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青+楊瑞松
2015年以來,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深入調研,認真總結前期項目建設和資金管理中的經驗教訓,創新思路,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多措并舉,確保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推動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新發展。
推行“大破大立”,注重項目效益。山前灌區地處黃河灌溉系統末稍,屬于長渠高地,項目區田間積土多,立地條件差。為了發揮項目效益,項目區全面推進“大破大立”。多年經驗證明,“大破小矛盾、小破大矛盾、不破全矛盾”。旗開發辦深入群眾宣傳教育,組織群眾到相鄰旗縣和本旗已實施“大破大立”的項目區觀摩學習,最終獲得群眾的認可并簽字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三打破、五統一、一重新”的土地整治模式,即打破農戶的承包界、打破雜亂的地塊界、打破混亂的渠溝路;統一開挖渠溝、統一修整道路、統一植樹造林、統一平整土地、統一劃分地塊;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項目竣工后,將每戶農民零碎的耕地變為集中連片,節約種植成本,促進機械耕作和規模化種植,為土地流轉和發展現代農業創造了條件。
征求群眾意見,完善規劃設計。規劃設計是開展高標準農田基本建設項目的實施重點。在項目勘測設計階段,分村、分組召開項目征求意見會,公布農業綜合開發政策、投資、建設內容等,讓群眾深入了解項目實施的宗旨和意義,充分征求群眾對項目初步設計圖紙的意見建議。在項目實施前就讓群眾感受到農發項目與切身利益相關,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完善項目規劃設計,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創新工作方法,確保工程質量。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是提高監理人員業務素質,要求全部持證上崗,常駐、旁站對工程全面把關,對重點、復雜、隱蔽工程進行報驗;二是旗開發辦工程技術人員對項目實施全面監管,對于隱蔽工程、重要工程全程監管,遇到問題實地研究解決;三是聘用農民監督員全程參與工程建設,對工程的布置、數量、質量跟蹤監督;四是項目村組由威望高的農民組成項目理財小組,監督工程進行,根據渠道、排溝等設施運行情況,再次完善規劃設計;五是要求施工企業在項目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分階段留照片、錄像等影像資料,尤其是復雜工序和隱蔽工程。
探索新思路,尋求新突破。造林一直是個瓶頸,大面積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2014年以來,旗開發辦改變過去渠邊、地旁的分散造林模式,大膽嘗試寬林帶和片林,不占地的段落造6至10行的寬林帶,不適宜栽樹的地方進行換土,選擇造林積極性高的農戶種植片林并落實林權。2015年,在德嶺山鎮勝利村項目區道路兩側種植10米寬林帶。苗木以小美韓楊為主,選苗嚴格控制樹種和胸徑,栽植由林業局專業人員指導,配套澆水的渠閘和管道,將項目區林木管護納入全旗林木管護中,開發辦和林業局共同監管,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幅提高。同時,將項目區林、田、路等各項規劃與“十個全覆蓋”村莊規劃相互銜接,在項目區完成村莊綠化和村容整理工作。
謀劃管護辦法,發揮持久效益。項目工程后期管護是農業綜合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工程效益的可持續性和長久性發揮,關系到項目區群眾的長久利益。旗開發辦正在積極探索,項目移交后,聘用一名監督檢查人員,全面排查工程使用情況,發現小問題及時維修,對襯砌渠道超水位運行、冬灌后對管道出水栓不抽水、不排空等現象及時糾正,對故意損壞項目設施的予以舉報交由相關部門處罰,確保項目發揮長效作用。
規范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嚴格資金管理,項目資金執行縣級報賬制,實行專人、專戶、專賬“三專”管理。項目招標邀請旗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監督,對計劃資金全部進行審計監管。2014年及以后實施的項目,在竣工報賬前由旗審計局進行工程結算審計,對建安工程、物資的單價、數量、質量、決算進行全面審計,對超計量、超造價的項目進行審減。項目竣工移交后,委托中介機構對項目進行全面竣工審計,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作者單位:烏拉特中旗農業綜合開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