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文?白靜
作為老城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興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區的特點是“三多一差”,即困難群體多、下崗職工多、殘疾人多,基礎設施差。立足社區實際,社區黨總支圍繞“領導班子好、黨員干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好”目標,堅持“黨建引領、服務先行、活動凝聚、便民惠民”的社區服務理念,充分發揮社區黨總支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提升了社區黨建工作水平。
特色支部聚人心
清泉街社區于2010年成立黨總支,由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武荷香擔任黨總支書記。社區按照地緣、業緣、趣緣,成立了6個特色黨支部,分別為個體工商戶黨支部、“五老”工作團黨支部、老年文藝隊黨支部、志愿者之家黨支部、愛心服務隊黨支部、鄰里協會黨支部。6個黨支部成立后各展所長,開辟了“四點半課堂”,每周五4點半組織老教師、老黨員、老干部、老戰士、老先進為社區兒童輔導功課、進行愛國主義和傳統文化教育;組建了二人臺、晉劇團、秧歌隊等5支老年文藝隊,額吉老年模特隊走上了央視“星光大道”舞臺,展示了良好風貌;在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后,黨總支第一時間發出為災區捐款的倡議,黨員帶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駐區單位、轄區居民紛紛獻愛心,共捐款17674.7元,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在職黨員進社區
為形成服務社區居民的整體合力,清泉街社區黨總支開展了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146名在職黨員自行認領崗位,進行“亮身份、亮承諾、亮崗位、亮業績”,與居民群眾結成“一對一”“一對多”聯系對子,實現居民“微心愿”,通過各項活動進一步強化了黨員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服務居民的意識。目前,在職黨員共記錄《民情日記》1600多篇,收集民情民意800多條,幫助社區黨組織和居民解決具體問題760件。同時,社區新建了“一站兩室一長廊一廣場”:打造“紅五星黨群驛站”,成為黨員學習、教育、活動的又一場所;建立“武荷香工作室”,使其成為社區工作者和在職黨員的教育陣地;設立“在職黨員工作室”,為在職黨員更好地服務社區提供支持;新修建社區“黨建長廊”及以黨建為主題的健身廣場,介紹黨的歷史,切實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
志愿服務解民憂
在社區黨員的帶動下,社區成立了七彩志愿服務隊,即紅色黨員服務隊、橙色便民服務隊、黃色為老服務隊、綠色文藝服務隊、青色青年服務隊、藍色治安服務隊、紫色醫療服務隊。志愿者隊伍從零起步發展到現在的1008人,全部進行了網上注冊。22名具有一技之長的能人免費為居民提供電腦維護、心理咨詢、家電維修、水暖電工、木工等方面的服務,已累計提供服務1000多次;設立了“壽星生日屋”,為轄區8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送禮物,多年來共為老人過生日170多人次。70多歲的低保戶焦寶蓮一個人在社區生活,她說:“我腿腳不方便,里里外外都靠黨總支的同志和鄰居們照顧,我們的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親人般的關懷。”
黨性,在服務群眾中升華;黨建,在服務群眾中加強。清泉街社區黨總支結合實際,圍繞服務社區居民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持續為黨組織注入活力。社區黨總支先后被評為“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級基層黨組織建設示范點”。
(通訊員單位:清泉街社區黨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