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處于怒江大峽谷地帶,西鄰緬甸,北靠西藏地處滇西橫斷山脈縱谷地帶,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腹地,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游的核心區,具有獨特的峽谷風光之美、民族風情之美、生態環境之美;但怒江社會發育度較低,農業基礎尤其薄弱。近年來怒江州委州政府結合全州實際,突出挖掘和發揮怒江農業生態、特色、品質三個優勢,做好山區開發、林下經濟、立體氣候三篇文章,大力發展峽谷特色生態農業。
立足怒江高原自然資源稟賦,發展規模經營,建設高原特色農產品產業體系;立足人口較少民族農民增產增收,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以科技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建設……近年來,怒江州創新體制機制,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效益,力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2015年5月,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中盛生態產業有限公司獲得了云南省財政廳、農業廳300萬元的現代莊園項目建設扶持資金,成為怒江州首個獲得現代莊園建設項目的企業。目前該公司已建成全省滇重樓品種最齊全的集試驗、示范、推廣為一體的滇重樓基地200多畝,已完成種植核桃1200余畝,核桃林下種植滇重樓200多畝、金鐵鎖100多畝,秦艽、云當歸等中藥材100余畝,現代農業漸成規模。
2015年,怒江州充分利用地熱河谷光熱資源,積極推廣峽谷特色生態種植業,發展優質中藥材、特色畜禽、特色經作、木本油料、高山雜糧五大特色產業為主的特色生態農業體系。全年完成蔬菜種植面積14.3萬畝,較上年增0.3萬畝;完成云黃連、秦艽、重樓、木香等優質中藥材14.32萬畝,較上年增0.18萬畝;完成新增草果面積23.8萬畝,使全州草果面積累計達到66.41萬畝;完成油料面積5.19萬畝,較上年增0.79萬畝。完成以冬小麥、冬薯類、冬油菜、冬早蔬菜等作物為主的冬季農業開發項目面積36.15萬畝,比上年增加1.15萬畝,實現冬季農業開發總產值1.5億元,比上年增加0.25億元。全年實現種植業總產值9.4億元以上,較上年增長10%。
為推動怒江峽谷特色生態農業的多元化、多樣化發展,怒江州農業部門狠抓重點科技措施的落實,強化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科技推廣創新應用,抓好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業生產、“百萬畝”中藥材基地建設,確保糧食增產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增加。
綠色,是怒江州農業奮進的底色,也是怒江州農業的潛力所在。
“十三五”時期,怒江州農業部門將突出抓好優良品種、農業大戶、農業莊園、專業合作社、產品加工、市場建設、產品營銷、品牌培育八大關鍵環節,著力開發林、畜等系列產品。峽谷特色生態農業的發展推動著怒江州綠色生態優勢向現實經濟優勢的轉化,破解著“生態不經濟、經濟不生態”問題,釋放出昂揚向上的“生態紅利”;現代農業的種子在千里峽谷的豐饒中孕育、生長。如今,綠色成了怒江州后起發展的突出優勢,生態變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寶貴財富,綠色發展的理念催生出一縷縷新農耕文明的曙光,必將成為怒江州跨越發展的強勁動力。
高原特色農業是促進云南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基本保證,是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的基本途徑。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對增強云南農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動云南跨越發展意義重大。放眼云嶺大地,一幅幅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多彩畫卷盡收眼底,我們相信,高山農業在這幅畫卷上一定能夠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