木、乳制品、成品油、紙板等8種主要進口商品累計減少進口額10.73億美元。今年1至4月份,大宗進口商品繼續拖累進口額增長。從出口情況看,下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在自治區注冊的外省流通企業大部分將業務轉到更有吸引力的省區,部分生產企業外貿業務陸續轉回到總部企業或總部外貿公司。大多數工業品出口價格下降明顯,影響全區出口額增長。
全區外貿工作取得一定成績,面臨的問題也相當突出。從全國外貿發展上看,自治區的位次比較靠后;從自治區經濟發展上看,外貿規模和總量小,對自治區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自治區對外貿易競爭力較弱,增長方式粗放,出口商品質量和技術含量較低;產業結構單一,能夠實現出口的產品相對較少;對外貿易主體不強,進出口企業普遍規模小,經營業績不強,缺乏開拓市場的能力;加工貿易發展滯后,加工貿易與區內相關產業關聯度差,產業配套跟不上,物流成本高;毗鄰的蒙古國、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潛力不足,影響自治區對俄、蒙出口;區域發展不平衡,少數盟市進出口至今尚未突破1億美元;外經貿環境亟需改善,國家和自治區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到達旗縣財政后延期撥付現象比較普遍,出口退稅管理還有優化空間,企業經營普遍比較困難。
當前,全區外貿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要千方百計擴大進出口規模和總量,在此基礎上推動外貿結構調整。全區商務系統要切實增強做好外貿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正確研判外貿形勢,增強做好外貿工作的信心。要立足比較優勢,主動作為,吃透用好國家政策,及時遏制外貿下滑勢頭,擴大進出口規模,推動自治區外貿回穩向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作為全區外貿工作牽頭部門,商務廳將切實履行好外貿工作主體責任,強化目標任務,突出重點,狠抓外貿政策落實。認真研究制定外貿利好政策措施,學習其他省市外貿穩增長調結構典型經驗,定期通報盟市工作進度和外貿運行情況,建立外貿工作支持體系和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外貿工作廳際聯系機制作用,推動各項政策及時落地。加大與國家相關部委溝通力度,積極爭取政策上的傾斜和突破。落實外貿包保服務責任制,針對重點出口企業和優勢企業,開展精準服務。深入外貿運行一線,聚焦企業反映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研究外貿發展的難點問題,準確研判外貿走勢,推動解決外貿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作者系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