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賈江柳
“營改增”對黑龍江省餐飲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賈江柳
摘 要: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中央下達新指令,將生活服務業中的餐飲業納入營改增范圍。本文采用文獻資料調研和實地調研的方法對黑龍江省餐飲企業發展現狀作了調查,在此基礎上構建稅負測算模型,分別針對不同納稅人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營改增后黑龍江省餐飲業的發展進行研究,并分別從政府與企業兩個角度提出措施建議,以幫助餐飲企業降低稅負,保證餐飲企業健康發展,促進服務業升級,完善我國產業結構。
關鍵詞:“營改增” 餐飲業 稅負測算模型
在中央強調供給側改革,著重提高內需消費的前提下,中央最近出臺了一系列稅改政策,擴寬了營改增的試點范圍,將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滿足因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而進一步提高的消費水平,從而促進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餐飲業作為生活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營改增的背景下將迎來一次深刻的變革,關注稅改對餐飲行業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對保證政策順利推進很有必要。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不斷提高,餐飲業成為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黑龍江省餐飲市場已日趨成熟,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更加細化,設施逐漸完善,對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起到了顯著作用。另外,黑龍江省餐飲業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與經濟發達地區存在很多差距,這兩年來餐飲企業發展速度減緩,營改增政策的出臺將成為餐飲行業回暖和升級的一大契機,必須抓住這次改革所帶來的機遇。
通過近十年的數據可知,近年來黑龍江省餐飲行業發展迅速,營業額從2004年的14.1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20億元,10年平均增長率為4.18%。但是通過數據調查得出2012年以后,黑龍江餐飲業的發展出現回落趨勢。截至2014年底,限額以上餐飲業企業共有176家,比2013年減少34家,同比降低16.19%,就業人數11166個,比2013年減少4758個同比降低29.87%,營業額為20億元,比2013年降低4.6億元,百分點降低18.69%。黑龍江省餐飲行業亟須結構性產業升級,降低餐飲企業的稅負,因而進行供給側改革中的稅制改革刻不容緩。
生活服務業目前的營業稅稅率一般為5%。營改增之后,餐飲業會依據此前出臺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對小規模納稅人采用3%的征收率,一般增值稅納稅人則采用6%的稅率。對小規模納稅人而言,從5%的營業稅到3%的簡易征收率,其稅負肯定降低,所以不予討論。而對適用6%稅率的一般納稅人而言,是否減稅則要看其抵扣情況,據此建立模型,討論營改增后餐飲企業的稅負變化。
現做出如下假設:A企業為餐飲業完成營改增的一般納稅人,其營改增前后年營業額不變均為R,企業的營業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P1,營業成本中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進項稅額部分的比例為P2。
因為A企業為一般納稅人,所以其在取得營業收入和所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成本時均是含稅的,那么其不含稅的年銷售額為R/ (1+6%),年銷項稅額為R/(1+6%)×6%;不含稅的可抵扣進項稅額的部分所適用的稅率是可變的,比如購進農產品適用13%的扣除率,而物料及低值易耗品則適用17%的扣除率,所以假設可變扣除率為T%,年進項稅額為RP1P2/(1+T%)×T%。因此企業的增值稅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減去當期進項稅額;而企業在稅改前應繳納的營業稅為R×5%,則構建的稅負測算模型如下:
R/(1+6%)×6%-RxP1P2/(1+T%)×T%≤R×5%
其中不等式左邊為稅改后所交的增值稅,右邊為稅改前所交的營業稅,下面將等式變形為:
R/(1+6%)6%-R×5%≤RP1P2/(1+T%)×T%
可得:RxP2P1T%/R(1+T%)≥0.66%
在這里我們選擇一家哈市企業A為例,經過實地調查發現在哈市餐飲企業支出項目中可抵扣的進項稅額部分主要是主副食支出(以農產品為主),物料及低值易耗品以及能源支出,其扣除率分別為13%、17%和13%。經過測算發現只有當RxP1P2與R的比值大于等于15.73%時,餐飲類企業在稅改后才可以實現減稅的目的,所以提升可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占企業銷售額的比重更利于企業降低稅負。對于A企業而言,進項稅額中可抵扣的比率為21.5%,所以營改增后企業的稅負是減輕的。對哈爾濱市10家餐飲企業進行調查,發現有8家是可以達到這個扣除比率的,所以營改增政策的推進可以促進餐飲行業的回暖,有利于提高服務業的服務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3.1 政策調整初期餐飲企業稅負變化
“營改增”后對一般納稅人征收6%的增值稅稅率,相對于5%的營業稅有所提高。餐飲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人力資本較大,工資支出占企業成本支出的比率較高且不被納入抵扣范圍。由于稅改初抵扣鏈條不完善,一般納稅人可抵扣進項稅額不充分,再考慮到價值較大的固定資產多半是“營改增”之前購置并不能進行抵扣,企業稅負可能將加重。
“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采取簡易辦法征稅,稅率統一為3%小于以前5%的營業稅稅率,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必然減輕,有利于促進小規模企業提高營業利潤率,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3.2 促進企業內部服務部門分離
“營改增”后,服務企業將趨向于專業化。“營改增”前,企業將內部服務外包出去需要繳納營業稅,稅負增加制約了產業的分工化,實行“營改增”后,由于消除了外部服務的稅收障礙,企業會傾向于將飯店運營中的工程維修類和洗滌類服務等非核心服務部門外包,這既可以提高勞動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保持服務的專業性,又可以享受到增值稅帶來的抵扣優惠,有利于服務業經營專業化,發揮規模經濟效益。
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會將企業內部的服務部門對于其他企業外包,形成獨立于核心服務的一個盈利點,從而延伸企業自身產業鏈,整合資源并提高資源利潤率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由于獨立出來的部門規模擴大,所以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黑龍江省的就業壓力。
