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財茂科工貿城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財茂集團有限公司 湯光明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探析與破解
——基于財茂股份融資難之視角
江蘇財茂科工貿城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財茂集團有限公司 湯光明
摘 要:經濟新常態下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意義深遠,是民營經濟持續發展、擴大生產規模、改變經營方式的需要。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融資難主要原因在于國家金融體制缺陷、銀行“貸公不貸私”偏好和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經濟新常態下,破解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主要途徑包括:國家應以戰略高度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政府鼓勵建立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以及企業苦煉內功、夯實融資基礎。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民營企業 融資困境 路徑選擇
江蘇財茂科工貿城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財茂股份)2012年5月在宿遷市注冊成立,三年來,股東投資3個多億,已有土地證500畝,產權證20多萬平方米,員工1300多人,2015年銷售超5億元,稅收超1000萬元。企業有員工、有資產、有現金流、有稅收,訂單多,有前景,發展快,按理說是銀行理想的客戶,但在經濟新常態下,這樣的企業仍得不到銀行的一分貸款。本文闡述經濟新常態下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意義,結合財茂股份融資難實際情況,分析民營企業融資難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1.1 是民營企業轉換經營方式之所需
我國民營企業絕大部分來自于家族企業,由于其規模小,許多民營企業都難以利用資本的有限責任來維護資本權益。民營企業如果能打通直接融資渠道,利用資本市場發行股票、并購重組、參股控股等資本運作手段進行資本擴張,那么民營企業就能規避無限責任風險。民營企業為融資所需,倒逼轉變經營方式,改革產權組織形式,建立起符合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民營企業由家族式的獨資方式轉變為有限責任公司的產權多元化,提高了資本的社會性、提高經營水平,為民營企業適應國內外競爭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1.2 是民營企業擴大再生產規模之所需
民營企業的主要特點是規模較小、數量眾多。雖然有“船小好掉頭”之長處,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由于民營企業規模小,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困難重重。民營企業要擴大生產規模,除了依靠積累,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近年來,盡管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政策陸續出臺,但由于種種原因,民營企業的融資困難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民營企業的發展還是依靠自我積累。據2015年10月21日《好文章》網《民營企業的融資結構研究》(作者:阮兢青、陳文標)一文顯示:民營企業在融資結構上(不含上市公司),自我資金約占65%,銀行借款約占10%,民間借貸(親朋好友、地下錢莊)約占15%,債務拖欠或商業信用約占10%,通過發債直接融資幾乎為零。這種情況使得民營企業在競爭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民營企業由于生產和再生產資金困難,眼睜睜看著很多市場機會溜走。現代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需要大規模資金支撐,而民營企業有限的資金顯然力不從心。
1.3 是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之所需
中新網1月19日電: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5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54007億元,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4.2%。據朱迅垚2016年3月12日發表在《南方周末》上的《民營經濟,請安心壯大》一文所述,民營經濟提供了我國一半以上的稅收,解決了八成以上的就業,發明了七成以上的專利。在中國外貿出口總體緊縮而消費沒有明顯擴張的當下,民間投資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厥功至偉。然而,中國金融體系建設不完善,資本市場的發展相對落后于資金市場的發展,缺乏一個可以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遠不能滿足其生產和再生產需要。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大環境和鼓勵政策的結果,民營經濟的進一步持續發展,仍需要各項政策的長期性支持,包括在融資領域的政策支持。
2.1 國家金融體制缺陷是根源
從國有商業銀行來看,國有商業銀行在不斷改革管理體制,轉換內部管理機制,為了減少銀行業務活動產生呆賬壞賬等重大風險,目前,商業銀行普遍采取“信貸責任終身負責制”的制度安排,使得商業銀行信貸人員在貸款時都變得過分謹慎。再加上近幾年各大商業銀行都在進行結構性調整,實行向“二大”即大企業、大城市集中戰略轉變,使國有商業銀行原本有部分面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開始出現萎縮,甚至在一些領域出現空白。所有這些變化都不利于民營企業,增加了民營企業貸款的難度。雖然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股份制銀行積極向民營企業貸款,但由于資金有限,民營企業獲得貸款的力度也比較有限。
2.2 銀行“貸公不貸私”偏好是潛規
中國經濟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商業銀行主要服務于國有經濟,隨著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深化,開始逐步出現部分面向民營經濟。但國有商業銀行“重國有輕民營”長期形成的官僚主義工作作風根深蒂固,對相對分散、資金較小的民營企業的貸款懶于搭理。寧愿貸款給受政府政策要求給予關照的國有企業(哪怕其存在問題),也不愿貸給經營良好的民營企業,導致貸款資金難以收回、使用效率低下、金融資源浪費嚴重的后果。在經常新常態下,同樣是貸款收不回,但貸款給姓“公”的(國企、政府)銀行主管基本免責,而貸款給姓“私”的(民企、私營)銀行主管就要遭受被減薪停職的風險。銀行明哲保身,寧愿貸款給國企和政府,也不愿貸款給民營企業。一些地方政府已債臺高筑,但仍能從銀行貸到錢;而像財茂股份這樣的民營企業,銀行要求提供政府擔保才考慮貸款,而政府擔保談何容易?
