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芬
一條條硬化道路通向一個個村莊,一座座粉刷一新的房屋座落在田野上,一排排豐富多彩的文化墻描繪著文明鄉風,一群群跳著健身操的農民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向人們展示著新農村的新面貌,展示著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取得的豐碩成果。
鄉村:
由臟亂差到新齊美
烏拉山鎮是旗所在地,有7個行政村、52個村民小組、62個自然村,農民7922戶20555人,耕地面積17萬畝,過去基礎條件差,村莊建設沒有規劃,土房較多,有的村存在飲水難題。
在“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中,烏拉山鎮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一辦六組”,將任務層層落實到鎮、村、組、農戶四級,7名班子成員每人包聯1個村,抽調 76名機關干部包聯到小組抓落實。制定3年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采取集中新建、原地整治、拆除撤并等多種形式加以推進。在低保、五保人群多的蓿亥村和沙腦包村集中新建互助幸福院2 處;對三湖村等土房較少的村莊就地進行整治改造;對水桐村、南北吳祥等農戶較少、黃河陰滲嚴重地區實施集中搬遷,將村莊原址開發成耕地。在院墻建設、鐵藝圍欄、文化活動室內部裝飾、顯著位置景點布置等項目建設中,全部進行專門設計,為工程增添藝術美感。
工程實施前,蓿亥村張連喜店自然村到處是搖搖欲墜的危舊土房和斷墻殘垣,柴草亂堆,道路泥濘難行。工程實施以來,全村共拆除危舊房38戶,硬化道路0.8公里,新建院墻1200米,粉刷房屋和院墻13000平方米。現在的張連喜店面貌煥然一新,再也找不見原來的影子。鹽海村82歲的聾啞人郭財小是五保戶,無兒無女無勞動能力,多年來一直居住危房。2015年,鎮駐村干部主動將危房拆除,為老人無償新建一處40多平方米的復合彩鋼房,鋪地、吊頂、刮白,接入水電,購買火爐、鋪蓋等用具,讓老人安享晚年。聯光、三湖、蓿亥3個村1500戶8436名農民過去一直靠聯光村小水廠供水,供水管網年久失修損壞嚴重,每天供水斷斷續續,飲水成為當地農民生活中的最大困難。鎮黨委、政府多次與烏電公司聯系協調,用電廠水源為當地農民供水,讓農民喝上了清甜可口的自來水。
“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凈水、戶戶通上電、廣電有節目、活動有場所、購物家門前、小病不出村、老來有保險”,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殷切希望和努力目標,如今正成為全鎮農村的真實寫照。
鄉親:
由“要我做”到“我要做”
烏拉山鎮始終堅持把群眾作為工程的建設主體、推進主體、受益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到工程建設中來。選拔140名社區干部組成宣教組逐村上門宣傳;通過制作宣傳欄、印發宣傳海報掛歷、噴刷文化墻、播送廣播節目,使“十個全覆蓋”工程相關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鎮駐村工作組分別組織村“兩委”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全體村民會議進行宣傳鼓動,還組織群眾到五原縣、臨河區等地觀摩“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成果。鎮黨委組織300名機關和社區干部挨村挨戶為群眾整治環境、整修村路、新砌院墻、收割莊稼、鏟除雜草、硬化院落、清理垃圾,以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村干部日夜奮戰在工程建設第一線,指揮拆遷、清理“五堆”、硬化路面、化解矛盾,極大地促進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在工程實施中,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村民利益。烏拉山鎮將當前的村莊整治與遠期發展規劃相結合,對需要拆遷、修繕的土房全部留存原狀相片、視頻及相關文字依據,由相關負責人簽字,確保農民利益在以后的發展中不受損失,讓農民吃下定心丸。成立鎮村兩級矛盾協調組,發動村內黨員、老干部、村民代表和其他積極分子化解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在各項工程中,從設計到施工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采納群眾意見;在村民中組織監督組和驗工組參與工程監督,著力提高工程質量。
在黨員干部帶動下,廣大農民紛紛行動起來,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工程建設之中,主動配合拆房、新建院墻、硬化院落,“十個全覆蓋,農民真期待”不只是一句口號,更轉化為廣大農民的合力行動。
鄉風:
由落后到文明
“十個全覆蓋”工程不僅改善了農村基礎條件,還滋養了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健康向上的鄉風文明,使烏拉山鎮農村既體現出發展之美,也釋放出文明之美。
“快樂的健身操跳起來了,歡樂的秧歌扭起來了,經典的爬山調唱起來了,看書的人群多起來了。”如今,烏拉山鎮的農民不再沉迷于打麻將、喝燒酒,而是走向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工程實施中,烏拉山鎮共建設村組文化活動室12處,硬化文化活動廣場8處,配置乒乓球案、臺球案、音響等器材 26套,各村組建秧歌隊、民歌隊、健身隊等各類文化活動隊伍13 支。在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全鎮7個村利用文化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廣場舉辦了健身操比賽、拔河比賽、唱民歌、說快板等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文化盛宴將農村文化生活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其中。
營造宜居、舒適、安全的人居環境,是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應有之義。烏拉山鎮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制定了“一設五齊十不三種”(即家家設垃圾桶,院墻、雜物、柴草、棚圈、農具擺放整齊,不亂倒污水、不隨地大小便、不亂貼亂畫等,種花種草種樹)管護辦法,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禽畜亂跑、柴草亂放等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整治,村莊露出整潔有序美麗的嶄新面容。鹽海村村民率先自發組織制定了一整套村莊環境衛生管護制度,將道路等公共區域劃分為日常管護責任區,要求責任人每月集中清掃3次,有效保持了村莊建設成果,維護了美麗鄉村形象。
同時,趁熱打鐵,各村都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引導農民開展自我教育,進行自我管理。開展各類文明評選活動,今年開春評選產生各類身邊好人 22人、精巴媳婦27人、最美家庭15戶。
鄉情:
由一業到多業
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根本目標是富裕農牧民。烏拉山鎮將“十個全覆蓋”工程與農村全面發展統籌推進,統一規劃實施,實現農村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在工程實施地區捆綁安排農業綜合開發、整村推進、革命老區建設、水利設施建設、村屯綠化等各種項目,整體改善農村生產條件,確保各村公共服務水平和生產發展水平同步提升。
在工程實施地區統籌規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城西統籌規劃生態農業、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森林公園、特色觀光、沙漠旅游、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示范園。在鹽海村建起2處規模化養殖棚圈,發展火雞、珍珠雞、孔雀等特禽養殖和肉羊、肉牛產業。在水桐村引進1萬畝光伏設施農業項目,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鄉野大地上,既能望得見葵花,也能望得見牛羊,還能吃得到黃河魚;既有美麗鄉村也有美好景觀,田園之趣與游玩之樂相融合,分外宜居。
如今的烏拉山鎮,一個個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社會和美的美麗鄉村正在建成,生活甜美的新型農民正走在通往全面小康生活的道路上。
(作者單位: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政府)(責任編輯/高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