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利娜,田戰偉(嵩縣農業科學試驗站,河南 嵩縣 471400)
小麥不同耕作方式試驗總結
邢利娜,田戰偉
(嵩縣農業科學試驗站,河南 嵩縣 471400)
通過對深耕、旋耕、免耕溝播三種不同耕作方式進行大田對比試驗,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小麥;深耕;旋耕;免耕;對比試驗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嵩縣農業科學試驗站試驗田內,試驗地交通方便,地勢平坦,地力均勻,黏壤土質,肥力中等,灌溉便利,前茬作物為玉米。
試驗地土壤有機質含量14.5g/kg,有效磷13.0mg/kg,速效鉀140.1mg/kg。
1.2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半冬性洛旱6號小麥品種,種子由洛陽市農科院提供。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三個處理,處理1:深耕,玉米收獲后秸稈清出,深耕32cm;處理2:旋耕,玉米收獲后秸稈清出,旋耕18cm;處理3:免耕溝播,玉米收獲后不清出秸稈,直接播種小麥。
試驗不設重復,試驗面積為1333.33m2,播種前施小麥專用復合肥750kg/hm2,處理1、處理2撒施后耕地,處理3隨播種施入田內。播期為2014年10月11日,統一播量150kg/hm2。
1.4 調查內容
小麥出苗后分別調查出苗期、出苗率、地中莖長度、缺苗斷壟情況、群體、單株分蘗數、大蘗數、次根數、次生根長度、株高、成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理論產量、實收產量、病蟲發生情況、雜草發生情況。各項調查項目按國家小麥區域試驗記載標準進行。
1.5 田間管理
2014年3月11日用10%苯磺隆225g/hm2防治麥田雜草1次,2014年3月20日用1.5%阿維菌素+4.5%氯氰菊脂2000倍液防治麥蚜、麥蜘蛛一次。小麥生育期內未進行澆水及其他管理措施。
不同耕作方式對小麥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見表1。
2.1 產量
三種處理方式中,處理3產量最高,達到6847.16kg/hm2,其次為處理1的6761.81kg/hm2,處理2的6304.18kg/hm2,處理3產量分別比處理1、處理2高542.98kg/hm2和85.35kg/hm2。處理3與處理2產量差異顯著。
2.2 穗數
處理2穗數最高,為577.47萬穗/hm2,其次為處理1的568.62萬穗/hm2,處理3最低,為560.07萬穗/hm2。處理2比處理3多17.4萬穗/hm2,比處理1多8.85萬穗/hm2。
2.3 穗粒數
處理3每穗粒數最高,為33粒,其次為處理1的32.2粒,處理2的31.0粒。
2.4 千粒重
處理1千粒重最高,達到39.96g,其次是處理3的39.69g,最低是處理2的39.05g,處理1千粒重比處理3高0.27g,比處理2高0.91g。
2.5 基本苗
處理2基本苗最高達到256.64萬/hm2,其次為處理1的243.59萬/hm2,處理3最低223.49萬/hm2,處理2比處理1、處理3分別高13.05萬/hm2和33.15萬/hm2。
2.6 出苗率
處理2出苗率最高,達85.5%,其次為處理1 78.0%,最低為處理3,僅有74.5%。
2.7 地中莖長度
處理3地中莖長度最長4.1cm,處理1與處理2地中莖長度分別為2.90cm和3.0cm,相差不顯著,主要原因為處理3耕地相對較深。
2.8 群體總莖數
處理2最高,達到1258.74萬/hm2,其次是處理1的1218.99萬/hm2,最低是處理3,僅為1180.74萬/hm2,處理2比處理1、處理3分別高39.75萬/hm2和78萬/hm2。
2.9 單株分蘗數
處理1單株平均分蘗數最高,為4.4個,其次是處理2的4.2個,最低是處理3的3.8個。
2.10 次生根數
三種處理條件下,次生根數量相差不大,但次生根平均長度,以處理1最高,處理2與處理3基本相同。
2.11 冬前株高
處理1平均株高10.7cm,苗較壯,處理2平均株高10.6cm,處理3平均株高11.3cm,苗較弱黃。

表1 不同耕作方式對小麥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不同處理中,處理3小麥產量最高,由此可見免耕播種具有保護土壤、蓄水保墑、防止水土流失、增產增收、維護農業生態環境效果的作用,但同時還存在以下問題:
播種時土壤鎮壓不實,土壤堅實度不夠好,跑風傷根,出苗率僅有74.5%。冬季苗弱、苗黃,有死苗現象,小麥地中莖較長,影響根系生長發育;影響化學及人工中耕除草效果,不利于灌溉澆水;金針蟲、小麥長腿蜘蛛,紋枯病、葉繡病發生程度重于傳統耕作田。
2014-2015年小麥生育期內,越冬前降雨量適中、溫度偏高、春季倒春寒時間長、氣溫回升較慢、降雨分布較均勻,較利于處理3小麥生長發育及籽粒形成。在實際生產中,采用免耕播種技術時要適當增加播種量和氮肥施用量,并做到足墑下種。
[1] 杜承玉,馮愛華.淺談小麥免耕播種技術推廣應用的富農效應[J].科技致富向導,2011(27):416.
[2] 馬義勇,孫靈姣,王建強,等.小麥免耕播種與傳統播種對比試驗研究結果初報[J].種業導刊,2013(9):10-12.
[3] 彭先容,趙天鐘,江金清.小麥施肥對比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9(18):31.
[4] 武文淵,吳國華,李志.茄子制種不同氮肥使用量試驗[J].種業導刊,2015(11):18-20.
[5] 瑪爾哈巴,代麗曼.農作物種子田苗期存在問題與對策[J].種業導刊,2016(3):19-20.
[6] 程志杰,牛翠彪. 柘城縣小麥高產攻關田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 2015(1):16-17.
S512
B
1003-4749(2016)06-0009-02
2016-03-31
邢利娜(1983-),女,河南嵩縣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科研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