2.3 民營企業融資成本高是障礙
對于銀行來說,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風險大。主要表現在:第一,交易成本相對較高。一方面,民營企業一般規模比較小、數量眾多、地域分散,每筆貸款的金額一般也較小,資金需求散亂且貸款周期短暫。銀行在收集、審查、審批、發放、催收民營企業貸款時,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另一方面,在經濟新常態下,銀行為規避風險,有意無意提高對民營企業貸款門檻,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如財茂股份要從四大國有銀行借款,除了抵押,還要求政府來擔保,而擔保額外增加5%~10%的成本。而在經濟新常態下,實業公司有10%左右的利潤率已經很不錯了,哪里融得起資?第二,信息成本相對較高。民營企業普遍缺失良好信用記錄、缺乏良好公眾形象,財務和經營信息透明度低、高度分散、缺少規范。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要想獲取他們的生產經營信息相對困難,對民營企業不得不加大人力資源投入,以改善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質量,否則容易導致相對較高的貸款違約率。第三,風險難以釋放。民營企業容易倒閉,也是為什么銀行不愿放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3.1 國家以戰略高度支持民營企業融資
前不久,面對房地產危機,為了去房產庫存,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降低基準利率、減少首付款(甚至零首付)、放長還款期限、提高公積貸款等各種政策,甚至學生都可以購房的奇葩政策不斷推陳出新,導致一線城市一房難求、房價猛漲。這種去庫存不是通過降低產品價格,而是通過各種桿杠撬動,使價格不降反升,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定將產生不良后果,在此不議。如果說房產關乎“國計”,以致政府用舉國之力救之;那么民營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可以說關乎“民生”,政府亦該像救房產市場一樣,以戰略高度,為破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搭臺、修路、建橋,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只要足夠重視,在經濟新常態下,亦能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萬眾創業也才有可能。現政府很有錢,勿到處國際支援,應放水養魚,激發萬眾創新。據喬寵如2015年8月7日在《經濟網》上發表的《中國知識產權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一文所述,截至2014年底,我國受理專利申請1545.5萬件,代表較高專利質量、體現專利技術和市場價值的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共計66.3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9件。但是,2013年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10%,2014年轉化率也不高。只有國家進行金融體制創新,大量的民營企業才會去挖掘轉換更多的專利。
3.2 政府鼓勵建立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
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之問題,加大我國銀行體系的創新是根本途徑。大力發展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包括地方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首先,要加強地方銀行對民營企業的作用。從1988年開始北京陸續出現了以城市名命名的各地商業銀行,它們是由城市企業、居民和地方財政投資入股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我國共有112家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壯大的當地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一大進步,不僅使銀行系統結構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其為民營企業服務的市場定位,決定了其在緩和、解決民營企業之融資困難中,發揮出市場反應迅速、經營機制靈活的獨特優勢。其次,要大力發展建設民營銀行。民營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來自民間。目前,首批獲準籌建試點的只有天津金城銀行、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浙江網商銀行等5家民營銀行。民營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殊生存機制和經營形式決定了其具有靈活性、專業性、高效性等一系列優勢。因此,民營銀行是我國國有金融機構的重要補充。民營金融機構的建立必將促進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促進國有金融企業改革。政府要消除對民營銀行的制度歧視,盡量減少制約民營銀行發展的政策障礙。最后,要將民間金融作為民營企業融資的重要補充,允許地下錢莊合法化和公開化。為了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眼光不要局限于銀行信貸、風險投資、二板市場、抵押等,也要注重各種民間非正式風險投資活動,以及非正規金融市場,如私人信貸、場外股權市場、柜臺交易市場。在金融市場發展的早期階段,非正規金融機構和非正規金融市場的作用往往比正規金融機構和正規金融市場管用。當地信用社是民營企業信貸的主體,其經營機制更加靈活,它們與民營企業共同成長,與民營企業的信息溝通更加充分,更加了解民營企業的背景和管理信息,可大大降低信貸調查成本。
3.3 企業苦煉內功,夯實融資基礎
首先,要進一步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自身的融資能力。要建立良好的企業信譽,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增強信用意識。只有當民營企業獲得較高的盈利能力水平,才能有較強的債務償還能力,而具有較強的償還債務能力和良好的信譽是民營企業獲得銀行信任和支持的基礎條件。對民營企業來說,當務之急是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以增強企業對銀行的吸引力。其次,要實現企業內部資金良性循環。企業產品市場效益的高低是民營企業資金能否順利周轉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民營企業發展起步基礎差,無資金支持,再加上其產品技術含量有待提高, 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趕不上市場的日益變化,致使民營企業發展空間日益變小, 擴大再生產的需求與生產資金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才是民營企業走出融資困境的根本出路,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企業的內部效益,形成部分的內部資金來源,為獲得外源資金的支持創造條件。最后,加強融資管理,構建良好銀企關系。民營企業要改變以往那種等、靠、要的融資方式,要積極主動跟銀行報告公司的業務情況,讓銀行從中感受到尊重,讓銀行在不斷地溝通中,增強對企業的信心,改變對民營企業的偏見與不信任。民營企業也要強化信用意識,保全銀行債權,要盡量按時還本付息。只有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才能為企業融資創造更好條件。
參考文獻
[1]融資難:國企不知民企苦[EB/OL].騰訊財經,http://finance. qq.com/zt2013/cjgc/rzn.htm,2013-04-09.
[2]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成因與對策[N].企業家日報,2014-8-3.
[3]國家發改委:科技成果轉化率僅10%[N].北京商報,2013-12-33.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b)-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