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莉
十幾年來,內蒙古地區一直活躍著一支“草原上的民營筑路鐵軍”——鄂爾多斯市東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領頭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新民用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誠,堅持不懈地經營著民營企業黨建這塊試驗田,使東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鄂爾多斯市第一家組建黨委的民營企業、第一個在民工聯隊成立黨支部的民營企業、第一個在民工中發展黨員的民營企業、第一家成立黨建研究會的民營企業。
“要讓黨旗在企業高高飄揚”
1969年參加工作的丁新民,曾在兵團被師、團黨委樹為“丁鐵人”,被群眾稱為“一年一變樣書記”,每到一個單位,他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扎扎實實抓黨建,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引領發展。“我們雖然是民營企業,但企業的發展不能背離黨的宗旨,我們要讓黨旗在企業高高飄揚。”1999年,東方路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創立之初,就制定了“以黨建工作為統率”的工作方略,先后設立了1個集團黨委、4個子集團黨委、8個黨總支和56個黨支部,實現了黨組織在集團的全覆蓋。同時,立足季節性用工多的實際,集團首創了“支部建在民工聯隊”,率先在骨干民工聯隊中建立了9個黨支部,發展民工黨員23名,使245名民工流動黨員過上了正常的組織生活。
健全的組織機構,為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組織和思想保障。企業成立以來,施工現場、收費所及民工聯隊駐地都配有標準統一、設施齊備的黨團活動室,各公司每年的聯檢聯評、年底綜合考評都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黨建工作一同考評。在集團,一有急難險重任務,都是共產黨員上,他們叫“黨員示范工程”;一遇“虎口奪食”的關鍵時刻,沖到最前面的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叫“黨旗下宣過誓的先上”。企業黨建工作對東方路橋人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要讓民工和員工共同富裕”
“我們是在黨旗下宣過誓的人,讓民工和員工共同富裕是企業的追求。”丁新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確保員工和民工等基層勞動者切實享受到企業發展成果,他先后提出 “讓無產者變為有產者”的奮斗目標和“以人為本、共同富裕”的辦企宗旨。集團黨委以維護好員工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改革企業產權制度和分配制度,實現了全員持股,員工月工資增加了3倍,年均工資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幾年中,集團為員工蓋起戶均12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樓,使800多戶員工搬進新居。如今,跟隨丁新民創業的員工都提前步入了小康。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集團黨委又提出“東方金字塔”理念,將民工視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實施定額管理、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民工工資從過去日均25元增長到現在的150多元。在東方路橋,沒有拖欠民工工資的現象,沒有“民工荒”,民工聯隊和企業結成了牢固的命運共同體,由初來時只能完成年產值幾十萬元的“鍬頭隊”普遍發展成了年產值上千萬元、上億元的施工隊伍,企業也實現了自身發展、民工增收、社會增效的多贏目標。
“回報社會是東方路橋人必
備的品格”
“我們修的路有兩條,一條是有形的,即富國利民的物質之路;另一條是無形的,即體現東方美德、東方文化的精神之路。”丁新民這樣詮釋“東方路橋”的含義,他帶頭身體力行,使東方路橋的路修到哪里,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的好事就做到哪里。
企業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與員工共榮、與合作者共榮、與競爭者共榮、與社會共榮、與自然共榮”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設立了“東方路橋光彩事業基金會”,把集團全體管理人員和員工收入的3%作為捐贈基金,在“非典”肆虐、新疆地震、印尼海嘯、黃河凌災等危難時刻,在貧困學子上不起大學、孤寡老人看不起病、學校科研經費嚴重短缺等關頭,東方路橋人總會自發地伸出慷慨援助之手。
“東方路橋的發展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回報社會是東方路橋人必備的品格。”在丁新民的倡導和影響下,不少東方員工在施工期間只發生活費的情況下,節衣縮食為社會獻愛心。2008年,中組部號召向四川地震災區繳納特殊黨費捐款時,丁新民個人繳納100萬元, 集團246名員工黨員和13名民工黨員共繳納黨費516萬元,很好地履行了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
“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對自己的約束,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丁新民就是這樣,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為民謀利,彰顯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