3.3 營改增后企業間通過價格博弈來消化減稅利益
為了維持一般納稅人稅改前的利潤必然會對下游企業的報價進行調整,而下游企業接受了相應的報價變化來控制成本這就需要重新定價。對于增值稅發票抵扣所帶來的減稅利益自然會在上下游企業之間通過定價博弈來消化。餐飲企業的上游供應商會力圖通過提高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來向企業轉移成本,而企業作為相對下游企業則希望通過控制價格來獲取利益,雙方通過定價博弈并考慮市場供求來共享減稅利益。而餐飲企業的企業規模一般較小,其議價能力相對較低,因此不利于企業爭取到足夠的減稅利益。
3.4 小規模納稅人企業通過降價爭取市場
一般納稅人在采購服務和消費服務時,出于增值稅進項抵扣的考慮,往往會選擇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的服務供應商。由于小規模納稅人無法自行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因而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小規模的納稅人會傾向利用稅負降低所帶來的降價空間,來爭取對于發票需求較小的個人市場,以提高企業收益。
4.1 政府措施
4.1.1 降低一般納稅人的劃分標準
一般納稅人具有開具專用增值稅發票的優勢,而餐飲企業采購量大,產品種類繁多,其供應商的經營規模和經營方式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供應商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會造成餐飲企業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而避開經營規模小的企業,這將不利于小規模納稅人的長期發展。
從餐飲企業本身來看,一般納稅人適用于6%的增值稅,而小規模納稅人適用于3%的稅率,為了降低稅負,一部分企業會想辦法將自身企業轉變為小規模納稅人,但是這樣做不利于抵扣鏈條的完善,與國家最初制定政策的意向相違背。所以降低一般納稅人的劃分標準,有利于供應商和餐飲企業自身的發展,有助于餐飲行業上下游抵扣鏈條的完善。
4.1.2 加大政府對生活服務業的政策支持力度
由于餐飲行業自身人力成本投入高,前期固定資產投入大且不能得到進項抵扣,以及產品采購的供應商并不能完全提供專用發票,其進項抵扣不足導致營改增后部分餐飲企業稅負不一定降低反而會升高。所以政府應加大對生活服務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加大財政支出和建立扶持基金。降低金融機構貸款稅率,解決好中小微餐飲企業貸款融資難的問題,幫助企業度過改革過渡期。
4.2 企業措施
(1)一方面,營改增后,餐飲企業在尋找食材供應商的時候可以選擇能夠開具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來增加進項抵扣,從而進一步降低稅負,提高利潤;另一方面,作為一般納稅人的餐飲企業可以利用這一優勢積極爭取公務客人和團體客人,并與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企業利潤。而規模較小的飯店雖然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而會損失一部分市場,但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出現明顯下降,擁有了更大的降價空間,這時就可以發揮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來占據更大分量的個人市場容量。
(2)營改增后,飯店在購入固定資產時可以扣除一部分進項稅額,餐飲企業可以利用這項優惠措施來降低企業的成本。我國在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完成增值稅改革,因此餐飲企業可以延遲價值較大的固定資產的購入時間來減少成本支出從而保證利潤。建筑業也在此次稅收改革范圍內,所以有裝修計劃的餐飲企業可以通過延遲裝修來享受優惠政策。
(3)餐飲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近年來人力勞動成本升高,人力成本占企業總成本支出越來越大,而營改增后,機器設備中的進項稅額是可以抵扣的,其機器成本相對來說是降低的,所以餐飲企業在運營中用機器設備來代替人力勞動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機器人技術的逐漸成熟化為餐飲企業提供了硬件條件,餐飲企業可以在餐盤運送,點單確認等不需要個性化的服務環節來使用機器人,以提高企業的機械化智能化程度。
參考文獻
[1]潘文軒.“營改增”試點中部分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現象釋疑[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3.
[2]羅春.“營業稅改增值稅”對航空運輸業的影響及稅收政策優化[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3]馬蔡琛,李思沛.“營改增”背景下的分稅制財政體制變革[J].稅務研究,2013.
[4]周艷.淺析“營改增”后物流企業增值稅的納稅籌劃[J].財會研究,2012.
[5]錢敏.淺析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負的影響[J].財會研究,2013.
[6]馮秀娟,魏曼.增值稅“擴圍”改革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
[7]王杰茹.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3.
[8]王文貴.營業稅該增值稅試點跟蹤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9]胡怡建.“營改增”減稅的經濟效應分析[J].中國稅務,2013.
[10]彭艷芳.增值稅、營業稅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探析——兼論“營改增”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涉外稅務,2013.
[11]廖靜.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稅負影響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9.
[12]葛偉英,張楠.“營改增”對哈爾濱市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對外經貿,2013.
[13]陳增明.“營改增”稅制改革的經濟學思考[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3.
[14]章雁.“營改增”的創新、效應及其實施對策[J].新會計,2012.
[15]國家統計局住宿餐飲業組.我國住宿餐飲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透視[J].數據,2007.
中圖分類號:F7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b)-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