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廷, 盧宗源
(四川旅游學院, 四川成都 610100)
?
以夾江為例探討應急避難型城市街頭綠地設計
李勁廷, 盧宗源
(四川旅游學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前,對于應急避難場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中心避難場所、固定避難場所等單個占地面積大、容納避難人群多的避難場所。由于街頭綠地占地小,容納人群不多,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造成大量可供緊急避難空間的浪費。文章通過實例來探討街頭綠地在應急避難場所中的應用,將防災減災功能和景觀設計相結合,形成了應急避難型街頭綠地獨有的特點,提出了科學規劃、平災結合;綜合利用、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三大原則,為構建城市應急避難型街頭綠地提供了可借鑒模式。
【關鍵詞】城市;街頭綠地;應急避難場所;設計;夾江
近幾年來,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大地震、四川蘆山大地震、云南魯甸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災害引發全社會對城市安全的關注和思考。隨著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大、人口集聚、環境的惡化,城市安全風險和應急避難需求上升。構建應急避險場所是保障城市安全、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措施[1]。城市街頭綠地以靈活性、多功能性、點狀分布的方式在構建應急避險場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應急避難型街頭綠地的特點
1.1通達性好,有利于疏散避難人流
城市街頭綠地的通達性較好,出行便利,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疏散避難人流,并有利于各項應急救援設施能夠迅速到達應急避難場所以提供必要的救援。
1.2覆蓋率高,便于提供避難服務
城市街頭綠地一般是指沿街布置、面積不大的中心島、花園、廣場等開放性公共綠地[2],在城市中分布較廣,覆蓋率高,在突發災害中便于為受災居民提供避難服務。
1.3開敞空間,有利于避難設施的合理安排
城市街頭綠地具備開敞的空間和場地,通過預先設置、科學規劃用水供給、供電以及污水排放等設施,能夠有效地發揮城市街頭綠地避難空間功能。
2設計原則
2.1科學規劃、平災結合
這里是指通過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對于符合應急避難場所要求的城市街頭綠地,營造具有兩種功能的形式。災害發生時是防災避難的場所,發揮著著應急、避難、防災的功能;平時是公共綠地,承載著綠化、景觀、文化、休閑的功能。兩者的時間不同,但平時和災時可以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和規劃設計讓兩者迅速發生轉換[3]。
2.2綜合利用、因地制宜
是指在各個城市街頭綠地防災功能的改造上應體現綜合利用、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街頭綠地的原有設施,如景觀設施、娛樂休閑設施、運動場地、停車場等,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利用,均可發揮防災救災的功能。
2.3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是指在在設計中,避難場所的設計綜合防災減災功能與景觀設計有時候會發生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權衡利弊,首先滿足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要求,先保證避難場所的安全性,再強調景觀效果,從而創造安全、優美、富于情趣的環境[4]。
3夾江應急避難型城市街頭綠地設計
此次四川夾江應急避難型城市街頭綠地設計包括:夾江新連接線漹城節點應急避難場所設計、夾江中學應急避難場所設計和夾江新橋電站應急避難場所設計。
3.1項目范圍
由表3可以看出,萃鈀余液采用原有萃取法分離工藝,中和后液中鉑濃度0.444g/L,萃鉑余液鉑濃度0.006g/L,而采用氯化銨沉淀法對萃鈀余液中鉑進行沉淀后,沉鉑后液中鉑為0.007g/L,高于原工藝鉑的收率。
3.1.1夾江新連接線漹城節點應急避難場所
夾江新連接線漹城節點應急避難場所位于夾樂新連接線交匯處,分布于T字路口兩側,東側面積為9 777.5m2,西側面積為9 920.5m2,共19 698m2?;境蕦ΨQ狀分布。
3.1.2夾江新橋電站應急避難場所
夾江新橋電站應急避難場所位于夾木路北側,夾江中學生活區南側。該項目總面積4 785m2,其中綠地面積3 113m2,硬質鋪裝1 672m2。
3.1.3夾江中學應急避難場所
夾江中學應急避難場所位于夾木路北側,夾江中學運動場南側。該項目總面積6 448m2,其中綠地面積4 717m2,硬質鋪裝1 731m2。
3.2主要技術指標
(2)各場地有效面積大于1 000m2以上;地質狀況良好,地勢平坦空曠且地勢略高,易于排水。
(3)主要設施為:應急棚宿區設施、應急供水設施、應急發電設施、應急醫療、應急排污設施、應急廁所、應急標志、應急消防設施、應急物資儲運設施、應急指揮管理設施、應急停車場。
(4)夾江新連接線漹城節點應急避難場所設計可容納人數2000人(人均2m2);夾江新橋電站應急避難場所設計可容納人數2 400人;夾江中學應急避難場所設計可容納人數3 200人。
3.3設計內容
3.3.1夾江新連接線漹城節點應急避難場所
該場所于2014年10月開始規劃設計,2015年6月底投入使用,實際可利用面積約為4 000m2,可疏散人數約2 000人。為全開敞式場地??晒笔枭⒌膱龅赜腥肟趶V場、休閑廣場、文化廣場、園路等。
場所由兩區一帶構成,分別為原狀區、開敞區和隔離帶。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地塊的交通可視范圍內的功能性和景觀性,筆者用隔離帶將原狀區做適當的遮擋,使原狀區從景觀視線中剝離。
開敞區是整個區域的視覺焦點,采用景觀石和景觀小品向人們展示夾江文化,其余部分種植色帶和草坪襯托突出這兩個景觀焦點。 隔離帶由喬灌木搭配種植結合微地形沿著開敞區將公路兩旁可視范圍與原狀區隔開,使整個休閑區有著良好的視覺體驗(圖1)。

圖1 夾江新連接線漹城節點應急避難場所平面
3.3.2夾江新橋電站應急避難場所
該場所于2014年10月開始規劃設計,2015年6月底投入使用,實際可利用面積約為4 800m2,可疏散人數約2 400人。2個入口,開敞式??晒笔枭⒌膱龅赜腥肟趶V場、休閑廣場、園路、停車場等(圖2)。

圖2 新橋電站應急避難場所平面
3.3.3夾江中學應急避難場所
該場所于2014年10月開始規劃設計,2015年6月底投入使用,實際可利用面積約為6 400m2,可疏散人數約3 200人。3個入口,開敞式。 可供應急疏散的場地有入口廣場、休閑廣場、文化廣場、園路等(圖3)。

圖3 夾江中學應急避難場所平面
4結束語
安全是城市的首要屬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防災意識地也在不斷的提高。通過四川夾江應急避難型城市街頭綠地設計,以應急避難型街頭綠地為主體,探討應急避難型街頭綠地的設計原則,將防災減災功能和景觀設計相結合,做到科學規劃、平災結合,為城市應急避難型街頭綠地的設計、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蔣冬麗,楊選梅,刑靜莉.如何建設城市應急避難場所——以連云港市郁洲公園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實踐為例[J].江蘇城市規劃,2015(7).
[2]陳崗.南通市街頭綠地設計簡析[J].江蘇綠化, 2000(2): 19.
[3]李靜,張浪,陳艾潔.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與城市綠地建設結合途徑的探討[J].中國園林,2007,23(5).
[4]張楠.天津市長虹公園應急避難場所防災設計[J].科技信息,2012(23).
[基金項目]四川景觀與游憩研究中心項目《街頭綠地與應急避難場所結合研究——以樂山夾江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設計為例》(項目編號:JGYQ2015024)
[作者簡介]李勁廷(1983~),女,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景觀設計、園林植物造景及運用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TU984.11+6
【文獻標志碼】A
[定稿日期]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